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咸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设计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于对滨水区的理论研究.本文对泰安境内两条重要的河流——渿河、梳洗河的滨水景观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提出景观改进建议,旨在寻求一条有泰安市特色的滨水区景观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3.
陈志超  李鹏宇  李毅 《农技服务》2014,(11):183-185
近年来,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其开发建设不仅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也为城市特色风貌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契机。本文在了解城市滨水区景观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滨水空间规划方法和滨水特色景观要素的设计,结合案例,发现我国滨水区景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我国滨水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供水源、绿地、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具有开放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众多生态功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城市滨水区盲目地、不科学地建设引发了一系列关系到滨水生态破坏的严重问题。在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今,这一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不合理、防洪工程存隐患、污染物排放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生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些恢复滨水生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郑燕宁  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8-10510,10513
解析了滨水场所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滨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场所意象现状,解读了场所精神,认为场所设计应依据特色性和可识别性意象,统一性及多元化意象,整体连续性意象,可达性和人本性意象,景观敏感区生态保护性意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所规划设计思想,划分了功能分区,进而详细说明了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组织。旨在形成具备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可识别的独特乡土文化的滨水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滨水区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和门户,其对城市环境和活力都起到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总规的粗略规划缺少详细的指导作用,而控规往往分片区规划从而导致对滨水区缺少总体的控制,所以就需要单独对滨水片区进行研究和规划。本文通过黔江老城区滨水区实际调研找出问题,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空间打造、活力塑造、交通体系设计、绿化景观设计、人文特色表现、建筑风貌设计这几个方面探索出一些适合的滨水区规划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7.
沈惠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99-8201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宿迁市京杭大运河西岸景观现状存在诸如用地功能散乱、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设施不全、道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道路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滨水建筑高度控制、景观节点设计5个方面提出规划建议,力求将京杭大运河西岸建设成为宿迁市最有活力、最具魅力和最富特色的滨水区。  相似文献   

8.
张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04-8604,8607
在对上海、北京、哈尔滨三地滨水区绿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生态学理论以及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围绕自然空间、亲水空间、交通空间、情节空间4个方面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构成,初步提出了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水和谐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等为理论基础,解析了滨水区的概念及其内涵。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滨水区已成为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而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重塑滨水景观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以包括南湖荡主体及沿湖岸500 km的区域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其景观生态分类和景观格局分析。结合相关分析评价,针对南湖荡3个景观子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对每个子区因地制宜地进行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景观建设,以期实现滨水区的生物平衡、滨水景观的高效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滏阳河武强段滨河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滏阳河武强段滨河景观规划,从设计构思、河流生态改造、植物规划等方面,对"有序的多元"型的综合性生态滨水景观的营造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认为须根据规划创意理念,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展现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特色,建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滨水慢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共存并进的背景下,二者的组织方式深切影响着滨水地区的长远发展.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必须综合分析道路的交通、景观功能,并从道路平、纵、横三个方面,以及按照道路的空间、组合和艺术美的要求来规划设计,力图将城市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成为最能体现出城市形象的精品.  相似文献   

12.
滨水区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钰  陈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30-7932
从理论基础入手,引入了滨水区和滨水景区的相关概念,指出滨水景区是构成区域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地区的形象窗口,也是凝聚人气的重要休闲场所,结合研究区具体情况,从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景观构成,根据湖体形态及水景观现状将研究区分为3个区域,分别分析其景观现状,并针对各段景观现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使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因子共同作用,开发自己的滨水景观,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要素的协调发展,建立与自然相融合的人居环境,以期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滨水景观形象整合之“鱼骨”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鱼骨"整合模式,并分析其在长株潭滨水景观形象构建中的适应性和优越性,最后简单提出了"鱼骨"整合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南京市滨水区旅游意象进行了测量,明确了滨水旅游意象的构成,提出了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总体意象评价的方法,为同类城市滨水区旅游意象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滨水是指与河流、湖泊、江海毗邻的土地或建筑物,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滨水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密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其独特性,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亮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62-162,169
笔者在分析城市滨水区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文性设计、生态性设计和景观序列3种设计方法,以及分析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3大类。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近年来滨水植物的有关概念、分类、选择与配置、景观评价的研究成果及现状,指出滨水植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今后滨水区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蒋村湾西江西岸一期绿化工程设计实践,对滨水绿带的趋水性设计、滨水绿带的空间营造及造景手法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淑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78-2480
滨水区是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衬托出繁荣与文明的现代城市。以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为研究重点,论述了目前城市滨水区规划存在的问题,从滨水区水岸规划、滨水环境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亲水平台建造、城市建筑布局等方面对滨水区的合理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