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茶禅心     
龙宫蛟室雾纲组,几树珊瑚认未真。雪里颓霞高十丈,红绡恐是献珠人。  相似文献   

2.
赖艳彬 《茶业通报》2018,(3):129-132
茶与僧,因缘深长。僧人与茶之关系,涉及的面向诸多,大体说来既有种茶、采茶、制茶等这样的具体茶事劳作生活,也有"以茶供佛"、"以茶会友"、"以茶助禅"等以茶为媒介的茶事文化活动。可以说,茶贯穿于僧人的所有生活里。在这些茶事的生活中,僧侣凭籍着茶体悟佛性、参禅悟道。茶在饮,禅在参,参禅如品茶,品茶如参禅,茶与禅的同构互证中最终走向"茶禅一味"的圆融境界。  相似文献   

3.
浙江茶溯源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4,32(2):19-20,23
浙江茶事据推算稽考,约在汉代,迄今有两千年。汉代史料曾记载仙人丹丘子指引余姚一个叫虞洪的人上山采茗的故事。在浙江,至少在东汉时,人们对茶的药用及饮用价值已有所认识和了解。东汉时期所作的《桐君录》对茶树的形态及药用和饮用价值有很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二祖禅茶是太湖县茶叶开发公司根据史料的记载和冷县的茶叶资源,于2004年恢复开发的优质茶。太湖县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公元561年,中国禅宗始祖慧可,卓锡太湖狮子山,史载:慧可大师采山中青茶,亲制之,茶禅一味,清心明目,故禅语录云:“吃茶去”。后山人仿学,历传1400余a。原“活佛”赵朴初饮后,欣然命笔“阅世但当开口笑,举杯相劝太湖茶”。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诚大师亲笔为二祖禅茶题名。二祖禅茶采制考究,全部产于深山区无公害茶园,鲜叶经摊凉一杀青一做形一干燥精制而成,具有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高长,滋味浓醇鲜爽,…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文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而且还留下了不少趣味盎然的吟茶联。  相似文献   

6.
俞快  张瑶祥 《茶业通报》1995,17(3):48-48,F003
唐代茶叶诗词特征初探俞快,张瑶祥(杭州市特产公司)(浙江供销学校)研究、发掘我国的茶文化,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我国茶业经济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茶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就唐代茶叶诗词的特征作一初步探索。一、唐代茶与诗词时盛起的社会背景唐沿袭隋制,以...  相似文献   

7.
《茶业通报》2004,26(3):144-144
在今天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明前茶会上,组委会响亮而坚定地宣布将于北京金秋十月举办的茶博会将以“茶经济的全球平台,茶文化的世界之窗”的功能定位来实现“来北京卖全世界的健康绿色茶叶,去北京买全世界的健康绿色茶叶”的真诚夙愿。2004年10月21日———24日北京国贸CTE据此次博览会主办单位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三利广告展览有限公司介绍,作为唯一经中国商务部批准的国际性茶业专业展会———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茶博会,英文缩写CTE)将于2004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  相似文献   

8.
张进华 《茶业通报》2009,31(4):178-179
“春秋战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于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被贬至夷陵当县令之后,在一首题为《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七律的开头两句诗。可以说,这是欧阳修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对地处三峡地区峡州的历史、地理、特产等最精辟概括。最早肯定峡州在中国茶叶中地位的是后世称之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陆羽撰写了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堪称是茶叶研究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9.
江苏历史名茶“阳羡紫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南部的宜兴市,古称阳羡,其南境有缓岗低丘分布,茶园广布,盛产茶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产茶历史,是中国最早享有盛誉的古茶区之一,有不少名茶著称于世,其中以“阳羡紫笋”最为著名。据史籍记载,在唐肃宗年间(公元757~762)“阳羡紫笋”被列为进贡珍品。明代周高起在他所著的《洞山茶系》一文中对阳羡茶成为贡茶的过程有详细记述,文开篇曰:“唐李栖筠守常州日,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遂置茶舍千罨画溪,去湖一里所,岁供万两。”可见,阳羡紫笋成为贡茶与茶圣陆羽的推荐是分不开的。山僧所进之茶来历非凡,传说唐朝僧人稠锡…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文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涛 《茶业通报》2006,28(1):42-44
普洱茶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普洱茶名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云南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民间有“武候遗种”的说法,证明云南的濮人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1普洱茶的由来普洱茶的得名与普洱地名有关,在此有心要先简述普洱地名的由来。1.1普洱地名变迁普洱为哈尼语,普,寨子。洱,水湾。普洱者,水湾寨也。唐朝,普洱称为步日睑。宋朝,步日睑改为步日部。元朝,步日部改为普日。明洪武十六年,改普日为普耳;万历年间将普耳改为普洱。清朝,顺治十六年设普洱通判;雍正七年设普洱府。民国时期,普洱府改为普洱道。解放后,1950年成立宁洱区人…  相似文献   

11.
太湖县北中镇通过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提高茶农种茶经济效益。通过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通过种植加工大户带动,茶产业内部分工协作提高茶农种茶积极性,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孙曼曼 《茶业通报》2007,29(1):32-33
茶叶生产一般分春夏秋三季,我区夏秋茶产量约占全年生产量的六成左右、产值约为总产值的四成,抓好夏秋茶生产,提高夏秋茶产值及利用率,对农业增收、茶农致富、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为此,黄山区茶业局组织人员对全区夏秋茶生产进行了为期半个月全面调研,现总结报告如下。1黄山区夏秋茶生产现状1.1尖茶产区(以生产太平猴魁为主的产区)1.1.1夏茶采摘比重较小,秋茶不采尖茶产区全年采制重点是春茶的太平猴魁,每亩只采制十几斤。夏茶低档奎尖和尖茶基本不采,太平猴魁生产区的三合村夏茶奎尖每亩低于10kg的就没有人愿意采摘,夏茶采…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茶的利用究竟起源于何地,似乎并无定论,存在着多种不同说法,其中,较为主流的说法,认为茶最早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而这又与大家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1959年首次进行“南茶北引”仅建成了青岛市中山公园的0.167hm2茶园。1966年春在当时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的倡导下,又开始了“南茶北引”,在东港区秦楼街道双庙村和汾水镇安东卫北山引种建成0.58hm2茶园。1968~1981年是茶叶生产大...  相似文献   

16.
<正>潜山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多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围绕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产业提升,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茶叶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马力 《茶业通报》2013,(1):25-27
2012年11月11日上海大宁国际茶城隆重举行了“上海茶界热烈祝贺王镇恒教授科教事茶60周年暨《王镇恒茶文选集》上海地区首发仪式”。“双庆”活动由上海市茶叶学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纪念馆、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同学会、日本中国茶协会、上海大宁国际茶城等六个单位主办和协办。  相似文献   

18.
古代巴蜀 ,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的摇篮。约在春秋战国年间 ,巴、蜀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 ,也先后由原始氏族社会 ,分别建立起二个奴隶制国家。但是其时如《蜀王本纪》所载 ,这二个国家“推髻左礻任 ,不晓文字” ,与中原相比 ,仍属未开化地区。因为这样 ,巴蜀在未建立国家之前或建立国家以后 ,它们是什么时候开始饮茶 ,是什么时候由饮茶发展为业 ,即巴蜀早期茶业发生、发展的情况怎样 ?因没有文字记载 ,已无法知晓。在秦惠王后元九年 (公元前 31 6年 ) ,秦国为统一六国作准备 ,在是年出兵灭蜀以后 ,接着又吞并巴国 ,把巴蜀正式裹入中原的文明…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茶叶》创刊于1972年,创刊名为《茶叶通讯》,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1980年成立《贵州茶叶》编委会,编辑部设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考虑到与湖南省茶科所办的刊物同名,于1983年更名为《贵州茶叶》。《贵州茶叶》从创刊至今已刊出140期,本着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振兴贵州茶业乃至全国茶业做贡献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胡氏荣茶:以优质的产品弘扬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自古为中国特产,后传播于海外。追溯中国饮茶的起源,从上古神农氏到秦汉之说皆有,可谓众说纷纭。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茶文化已极为盛行。从古到今,伴随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茶文化也一直在发展,到今天,茶叶品种也愈加繁多。不过,人们经常接触的无外乎是以下几种较为普遍的品种: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黑茶、白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