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掌握虫情动态,利于及时做好防治准备,以便掌握减免虫灾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2.
3.
马尾松毛虫生态防治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近10年研究,提出要在做好预测预报抽时,以营林、生物和仿生农药为主要防治手段,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改变松林生态环境,增强抗虫能力,研究表明,封山区比非封山区的松毛虫蛹期寄生率高13%,灭幼脲Ⅲ号的防效达80.6%以上,赤眼蜂和白僵菌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测定马尾松毛虫取食湿地松针叶量、湿地松针叶蓄积量、人工模拟失叶对湿地松树高生长的影响以及林间调查松毛虫危害对树高生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尾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防治指标,2年生松树失叶20%、4~6年生松树失叶30%、8~10年生松树失叶50%时严重影响当年秋梢高生长,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模拟危害程度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5~1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时,越冬代对当年高生长有显著的影响;5~2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材积有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70%以上时,越冬代对当年、第一代对当年、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100%时,第一代还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以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危害最大,越冬代和第二代相近似。这为制定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开展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8a马尾松毛虫生态防治技术研究证明,在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以营林、生物和仿生农药为主要防治手段,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改变松林生态环境,增强抗虫能力.研究表明,封山区比非封山区的松毛虫蛹期寄生率高13%.灭幼脲的防治效果达80.6%以上,白僵菌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越冬代松毛虫的严重危害 (针叶损失 70 %以上 ) ,对当年的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有极显著影响 ;一代 (7月 )的严重危害 ,对当年和后一年的胸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有显著影响 ,对高生长影响不显著 ;二代 (9月 )的严重危害 ,对当年的生长量无影响 ,对后一年的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有极显著影响。无论哪一代危害 ,对后 2年的生长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计算机预测预报系统—FIMS-1,是在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系统模型基础上建立的。该系统能够模拟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及空间区域的迁移扩散,能估算马尾松毛虫对针叶造成的损夫,进而可以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量、发生地、发生面积及针叶被害程度进行预测。为马尾松毛虫的综合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通用性、显示的直观性及预测预报输入要求的灵活性,非常适于在广大林区推广。用安徽省潜山县黄埔试验点数据输入该系统,运行结果与该地松毛虫发生规律基本吻合,说明该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马尔柯夫链方法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柳州地区森林的主要害虫,每年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是柳州地区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的重点。要搞好松毛虫的防治工作,必须首先抓好虫情测报,以便提前作好防治准备工作。1980年以来,我们曾应用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预报进行了探讨,试用结果准确率为  相似文献   

10.
针对马尾松毛虫危害严重、预测预报困难等问题,本文应用性信息素监测技术,对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6个镇(林场)近0.53万hm2马尾松林进行了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准确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发展动态,年均预测预报精度达92.32%。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相关系数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与气象因子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BP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个,预报因子数为8个时,2组预留有虫面积的2a平均预测误差为3.15%;虫口密度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8个,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5.91%;虫株率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4个,预报因子数为5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10.65%。  相似文献   

12.
用马尾松毛虫各龄虫口密度的定期调查资料和积温资料,拟合Logistic随机发育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精确地描述马尾松毛虫第1代1~6龄幼虫的发育进程。对各龄虫口的时间分布,模型预测值和观察值的吻合程度达90%。对模型参数进行比较表明,除了温度(积温)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影响着马尾松毛虫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3.
建德县长期遭受松毛虫危害,1978~1984年,平均年发生松毛虫危害1.09万hm2,最高年达2.02万hm2,1984年后,虫情开始稳定下降,1984~1993年,年均发生0.19万hm21,近5a。年均在0.13万hm2以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掌握了发生发展规律后,制订正确有效的防治策略,建立了测报网络,推行了承包治虫和联防联治以及封山和造林相结合的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松林的自控能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越冬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上树取食期(4月),喷施含孢量110亿/克,活孢率82.9%,施菌量为37.5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感染白僵菌的马尾松毛虫,每平方米11.3头,蛹期死亡率42.0%,第二年蛹期死亡率26.1%。在马尾松毛虫下树越冬期(11月),喷施含孢量48亿/克,活孢率76%,施菌量为30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越冬期间,马尾松毛虫死亡率32.2%;第二年白僵菌致死率63.3%;第三年白僵菌致死率13.3%。  相似文献   

15.
采用船型粘胶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在林间进行诱捕马尾松雄蛾试验。第1年林间平均诱捕率30.6(,平均诱捕量0.475头。同一批次的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经同一冰箱低温保存1a后,在林间开展诱蛾试验,平均诱捕率25.9(,平均诱捕量0.7头。调查结果表明:保存1a的诱芯没有影响诱捕效果,但同一批次的诱芯在相同条件下保存3a后,其诱捕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点调查法对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松林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对松林林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松树生长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重度危害可降低松树的高度和胸径(重度危害三年后高度、胸径分别下降0.34 m和1.8 cm),轻度危害则可促进松林的生长;马尾松毛虫危害可适度改变松林的郁闭度和地表植被的盖度(中、重度危害后三年盖度分别上升15%和20%),对林下植被的恢复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中、重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可有效增加林地植被物种的多样性,轻度危害则对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应用3%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取得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马尾松毛虫在新余市历年来的发生情况及生活史,探讨了该虫的发生原因,根据该市实际情况总结并提出了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阿维菌素与Bt复配防治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报导阿维菌素不同含量与8000IU/mgBt的复配制剂防治松毛虫的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含量为0.1%的200倍、400倍,含量为0.3%的800倍,含量为0.5%的3200倍、6400倍分别进行喷雾防治松毛虫,药后7d,效果皆高达90.0%以上。从用药成本考虑,建议使用0.5%阿维菌素+8000IU/mgBt配方,浓度为32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