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新型农民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技能素质和经营能力,而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科技素养较差.研究认为,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可以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等系列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发达国家城镇化建设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在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民培养现状及问题,从推动农民教育培训立法、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新型农民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研究--基于AHP-Fuzzy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可以分为企业培训、专业机构培训、示范教育和学校教育4种模式。农村实际情况不同,选择的农民培训模式也应不同。该文在对4种培训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运用AHP-Fuzzy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指标模型,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培训模式选择困境。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我国的农业产业,中国开展了旨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以及引入高质量教育培训资源等方面入手,来有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贡献力量。但是,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不够完善,缺少专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而且出现了普教化现象。鉴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专业合作社培训新型农民的优势及其路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依托专业合作社培训新型农民,有利于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有效激励农民参加培训;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培训效能;发挥组织制度优势.全面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目前拓展专业合作社培训新型农民的功能,应借鉴国外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教育培切I的政策法规;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和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全方位的投入保障体系和师资支持机制;加强合作社组织制度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针对澄江县新型农民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浅析培训新型农民,在推进河南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产生的作用.[研究方法]对比日本农民的培训模式,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新型农民培训的方法.[研究结果]就河南省而言,培训众多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备致富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河南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是构建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分析了在实施农民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任务,阐述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施农民培训的有关措施,提出了必须把中青年农民作为首要的培训对象,大力发展农业教育事业,立足于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育培训模式.[研究结论]培训新型农民,并不断开拓创新培训模式,是化解河南"三农"问题.推动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农民文化及技能水平偏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农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强化政策导向、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发展定位,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依托"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多元化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实现乡村特色与乡村文化的对接、完善政府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基础上,对江苏盱眙县的新型农民进行培训需求和接受培训的意愿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农民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创新江苏农业职业教育参与新型农民培训衔接机制,建立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寻找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帮助农民致富,为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可以逐步缓解目前我国农村面临"未来无人种地""土地撂荒"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农民自愿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意识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培养青年农民,增强农业后备力量;建立职教体制,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型农民培养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离不开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农民培训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合格的双师型(既能教书的老师、又能教操作的师父)教师,缺乏综合协调的新型农民培训规划与管理体制.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民培训,充实农民培训的内容,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民培养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坚持合理分工 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以及培养新农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坚持分类培训、削减农民教育成本、改革农村教育模式的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美、日两国积累了大量的先进经验,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训架构,迎合了农民在职培训方面的强烈需求,促进了本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借鉴国际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对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傅莉辉 《现代农业》2014,(4):109-109
<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是一项重大的课题,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建立健全一个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农广校队伍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努力由专门机构转化为专业化机构,升级成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关系三农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应实施农业系统培训或农民职业教育,应构建"一主多元"体系,满足新兴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韩国和日本农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总结了其在农民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实践经验,强调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高度重视农民的教育工作,并形成了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结合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实际情况,探究韩日新农村建设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并且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之程;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抓好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还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有管理作保证诸方面,系统阐述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搞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的关键,在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农民本身有留村农民和进城农民两类,所以在农民的培训上呈现出双重性的特征。为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加强对于留村农民开展的职业农民教育,通过提升对进城农民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以切实提高新型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农民接受培训的动机、途径和受教育机会的现状调查,提出提升农民接受培训的需求,整合农民培训项目,形成新型农民培训的合力,创新农民培训模式等对策,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走上"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与培训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是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农业和农村后继有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事业,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针对近几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模式和绩效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