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穗轴粗性状是影响果穗籽粒脱水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对穗轴粗性状的数量遗传规律研究较少。以经典玉米自交系PHB1M/丹340(组合Ⅰ),PH4CV/丹598(组合Ⅱ)构成的P1、F1、P2、B1、B2和F2 6世代群体为材料,运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玉米穗轴粗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穗轴粗性状在2组合的F1代呈现中亲遗传。组合Ⅰ中穗轴粗性状最佳模型符合C-0,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组合Ⅱ穗轴粗遗传符合D-2,表现为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其中多基因起主要作用。穂轴粗性状在B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育种中可以在遗传率较高的世代通过轮回选择或聚合回交等方法累积增效基因,进而选育出穂轴粗细适宜的材料,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宜机收的优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
李浦  王平  沈向群  吴志刚  张玉静  李娜 《种子》2012,31(5):54-57
采用W217×W203组合的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的花色色调值,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色素万寿菊橙红色花性状最优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遗传效应为主,多基因效应为辅.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作用很大,主基因遗传力受环境影响较小.在F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49.13%,多基因遗传率为48.25%;在B1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84.23%;在B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74.41%,多基因遗传率为18.24%.  相似文献   

3.
旅大红骨玉米种质掌状扁形果穗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丹717×丹340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P1、P2、F1、F2、BC1和BC2 6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旅大红骨种质掌状扁形果穗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的次数频率分布在F2分离世代呈近似“m”状的双峰分布,B1群体基本表现为直线型分布,B2群体表现为2个峰值的类似正态分布.通过AIC值进行适合性检验,该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加-显-上位性B-1-1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且互作效应明显,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42和1.86,主基因的遗传率介于46.2%~68.8%之间,在自交进代过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育种中应注重早代试材的筛选,或进行回交选育以提高育种值.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新选玉米自交系间穗行数和行粒数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分析这些自交系间有利等位基因的分布,有助于自交系的持续改良.本研究选用其中3个自交系组配成2个组合的P1、P2、F1、B1、B2、F2 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穗行数和行粒数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玉米穗行数性状在S1×S3组合中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S3×S7组合中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行粒数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位点显性总效应大于加性总效应.研究结果暗示通过有利等位基因聚合改良这些自交系的穗行数比行粒数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明确中国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规律,选用中国南瓜杂交获得的6世代群体(P1、P2、F1、F2、BCP1、BCP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研究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该群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0.7077,均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显性效应分别为3.5034和1.3586,均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2.3066和-0.6679。其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分别为17.06%、56.01%、95%,多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分别为47.16%、18.78%、0;说明主基因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可以在早期世代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选择。研究为中国南瓜育种品质性状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顾慧  戚存扣 《作物学报》2008,34(3):376-38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浙平1号×04Pb11(I)和宁1243×04Pb11(II)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初花期单株抗压力的遗传。结果表明: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在组合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组合I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个组合中的2对主基因都以加性效应为主,都表现抗倒对易倒部分显性或完全显性,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2个组合中,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4.71%,而多基因遗传率只在B1群体中检测到,平均为10.56%,表明2个组合的抗倒伏性状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2个组合各群体中,遗传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53.43%,而环境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46.57%,表明环境对油菜抗倒伏性状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玉米苗期抗旱遗传规律,以抗旱玉米自交系‘81162’和干旱敏感自交系‘沈503’构建P1、P2、F1、B1、B2、F26世代群体,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苗期玉米苗高、根鲜重、地上鲜重、根干重、地上干重、根长、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苗高、根鲜重、地上鲜重、根干重、地上干重、根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MG-A,主要由2对加性主基因控制。鲜重根冠比和干重根冠比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X2-ADI-AD,主要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为玉米抗旱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柄蔓夹角是甜瓜株型重要性状之一,通过对甜瓜柄蔓夹角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甜瓜株型改良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柄蔓夹角小的紧凑型甜瓜材料B103和柄蔓夹角大的疏散型甜瓜材料B297为亲本,构建四世代群体(P1、P2、F1和F2),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甜瓜柄蔓夹角进行遗传分析。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甜瓜柄蔓夹角性状表现为数量性状,不同年份柄蔓夹角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E-1模型,即柄蔓夹角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015年秋,F2分离世代主基因遗传率是72.28%,多基因遗传率是0;2016年春,F2分离世代主基因遗传率为52.06%,多基因遗传率为0。结果表明甜瓜柄蔓夹角的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1),这一性状由主基因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野生醋栗番茄耐低磷胁迫的遗传规律,以耐低磷胁迫野生醋栗番茄和低磷胁迫敏感栽培番茄003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构建6世代(P1,P2,F1,B1,B2和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番茄缺磷症状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野生醋栗番茄LA722耐低磷胁迫遗传符合MX2-ADI-AD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相等且为负,显性效应均为正,且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大于第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的遗传以负向的加性效应为主,多基因的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B1、B2和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31.44%、81.47%和78.35%,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环境因素为18.53%~68.56%。利用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耐低磷胁迫的育种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耐低磷胁迫资源的挖掘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粒长是培育优良玉米品种的重要选择性状。选取粒长性状表现差异显著的玉米自交系铁7922和E28,及其组建的6个世代群体P1、F1、P2、B1、B2和F2为材料,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玉米粒长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粒长性状在F1表现为超亲优势,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的E-1-0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22%~80.58%,多基因遗传率为17.68%~24.95%,环境因素决定粒长表型变异的19.42%~41.10%,控制玉米粒长性状的主基因效应高于多基因效应,并且主基因的加性累积效应明显,该性状在育种中可以通过世代累积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