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水曲柳幼树在不同立地条件F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曲柳幼树的生长规律,为科学经营水曲柳幼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水曲柳人工林胸径生长从第6年开始加快,6~21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40~0.67 cm之间,9~24 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47~0.50 cm之间。树高生长从3 a生开始加快,3~6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50~0.67 m,9~18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67~1.00 m之间;9~24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61~0.72 m。材积生长从12 a生开始加快,12~24 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00088~0.002 99 m3之间;从9a生开始,连年生长量在0.001 34~0.006 82 m3之间。24a生人工林直径、树高、材积生长分别为25a生天然林胸径、树高、材积的1.81倍、1.92倍和6.12倍。  相似文献   

3.
不同立地条件的水曲柳人工幼龄林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缓坡造林,8 a生胸径最大值为6.0 cm,树高最大值为6.5 m;轻微水湿地造林,经2次施肥后,12 a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生长量较缓坡造林的8 a生水曲柳仅具有微弱生长优势,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枝下高低于8 a生缓坡水曲柳幼龄林;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龄林平均树高为4.50 m,为其他立地的150%,最大值为6.8 m,胸径最大值为7.3 cm,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他立地的158.3%。水曲柳造林后第四年开始,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快,胸径连年生长量由0.65 cm增至0.80 cm以上;树高生长量在4~6 a增长最大,连年生长量达1.00 m,平均生长量也持续在0.60 m以上;材积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自第四年开始,增幅较大,第六年连年生长量为第五年的1.92倍。  相似文献   

4.
水曲柳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省、市、县576块水曲柳固定样地的解析木数据,在水曲柳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中引入林木大小、竞争和立地条件因素,采用回归的方法建立水曲柳单木直径生长模型。研究表明:水曲柳单木生长模型与该林木自身的大小(lnD)、林分平均胸径(Dg)、对象木直径与林分中最大林木直径之比(DDM)以及土壤有较大的关系。林木的直径越大其生长量越大;竞争因子DDM说明水曲柳单木直径越大;其定期生长量越小;立地因子土壤表明,土层越浅其生长的越快。模型的检验精度为94%,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可用于实际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种源水曲柳幼苗的生长特性,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水曲柳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及单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地差异。综合评价以海林和林口种源的幼苗生长较优。  相似文献   

6.
以28个水曲柳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极显著相关(P<0.01),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差异均达极显著差异水(P<0.01).以20%的入选率,初选出无性系1333、1311、1322、1312、1321和1323为优良无性系,6个无性系平均树高...  相似文献   

7.
8.
水曲柳、胡桃楸等天然次生林生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标准地调查,对现有天然次生林水曲柳、胡桃楸和黄菠萝幼龄林林分特征、优良单株径级分布、生长过程进行研究,指出相应的抚育技术措施,为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水曲柳、胡桃楸和黄菠萝等珍贵阔叶树种单株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水曲柳个体树高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体生长期无明显差异,速生期均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速生期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0%~80%;个体间树高当年生长量差异显著,其中134#、146#、121#高生长优势明显,全年高生长量分别为76.2 cm、73.9 cm和73.6 cm,分别是对照个体的194.4%、188.5%和187.8%。初步选择出134#、146#、121#为优良个体。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种子更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种子更新,直播更新,把种子播在A0层下A2层上,转化率最高,出苗快而整齐;天然更新,在种子成熟当年进行整地除草,促进其更新,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几种影响水曲柳嫁接成活与生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的最佳嫁接方法为舌接法,其次为劈接和贴接;在本试验地5月均适于嫁接,最佳嫁接时间为中、下旬(2005年结果),高生长也达到最大;舌接带顶芽接穗嫁接成活率(97.2%)显著高于无顶芽接穗(43.1%),当年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水曲柳接穗嫁接成活率雌株(87.2%)高于雄株(79.2%),但生长量相反;不同无性系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及当年高生长差异极显著;高砧嫁接成活率与低砧嫁接差异不显著,但接穗当年平均高生长低于低砧嫁接。  相似文献   

12.
水曲柳、胡桃楸是黑龙江省珍贵的用材树种,其最适生区域是张广才岭森林生态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的水曲柳、胡桃楸林分不但能成林成材且比天然林速生。这里关键的技术措施是为其选择适宜的生境条件并营造实生林。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在新昌引种试验六年以来,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已初获成功。通过1985~1991年的试验表明,水曲柳能在当地的干旱、高温条件下很好生长。它的成功引起中央、省有关林业科研、生产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省中东部水曲柳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为材料,通过树干解析研究生长性状早晚期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别个体生长变异随树龄增大而减小,幼-成龄相关系数随树龄增大而增大,其中天然林变异系数递减率在25 a生后趋于平稳,各生长性状幼-成龄相关性在25 a生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人工林变异系数递减率在9~12 a生以后趋于平稳,各生长性状幼-成龄相关性在9 a生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天然林除树高外,其他各生长性状早期选择效率均在25 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减小;人工林除材积外,9~12 a生时各性状早期选择效率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不同性状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天然林和人工林最佳早期选择树龄分别为25 a生和9 a生。  相似文献   

15.
氮磷供应状态对水曲柳幼苗氮磷吸收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楚  范志强  王政权 《林业科学》2005,41(5):196-200
氮(N)和磷(P)是植物所需的最重要的2种营养元素,其可利用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如生长与光合(Whiteheadet al.,1997;Masarovi埁ov偄et al·,2000;Broadleyet al.,2001)、生物量分配(Masarovi埁ov偄et al.,2000)、根系统结构(Linkohret al.,2002)以及细根的形成和寿命  相似文献   

16.
水曲柳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种嫁接方法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劈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89.8%,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母树年龄是影响插穗生根的重要因素,4年生以下母树插穗生根率均达60%以上,5年以上母树插穗生根率显著下降,不同插址,不同地段塑料小棚,不同药剂处理对插穗生根的一定影响,但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A)、1.5m×1.5m(B)、2m×2m(C)、3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尖砬沟森林定位研究站(12730?12734扙, 4521?4525扤), 建立了水曲柳人工林。在对不同立地条件下1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土壤湿度、坡度和坡位;水曲柳最适生长的地点为山地中上腹,而不适于坡度平缓的山地中下腹。认为土壤湿度和因地形原因引起的逆温是限制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原因。图3表6参6。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团状枝解析法,选取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分下的8株水曲柳,以测得的基径和枝长生长数据作图进行分析,得到水曲柳生长规律。通过得到的数据图形以及生长规律,可为进一步合理描述水曲柳树冠形状变化以及三维可视化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曲柳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曲柳新,陈种子,水浸2天,再用50PPm、25PPm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小时,或用1%硫酸亚铁溶液处理,经冲洗后再用100PPm、50PPm、25PPm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小时,经过120天的零度以上低温堆藏即可打破休眠。经苗圃育苗和山上直播造林,苗木均生长良好。圃地苗可当年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