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窄冠型杨树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杂交和无性系选择 ,育成了窄冠白杨、窄冠黑青杨、窄冠黑白杨、窄冠黑杨等 4大类 13个窄冠型杨树新无性系 ,并用窄冠白杨 5个无性系进行了杨粮间作的研究。 11a研究结果表明 ,窄冠型杨树用于农林间作“胁地很轻”是适用于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优良品种 ,可在华北和中原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杂交育种,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选出了6个窄冠黑杨,1个窄冠黑白杨无性系。前者生长量接近对照I-69/55和中林46,冠幅比对照小1/2—1/3,耐盐碱能力较强,容易扦插繁殖,造林成活率高。后者生长量与窄冠白杨3号相当,冠幅比窄冠白杨3号更窄,繁殖方式同一般毛白杨。两类品种均为适合于农田林网及农林间作的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窄冠白杨5号、6号的选育,是作者进行的白杨派树种杂交育种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育出一批适于林粮间作和农田林网采用的优良无性系。经过室内杂交、苗期无性系测定、观察性造林试验,多点无性系对比试验,根系及材性研究和杨粮间作试验,证明窄冠白杨5号(12—3)、6号(4—3),具有树冠窄、根系深、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主干圆满通直等特性。两无性系用于林粮间作,行距15—20m,株距4m,每亩8—10株,10年生,可长成30cm的中径材,间作区粮棉基本不减产。  相似文献   

4.
从1994年开始,对引进的15个白杨派优良无性系,以易县雌株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筛选试验,经过11 a试验研究,筛选出窄冠1号、窄冠3号、毛新80(三倍体毛白杨的无性系)和1414杨4个优良无性系,经多重比较,在材积、树高、胸径生长量及根系、冠幅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易县雌株(CK)和其它无性系,可作为华北平原地区速生丰产林、农林复合经营、农田林网和城镇及道路绿化的推广新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用南林杨、毛新杨、响叶杨和新疆杨为亲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5个窄冠白杨品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树冠窄、根系深、适应性强、林网胁地作用小等特点,是适用于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优良品种,可在华北和中原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窄冠白杨6个无性系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详细介绍了窄冠白杨6个无性系成年树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了成年树及苗期检索表,为识别这些无性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窄冠毛白杨林下、冠影内光合有效辐射性和树冠投影面积、遮光量的研究表明,窄冠毛白杨林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比泡桐高1.8%,比宽冠毛白杨高17.6%;树冠投影内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窄冠毛白杨比宽冠毛白杨高7.3%,比泡桐高11.1%。窄冠毛白杨是农林间作和密植丰产栽培的优良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窄冠毛白杨林下、冠影内光合有效辐射性和树冠投影面积。遮光量的研究表明,窄冠毛白杨林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比泡桐高1.8%,比宽冠毛白杨高17.696;树冠投影内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窄冠毛白杨比宽冠毛白杨高7.3%,比泡桐高11.1%。窄冠毛白杨是农林间作和密植丰产栽培的优良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窄冠白杨无性系进行林粮间作定位试验,11年的测试结果表明,以每公顷120株的密度进行林粮间作,农田内平均遮光率为15%左右,在小麦灌浆期可以有效地降低气温,减少干热风危害,对小麦有增产作用,每公顷增产可在225kg以上,间作可使玉米减产,但减产损失远小于小麦增益,特别是拥有树木的农户,其立木收入显著地高于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白杨派优良无性系——窄冠白杨为研究对象 ,易县毛白杨雌株为对照品种 ,以窄冠白杨的配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研究重点。着重研究了不同配置的窄冠白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中选出最佳栽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株行带距为 (2 m× 4 m)× 2 0 m的配置 ,是最理想的栽植模式 ,即双行林带株行距为 2 m× 4 m,农作物带宽为 2 0 m,小行距内和距林带 0~ 4 m为显著增产区 ,4~ 10 m为增产区 ,未出现减产区  相似文献   

11.
窄冠刺槐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选自河南省淮阳县的窄冠刺槐优良无性系的选育过程及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无性系繁殖与育苗方法以及无性系林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了研究.多点测定结果表明:窄冠刺槐生长快,在不同栽培条件下4~8年生时,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5~I.8 m,胸径2.1~2.5 cm;干形好,树干通直,形率达0.7~0.8;树冠窄,紧凑而圆满,分枝角度<35°;托叶刺少或无.窄冠刺槐无性系是营建速生丰产用材林、生态防护林、农林复合系统以及园林绿化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窄冠毛白杨 5、6号优良无性系窄冠毛白杨 5号、6号无性系是经过杂交、苗期选择、无性系对比试验等多年的测试而选育出的白杨派优良无性系。其树冠窄 ,生长快 ,干形饱满通直 ,材质好 ,生长量大 ,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照抱头毛白杨 2 40 %和 170 %。试验证明以上两个无性系是营建农田林网、进行林粮间作的优良无性系。进行 2 0m× 4m的林粮间作 ,每公顷 12 0株 ,10年生时可长成胸径达 30cm的中径材 ,每株价值 2 0 0元 ,6 6 7hm2 示范区仅木材收入就达 16 0 0万元 ,而且农作物基本不减产 ,同时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适用范围 :…  相似文献   

13.
窄冠白杨6号育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窄冠白杨6号的花芽数量,花序长度及杨絮重量,发现大田情况下,窄冠白杨6号败育,无飞絮污染,而在温室条条下可育,但单株杨絮量仅为普通毛白杨雌株的15.6%。说明窄冠白杨6号作为行道树或用于绿色通道建设,不会产生飞絮污染,同时又可作为进一步杂交育种的母本。  相似文献   

14.
窄冠黑杨、窄冠黑白杨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杂交育种 ,选出了 6个窄冠黑杨、1个窄冠黑白杨无性系 ,材积生长量分别接近对照I—6 9/ 5 5、中林4 6和窄冠白杨 3号。窄冠黑杨单株立木干物质产量超过中林 4 6 ,冠幅比对照小 1/ 2~ 1/ 3,适用于农田林网及农林间种。窄冠黑杨耐盐碱能力较强 ,容易扦插繁殖 ,造林成活率高。木材基本密度 36 0~ 394kg/m3 ,木材纤维长 1mm左右 ,随年龄增长而加长 ,5a生时趋于稳定。因此从制浆造纸来看 ,以 5a生以上利用为好。经制浆及检测、胶合板制作证明 ,木材适用于制浆造纸及作胶合板原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华北落叶松种子园中的优树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易于识别又能反映株型结构的形态指标,将林木划分为4个自然类型:窄冠密枝型、宽冠密枝型、宽冠稀枝型和窄冠稀枝型。从聚类分析看出,各类型林木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密枝型和稀枝型明显地分为两大类。对4种类犁的生长作方差分析,类型间高、径生长差异极显著,S 检验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密枝型树木生长优于稀枝型的树木,而窄冠密枝型属生长最快的优良类型,具备个体生长快,冠幅又较窄的双重优点。密枝型优树占调查无性系的52%。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引进窄冠白杨,1992年开始推广窄冠白杨行状、群团状选择造林技术,缓解了林木胁地作用。窄冠白杨林带株行距2m×4m,农作物带宽16m,每0.067hm2栽33株,第3、4、5年小麦单产增加18.3%、39.1%和21.6%,而同密度的易县毛白杨林带中的作物则相应减产23%、2.2%和28.2%。  相似文献   

17.
农田林网首推良种——窄冠白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窄冠白杨是杨树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白杨派种间杂交的新品种,1993年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是林业部重点推广的优良杨树品种,是河北省农田防护林建设和环境绿化的首推良种,现已在华北广大地区扩繁与栽种,据笔者大量调查,与白杨派其它树种相比,窄冠白杨已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8.
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欧美杨107、雄性毛白杨1319、窄冠白杨3个无性系密度试验林连续6a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6a生时在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密度对3个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影响极为显著。6a生时,单位面积上的林分蓄积量为2m×3m(1667株/hm2)2m×4m(1250株/hm2)4m×6m(417株/hm2)。通过对3个无性系在3个不同密度的生长进程、连年生长量分析,提出了初次间伐的合理年限。  相似文献   

19.
桑天牛在不同树种或品种间产卵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1个树种、23个桑树品种、40个毛白杨无性系、16个苹果品种和白杨派6个树种或无性系,进行了桑天牛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桑天牛在不同树种间产卵选择性差异极显著;在苹果品种间、桑树品种间,毛白杨无性系间,白杨派不同树种及无性系之间,产卵选择性差异均不显著,但在个别品种上产卵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平原农区推广窄冠白杨行状及团状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引进窄冠白杨,1992年开始推广窄冠白杨行状、群团状选择造林技术,缓解了林木胁地作用。窄冠白要带株行距2m×4m,农作物带宽16m,每0.067hm^2栽33株,第3、4、5年小麦单产增加18.3%、39.1%和21.6%,而同密度的易县毛白杨林带中的作物则相应减产23%、2.2%和2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