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并分析了其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理和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韩斌 《北京农业》2013,(18):199
3S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因其优越的功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航天事业,汽车导航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在整理土地中利用了3S技术可以有很好的效果。本文通过阐述什么是3S技术,它有什么特点以及它在土地整理中的运行状况,来凸显3S技术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3S技术的发展推动土地资源管理进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RS、GPS和GIS技术能够为土地资源管理分别提供空间数据获取、空间位置定位和空间分析的功能,3S集成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变更监测、土地规划和地籍管理等领域大显身手。随着3S技术的不断融合和信息精确度的不断提高,基于3S技术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要,以便土地资源利用率得以有效提升,缓解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很多现代化技术手段均得到广泛的应用,3S技术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所以,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应当对3S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从而保证土地管理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3S技术能为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结合我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介绍GIS、RS、GPS及3S技术集成,分析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数据准备与处理、规划编制与实施和规划成果管理等各阶段的应用,其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土地详查成果进行信息化试验,介绍该试验研究的软硬件配置,数据内容与数据组织,信息化的流程与步骤,探索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土地详查成果信息化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析了3S技术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所需准确现状数据、集成多源信息、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规划成果和监测规划方案执行情况中的作用,探讨了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模型和统计数据空间化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改进。提出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首先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并在该系统支持下编制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究3S技术在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分别对3S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论述,以期为提升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的质量水准,使3S技术更好地应用到项目的各个流程中。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及其相互间的集成与融合在现代土地科学中的应用,并阐述了3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集成,为现代国土资源管理、规划和决策实现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介绍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详细阐述3S技术在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各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前期调查、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储备数据库及规划策划等,指出3S技术在土地整理储备相关应用领域的优势、特点及一般方法,并对3S技术在土地整理储备项目中的应用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林地退化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永安市、连城县、漳平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林地土层厚度、林地土壤侵蚀、林地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等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RS技术提取各指标专题信息,生成林地退化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无退化林地面积289 204.20 hm2,轻度退化面积264 772.24hm2,中度退化面积142 851.71 hm2,严重退化面积60 473.69 hm2,剧烈退化面积139.99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38.18%、34.96%、18.86%、7.98%、0.02%;3县(市)中永安市林地状况最好,漳平市次之,连城县最弱;研究区林地退化状况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林业管理的技术水平,从3S技术的定义、基本组成出发,总结和论述当前3S技术在林业上(包括森林资源监测、灾害管理与防治等)的应用.提出3S技术在林业上应用要进行深层次的结合发展:①发展中国的对地观测小卫星技术和机栽遥感集成平台技术;②提高遥感分类精度,进行多维信息复合分析,加快3S的集成和综合运用;③加强林业遥感图像处理,图像分类技术的研究;④克服GPS技术的局限性,提高数据准确性;⑤研究与3S技术紧密衔接的软件推动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通过从最新获取的遥感影像中提取所需信息,对比之前的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得到一定时间阶段的土地变更情况。基于2012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项目,以Quick Bird影像数据和前时相基础底图为基础,运用RS对遥感影像进行拼接、融合以及调色等处理过程,并运用GIS对监测图斑进行提取,实现对土地变更的动态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萧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三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基本概况研究萧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根据研究目标,确定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ENVI 4.7遥感软件对萧县不同时期的TM影像进行对比分析,解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等遥感信息,分析并计算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将土地利用分为耕地、植被、水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五种类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分别对萧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三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获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和GIS的长岭县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5年、2000年的遥感图像数据和专题图,在空间图形库系统的支持下获得吉林省长岭县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图,求得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0年,长岭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总趋势是耕地、林地和盐碱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76%、99.5%和9.86%,水域、居工用地变化不大,未利用地部分已被利用,草地面积减少了52.15%,并伴随着日益加剧的沙化和盐碱化。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和农业用地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以焦作市为例,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焦作市1988、1992、2001年的3个不同时期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提取了焦作市城市扩展的边界信息,得出了3个不同时期土地扩展变化信息,为城市土地扩展变化和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Landsat的TM和ETM+数据,对五陵原1988、200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7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果园面积增幅较大。在过去1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1.14%,土地利用程度偏高且有增加趋势,这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阶段仍处于发展期,土地利用方式受人为活动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快速城市化和果业经济发展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8.
张丽  高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7-6900,6908
利用2002、2009年抚顺市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分析了抚顺市2002~2009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并简要分析了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以达茂旗1990、2000、2008年TM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换判读获取土地荒漠化数据,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变化不明显,1990、2000、2008年土地荒漠化总面积分别为155.37万、155.50万、155.40万hm2;但荒漠化总的趋势仍为加强。在3种荒漠化类型中,以风蚀荒漠化占主导,面积最大,占荒漠化总面积的92.66%,恶化程度最强。气候干旱、风大、沙土广布等自然因素是土地荒漠化的潜在条件,人类经济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荒漠化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明显,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为了控制土地荒漠化,提出了退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Landsat TM图像为基本数据,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了北京市199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北京市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净减,其中林地减少最多;草地、居住建设用地净增,其中居住建设用地增加最多;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度经济价值从1995年的2 151.54×107元减少到2000年的2 080.16×107元,林地、耕地、水域向居住建设用地、草地(城市绿化用地)转化是主要原因;生态系统单项功能服务价值中气体调节、气候调节等9项指标全部在减少,其中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减幅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