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饮茶与禅宗     
饮茶与禅宗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禅宗托始于达摩,奠其基者为弘忍。弘忍死后,其弟子神秀在荆州玉泉山向外传法,影响很大;另一弟子慧能在韶州曹溪宝林寺传授禅法。禅宗由此分裂为南、北二宗,史称“南能北秀。”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  相似文献   

2.
饮茶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饮茶     
坠进壶里之时壶口说着烟雾 我们就注定 成为夜晚的溺水者夜晚心事 有许多的愤慨是泡出来的 有许多的慨叹饮茶者都患相思病 即使是冷漠扶着一只圆圆的陶瓷嘴唇 也会被水烧沸’使劲吸吸 激动地跳荡着情感香也喷喷涩也啧喷弄.1土土工二J峪奋‘奋‘工11土土上土.土土工工上大上二~J‘奋七J‘J‘奋枯奋七J七J‘奋枯习‘J‘曰七J枯J‘曰‘饮茶@喜林!江西省弋阳县~~  相似文献   

4.
饮茶健康     
吴文南 《农业考古》2007,(5):197-199
饮茶健康,饮茶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和保健作用,这一点,古人早有人认识,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之”的传说,就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认识到茶叶有解毒之功效。至少,从汉代开始,我国的医学书中就开始记载茶叶的医疗功效,以后历代史书不绝。如:汉代《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人有悦志。”东汉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思意。”三国(魏)吴普《本草》:“苦荼味苦寒,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心安益气,聪察少卧,轻身不老。”晋代张华《博物志》:“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茗茶苦寒,久食令人…  相似文献   

5.
饮茶说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和茶中,首推为茶。饮茶,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涵义丰富的文化现象。如果有兴趣对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和习惯作一番深入的研究,足可供文人学者们写出洋洋洒洒的长篇论著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现在的茶叶。南北朝时代,茶除了解渴,又有了新鲜的效用。当时佛教逐渐盛行,佛教  相似文献   

6.
饮茶闲笔     
饮茶闲笔广东省韶关电视台刘小毅一、佳茗似佳人友人曾赠我一套漂亮的景德镇白瓷茶具,造型小巧、胎质细腻、色泽鲜亮,我却嫌瓷器没有透明度,不能全方位地欣赏香茗汤色,只好割爱舍之。我喜用雕花玻璃杯喝茶,每当浓酽入杯,水面氤氲撩绕,茶香四壁弥漫,茶色澄绿明净,...  相似文献   

7.
谈饮茶     
茶有《茶经》,陆羽并以撰《茶经》而世称“茶圣”。茶之为世人所珍,于斯可以想见。而中国茶叶,很早便远销海外,并与中国瓷器、中国丝绸等进入国外的上层乃至贵族皇室。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日本的所谓“茶道”,我猜想是对于中国士大夫阶层饮茶的讲究加以民族化和发展。据云,英国皇室有饮中国茶的习惯,听说也很讲究。不过,我要说,外国人饮中国茶,也另有自己的习惯,譬如在茶中加牛奶,加糖等。凡此种种,我自己所知也并不多,这里就不必再谈了。饮茶事,往往被视为一种雅致。情况的确如此。单举一事就可知,譬如茶具,就格外重…  相似文献   

8.
饮茶悟道     
陆羽的一生专心茶道。后人称陆羽:卖茶者敬为茶神;饮茶者颁为茶仙;事茶者奉为茶圣。 饮茶的感悟使人们认识到:茶是一种表山川之灵气,集天地之风露,合英咀华,吐香蕴玉,这是一种大自然的杰作。因为,茶水为精,茶香为气,茶叶为神。善于饮茶的人,可使文化人多几分文人的雅趣。淡淡的茶香,可使人们从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向人生的千姿百态,走向性感的净化,走向大彻大悟的生活理念。 不仅如此,善于饮茶的人,往往在心灵的深处,充满着一种清淡、静雅的意趣。最终,使茶心、人心、道心,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茶文…  相似文献   

9.
饮茶防癌     
《农业考古》2002,(4):245
[美国《科学日报》网站 2 0 0 2年 4月 8日文章 ]题 :茶含有的多酚能降低罹患胃癌、食道癌的几率。据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凯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称 ,饮茶的效果可能不只是提神 ,也许还能防癌。在一项始于 1986年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跟踪了中国某沿海城市 182 4 4名年龄在 4 5至 6 4岁之间的男性 ,发现有 190人患上胃癌 ,4 2人患上食道癌。研究人员将这些癌症患者与 772名身体状况类似的没有癌症的男性相比较。研究人员测试了每个研究对象体内的多酚水平———茶中含有这种化合物———以及多酚在体内分解后产生的多种化合物的水平。多酚包括表醅…  相似文献   

10.
在金钱至上与信仰危机的当代,有些人遁入深山老林寻找他们的世外桃源,传说中的隐士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与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隐士文化的对比研究,试图归纳其异曲同工之妙,挖掘其再度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僧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本诗配画见封底︶266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皎然!唐 ~~  相似文献   

12.
嵯峨天皇与饮茶的传来(日)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布目潮著天津商学院副教授彭华译一、嵯峨天皇嵯峨天皇(786-842年,在位809-823年),通晓书法的人都会知道他和空海、桔逸势共称做三笔,是位极富修养的文化天皇。他是平安迁都恒武天皇的二皇子,三皇子后来成...  相似文献   

13.
泡茶饮茶温度与营养健康南昌外贸冷冻厂熊江鸿泡茶、喝茶的温度,对于喜好饮茶者来说,是颇有讲究、大有学问的。因为如果冲泡之水未掌握好一定的火候,则不是将嫩芽烫熟,泡过头,就是未能完全泡出茶的有效成分,使茶味淡香低;而饮茶的温度若不适宜,则或是茶中营养及香...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的传播与饮茶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的起源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我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且还有"茶树王".据考察,"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相似文献   

15.
饮茶七注意     
《云南农业》2005,(2):37-37
茶是大家熟悉的饮品,饮茶还有专门的茶道,讲的是茶礼、茶艺、茶文化。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喝茶需要注意的事情还真不少,如果饮用不当也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患有便秘的人不宜饮茶因为茶叶的多酚类物质对肠胃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因此便秘患者若饮茶会加重便秘。患有神经衰弱或  相似文献   

16.
饮茶宜忌     
<正> 茶宜兼饮,而不宜偏食茶叶因产地、品种与加工方法的不同,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也有所不同,因而在一段时间内,饮用的茶品应当杂一些。有人这样安排:夏季  相似文献   

17.
饮茶溯渊     
当你在烈日炎夏中感到闷热烦燥之际,一杯浓茶会使你消暑爽身,精神振奋;当你从事紧张工作或激烈活动之后,喝上浓茶一杯,可帮助你消疲提神,身心轻快;当你深夜攻读之时,香茗清饮,去瞌益思,提高效率;当你喜宴饱餐之余,一杯浓茶,能收解酒止渴、去腻消食之功;当你在工余假日,邀集三两亲朋好友,于清雅之室,啜上一壶好茶,促膝谈心,更会倍觉心旷神怡,超然闲逸,情趣横生,可谓人生一乐也……。茶  相似文献   

18.
饮茶的科学     
饮茶要讲究科学,只有科学饮茶不仅真正品尝到茶叶的色、香、味,而且又能发挥茶叶的良好保健作用。为了弘扬茶文化,提倡“国饮”,现将有关科学饮茶知识作一浅介。一、餐后不宜立即大量饮茶人们在咀嚼和吞咽食物时,由于刺激了口腔和咽后壁等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胃液分泌。胃液是一种酸性很强(PH0.9~1.5)的复合性液体,主要成分是胃酸(盐酸)、胃蛋白酶,凝乳蛋白酶等。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其提供酸性的环境以利食物消化。另外,胃酸还有强大的杀菌能力,能消灭随食物一同入胃的某些致病菌,提高胃的抵抗力。胃酸尚可  相似文献   

19.
饮茶六忌     
一、忌饮烫茶。茶汤温度过高,会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久而久之可能引起病变。故应饮热茶或饮温茶。也就是说,茶汤温度不宜超过60℃,以25℃~50℃为最好。二、忌饮冷茶。饮冷茶,特别是饮10℃以下的冷茶,对人的口腔、咽喉、肠胃同样会产生刺激影响,并有滞寒、聚痰等副作用,因此,仍以温饮为宜。三、忌饭前大量饮茶。饭前大量饮茶,一会冲淡唾液,妨碍咀嚼时对食物的分解;二会影响胃液的分泌,不利于消化;同时,使人感到吃东西没滋味。四、忌饭后立即饮茶。饭后饮茶虽可消食去腻,但不宜饭后立即饮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 …  相似文献   

20.
毛里塔尼亚饮茶习俗江西省委组织部舒惠国等毛里塔尼亚,是一个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全国领土有90%以上是沙漠地带,因此素有"沙漠之国"称号。干旱酷热的沙漠气候,及其以牛羊肉为主食的生活习惯,使毛里塔尼亚人民对茶叶有特别的爱好。他们都喜欢喝茶,而且要喝好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