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活塞销与连杆衬套间隙的检查活塞销与连杆衬套间必须有适当的间隙,以保证润滑避免磨损。各种机型均规定了标准值,如S195柴油机其标准间隙为0.01~0.46毫米。间隙过大会产生敲击,损坏衬套和活塞销,易造成连杆弯曲变形,在低速或怠速状态下,气缸上部会出现...  相似文献   

2.
一、活塞销的故障原因及现象 活塞销工作时,在高温下承受很大的周期性冲击载荷,且润滑条件差。当其配合间隙超过一定数值时,就会由于配合件松动而发出敲击声,引起额外的冲击负荷。配合间隙过小不能保证足够的润滑,容易引起抱死现象,造成活塞工作时对气缸壁的撞击。 二、活塞销的装配 1.活塞销与销座孔的修配 由于铝活塞的热膨胀大于钢活塞销,为防止发动机工作时两者配合间隙过大,引起冲击而加快磨损,因此在冷状态下,必须使销在座孔中有一定紧度。 (1) 铰削活塞销座孔至用手掌力量  相似文献   

3.
将活塞销、连杆衬套在清洁柴油中洗净,配合面上涂一薄层清洁机油,将连杆平放(连杆衬套孔垂直地面)。把活塞销插入连杆衬套内1/3,若活塞销在自重下能缓慢通过衬套,或在自重下不能通过,但在食指头的敲击过程中能通过衬套,则配合间隙合适。若活塞销在自重下一下穿过衬套,则配合间隙过大。若活塞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拉缸现象为:柴油机冒黑烟,运转无力,曲轴箱窜气,有异常响声。严重时,活塞卡死在缸套里,柴油机熄火,摇转曲轴转不动。造成柴油机拉缸的原因主要有:1.活塞与缸套间隙过小活塞与缸套之间的配合间隙有一定要求,它既能防止漏气、敲缸,又不致因相关零件受热膨胀而卡死。但是在维修时,如不对缸套和活塞进行测量就装配,有时就会因零件不合格造成活塞与缸套的间隙过小。活塞销与活塞销座紧度过大,把活塞挤压变形;缸套阻水圈太粗,对缸套挤压力太大,使缸套变形;缸套上台肩凸出缸体上平面超差,安装缸盖时使缸套变形等,都会造成缸套与活塞局部间隙…  相似文献   

5.
由于机手在维修、保养机车时测量间隙的方法不正确,影响了调整质量和效果,现介绍几种正确测量配合间隙的方法。 1.气门间隙测量时应将厚薄规顺着摇臂方向插入。若垂直于摇臂方向插入,所测间隙会小于实际间隙。 2.活塞与缸套间隙活塞销孔方向裙部磨损量小,垂直于销孔方向的裙部磨损量大。测量时,应用长片厚薄规沿垂直于活塞销孔方向的活塞裙部与  相似文献   

6.
1.符合下列要求的活塞可继续使用:①活塞裙部与气缸套、活塞销孔与活塞销、活塞环与环槽的配合间隙均未超过规定值。②活塞与气缸套的配合间隙虽已超过极限,但活塞磨损较轻,活塞环与环槽、活塞销与销孔的配合间隙均在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7.
活塞偏缸是指活塞在气缸内 ,特别是在上、下止点与中间位置时 ,不能处于居中位置 ,即活塞外圆柱表面一侧与缸壁无间隙 ,另一侧则间隙过大。很显然 ,活塞偏缸不仅会造成活塞、缸套偏磨 ,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还会因一侧间隙过大影响气缸的密封性能 ,使发动机的起动性能与功率性能下降。造成活塞偏缸的因素很多 ,其中主要是 :气缸中心线与曲轴主轴颈中心线的垂直度 ,连杆轴颈中心线与主轴颈中心线的平行度 ,连杆大、小头孔中心线的平行度 ,以及活塞销孔中心线与活塞中心线的垂直度等。在检查活塞偏缸时 ,应注意活塞偏缸的具体情况 ,找出原因并…  相似文献   

8.
<正>可以继续使用的活塞是:1.活塞与气缸、销孔与活塞销、环槽与活塞环的配合间隙均未超过允许不修值;2.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已超过允许不修值的数值(如481型柴油机允许不修值0.30毫米),但活塞本身的磨损较轻,且裙部磨损较少,环槽与活塞环、活塞销与销孔的配合间隙均未超。这时若更换新的缸套,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尚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可继续使用;3.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还可以使用到下次修理,而活塞销与  相似文献   

9.
洪沛 《河北农机》2002,(5):19-19
捣缸是柴油机最严重的事故 ,轻者损坏缸套、活塞、连杆弯曲 ,重者机体被打穿 ,油箱被打坏 ,曲轴、连杆、活塞、缸盖、平衡轴等都被损坏报废。柴油机捣缸的原因主要有 :一、活塞销折断1.在压缩和作功行程 ,活塞销随压缩和爆发作功压力、负荷较大 ,如果活塞销强度不够或热处理不当 ,有微观裂纹 ,工作中就会产生应力集中 ,在交变应力反复作用下折断。2 .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衬套孔的正常间隙应为0 .0 15~ 0 .0 4 0mm ,超过 0 .0 7~ 0 .10mm应予以修理或更换。间隙过大 ,柴油机工作时就会发出敲击声 ,活塞销在这种交变的冲击力作用下容易疲劳…  相似文献   

10.
使用维修     
活塞碰撞气门故障诊断方法发动机在使用中有时会发生活塞与气门或缸盖相碰的故障,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相碰的呢?从保养和修理的实践中可归结出以下5种原因:一是气缸余隙过小.其原因一般是修理时换用的轴瓦、曲轴、连杆、连杆铜套及活塞等机件的尺寸不符合技术要求,导致轴瓦与曲轴、活塞销与铜套的配合间隙过大,工作时造成气缸余隙过小.二是气门间隙调整的不正确,导致气门间隙过小甚至长期微开.三是镶配的气门座不当,造成气门下陷量过小.四是在修理中定时齿轮安装有误,造成气门开关相位错乱.五是气缸垫厚度过薄.活塞的顶部与气…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敲击声机器运转时,动配合零件会因为间隙改变方向发生撞击而出现声响,这些声响会随着间隙增大而增强.当小零件相撞时,声音清脆;大零件相撞时,声音沉重;大小零件相撞时,似手锤敲击铁钻;硬、软零件相撞(如轴与瓦),声音闷哑.这些音调,音色的不同特点,为判断哪个零件出故障提供了依据.(一)逐渐出现的敲击声随着机器日渐用旧,有些敲击声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开始比较轻微,以后日渐严重,伴随机器震动增大.这是运动零件磨损、配合间隙增大的表现.1.发动机怠速空载运转时,在气缸内连续不断发出轻微的“的哒、的哒”金属敲击声.原因:①气门间隙过大,摇臂撞气门杆;②气门杆与气门导管的配合间隙过大;③气门推杆与气门导管的间隙过大;④配合凸轮轴磨损后,气门挺柱在凸轮上有跳动.2.活塞销响声.发动机在低速向中速急加油时即能听到明显的“嗒嗒”声.特点:每抖动一次油门,响声随之增大,且声音清脆连贵;发动机温度升高后,响声不减弱;“断火”检查,响声消失或减弱.当恢复该缸工作的瞬间声音大而清脆.原因:①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衬套松旷;②活塞销与活塞上的销孔配合松旷.  相似文献   

12.
1 缸套、活塞间隙过大 活塞与汽缸的间隙过大,活塞在汽缸内摆动撞击汽缸壁,活塞环对缸套侧压力在曲柄运动平面方向增大,……  相似文献   

13.
1.活塞与连杆套配合间隙 连杆小端压入铜套后,为保证与活塞销有恰当的配合间隙,应用铰刀铰削内孔,边铰边试,当接触面不小于75%时,在活塞销外表面涂上机油,连杆平放,若活塞销靠自身重量能缓慢从铜套中通过即为间隙合适.通过太快或不能通过均为不合格.   ……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拉缸的原因及预防1.拉缸的原因(1)活塞环开口间隙小.活塞环开口间隙过小时,发动机工作时受热膨胀,环的端部紧顶住定位销钉,其他部位与气缸壁紧压,这样就加剧了活塞环、环槽、缸壁的磨损,严重时折断活塞环,拉坏缸壁。(2)活塞销卡簧脱落。活塞销卡簧用...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周期性冲击负荷。为保证活塞销、活塞销衬套的正常润滑,避免产生非正常磨损,就要保持活塞销、活塞销衬套有适当的配合间隙。  相似文献   

16.
汽车拖拉机中大量使用轴孔配合 ,其中一些重要部位的轴孔配合精度较高 ,直接影响机车的使用性能 ,如活塞和气缸的配合 ,主轴瓦与主轴颈的配合 ,活塞销与销套、连杆衬套的配合等。在生产和修理过程中要定量测量它们的配合间隙 ,下面予以讨论。一、活塞与气缸的配合在所有配合中 ,比较特殊的是气缸套与活塞的配合 ,它不是单纯的圆柱孔与圆柱轴的配合。因为活塞是一个特殊形体 ,它是上小下大 ,并且下裙部是椭圆 ,垂直销轴方向是椭圆的大径 ,相对为往复运动 ,所以缸套配合间隙一定是裙部垂直于销轴方向直径和与之对应的气缸直径之间的差值 (取绝…  相似文献   

17.
一辆农用三轮车,发动机是185型柴油机,机手更换皮带后,发动机工作时发出强烈的撞击声,机身也随之抖动。 从撞击的声音及位置来判断,故障有可能是连杆螺栓松动,或连杆衬套与活塞销间隙过大所  相似文献   

18.
(1)气缸盖罩壳处发出轻微的“嘀嘀”声 ,冷车比热车明显 ,而且响声的频率随转速变化而变化。低速运转时 ,气缸盖罩的金属敲击声可以听得很清楚。这是由于气门间隙过大 ,摇臂撞击气门杆而发出响声 ,此时可检查气门间隙 ,及时调整。(2)气缸内发出“哒哒”的敲击声 ,低速时较轻 ,高速时严重。可能是气门碰活塞顶 ,与气门间隙有关 ,间隙不正常 ,应及时调整 ;若气门间隙正常 ,应检查齿轮记号看看是否装错了。(3)气缸上部发出清脆的金属敲击声 ,在低速或突然改变转速时容易听到。这种响声往往是因为活塞销与连杆衬套的配合间隙过大而发出…  相似文献   

19.
(1)缸套、活塞间隙过大:活塞与缸套的间隙过大,活塞在气缸内摆动撞击气缸壁,活塞环对缸套侧压力在曲柄运动平面方向增大,造成缸套偏磨,使活塞环受力不均而折断。  相似文献   

20.
在组装活塞连杆组时有五个间隙(简称五隙),即活塞环开口间隙、活塞环边间隙、活塞与缸套间隙、连杆铜套与活塞销间隙、连杆轴瓦与轴颈间隙。现就它们各间隙的意义、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分述如下: 活塞环的开口间隙。活塞环装入规定的气缸套内,两端留下的空隙称为开口间隙。其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