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鲤鱼消化道粘液物质及碱性磷酸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鲤鱼食道、肠粘液物质及碱性磷酸酶进行了研究。食道、肠杯状细胞均含中性粘液和延粘液,肠部分杯状细胞还含有硫酸粘液。含硫酸粘液的杯状细胞随前、中、后肠逐渐增多,其中硫酸粘液的含量在后肠杯状细胞中最高。前、中、后肠吸收细胞核上方胞质和纹状缘含有发达的碱性磷酸酶。肠上皮中有嗜酸性颗粒细胞,其颗粒含有中性粘液和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2.
A novel mobilizable intracellular compartment was identified in human neutrophils by latent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This compartment is mobilized to the plasma membrane much more readily than any identified granule subset and has kinetics of up-regulation in the membrane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or a variety of receptor proteins. Triton X-100 permeabilization of both intact human neutrophils and subcellular fractions obtained by density-gradient centrifugation revealed that 70 percent of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is located in an intracellular compartment distinct from primary, secondary, and gelatinase granules and from the plasma membrane. This compartment fully translocates to the plasma membrane after stimulation with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of the chemotactic peptide N-formylmethionylleucylphenylalanine.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比露地栽培高,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土壤主要养分因子相关性都不显著。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氮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负效应,土壤有效磷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都主要表现在间接影响上。  相似文献   

4.
不同肥料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尿素、鸡粪、秸秆在Ⅰ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15.38%、55.94%、27.97%,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31%、16.20%、10.42%;在Ⅱ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24.48%,67.83%,46.15%,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9.72%、28.01%和37.04%。在Ⅲ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分别增加37.76%、86.71%、62.24%,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8.47%、65.74%和58.10%。3种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顺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Ⅱ施肥水平上,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Ⅰ、Ⅲ施肥水平上是秸秆、鸡粪、尿素。  相似文献   

5.
旱农区梯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旱农区同一坡度不同层位梯田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从梯田顶部到基部 ,其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呼吸强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差异 ,从上到下依次为 :呼吸强度 >有机质 >水解氮 >碱性磷酸酶活性 >有效磷 ,且有机质、水解氮、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由坡顶到坡底均逐渐增加 ,有效磷增加不明显 ;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水解氮、有效磷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间接检测法,研究了2种酶标羊抗兔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与碱性磷酸酶)和2种检测载体(聚苯乙烯多孔板和硝酸纤维膜)对检测灵敏度和样本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纯的杀虫晶体蛋白进行灵敏度检测时,2种酶标抗体的测定结果非常相近,无明显差别,灵敏度可达7·8~15·6ng。但在检测植物样本时,不同酶标抗体则存在差异。表现为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体优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体。这主要是由于植物样本中有内源过氧化物酶所致。用硝酸纤维素膜和聚苯乙烯多孔板作载体进行检测纯的Bt杀虫蛋白的效果二者相当。但检测植物样本时,植物中的叶绿素对Dot-ELISA的干扰很大,准确性差。本研究所制备的Bt杀虫蛋白抗体具有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间伐措施侧柏人工林下土壤碱性磷酸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强度和月份变化均引起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显著变化。在0相似文献   

8.
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粘土矿物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膨润土的施加能显著提高铜污染的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4%~15.4%、4.0%~19.3%、1.26%~1.85%和4.6%~10.9%,且对4种酶活性的增加幅度为:碱性磷酸酶>脲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并表现出在高污染下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增幅大于低浓度污染,在低浓度污染下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增幅大于高浓度铜污染。说明膨润土对铜污染的土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奶牛和绵羊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怀孕期的变化。[方法]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对33头荷斯坦奶牛和29只藏系绵羊不同怀孕期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酶保存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所有奶牛和绵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奶牛怀孕中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未怀孕、怀孕前期、怀孕后期明显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保存率均低于26%,表明奶牛和绵羊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来自骨骼。[结论]奶牛和绵羊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怀孕中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A genetic approach to analyzing membrane protein topology   总被引:137,自引:0,他引:137  
Fusions of the secreted protein alkaline phosphatase to an integral cytoplasmic membrane protein of Escherichia coli showed different activities depending on where in the membrane protein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fused. Fusions to positions in or near the periplasmic domain led to high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hereas those to positions in the cytoplasmic domain gave low activity. Analysi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fusions to membrane proteins of unknown structure may thus be generally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ir membrane topologies.  相似文献   

11.
选用24个河南中部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旨在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利用土壤酶活性推测土壤的肥力情况。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相关均达到极显著状态。过氧化氢酶和有机质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25。蔗糖酶和有机质、全钾之间相关均达到极显著状态,但和全氮、全磷相关不显著。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之间的相关性也均达到极显著状态,其中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14。由此建立起相应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2,4-D胁迫下土壤酶活性对外源物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4-D胁迫下添加多效唑、尿素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2,4-D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同;1~60 d,与对照相比,低质量分数2,4-D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激活效应,而对蛋白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高质量分数2,4-D则抑制了土壤脲酶、蛋白酶活性,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激活效应;添加多效唑和尿素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表现为激活效应,特别是对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平均激活率最高可达44.88%和63.18%。  相似文献   

13.
骆马湖东部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淡水湖泊之一,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蓄水库。2008年6月、10月及2009年4月对骆马湖东侧10个采样点的沉积物分层采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骆马湖沉积物中,不同深度总氮含量变幅在0.13~2.91mg.g-1,平均(0.86±0.50)mg.g-1,季节变化不显著;总磷含量变幅为0.03~0.41mg.g-1,平均(0.19±0.10)mg.g-1,春季>夏季>秋季,季节变化显著;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为592.39mg.kg-1.h-1,最低为44.59mg.kg-1.h-1,平均(233.83±132.70)mg.kg-1.h-1,春季>夏季>秋季,季节变化显著,与总磷含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初步揭示骆马湖沉积物中氮、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分布状况、变化规律,为骆马湖的治理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南水北调过水湖泊的水质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物炭对红壤磷素形态转化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磷素管理和生物炭合理利用提供参考。通过设置土壤不同含水量(33%、66%、100%)与生物炭添加量(0、0.5%、2%)进行培养试验,测定土壤的有效磷、各磷素形态(Al-P、Ca-P、Fe-P、O-P)及土壤酸性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培养前期,生物炭主要增加土壤中难溶态的Al-P含量,这主要是由生物炭带来的可溶性磷进入土壤中转化所导致;在培养后期,水分与生物炭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化土壤中的Ca-P、Fe-P与O-P,释放更多磷素。生物炭本身呈碱性,添加到土壤中,有效中和了土壤酸度,使得土壤pH值上升2.82~3.13个单位,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此外,淹水条件能够降低土壤的酸性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表明,生物炭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同时降低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镜鲤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QTL 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酶普遍存在于动物的各组织中,对磷酸单酯键具有水解活性,是机体生长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和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酶。以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190个个体为材料,用992对微卫星(SSR)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肠组织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QTL检测显示:5个QTL区间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其中3个QTL为99%染色体水平显著性,分别位于LG2(CA2049-CA2371)、LG25(HLJ2941-HLJ3946)和LG28(CA2263-HLJ2873),另外两个QTL区间为95%染色体水平显著性,位于LG14(HLJ3275-CA174)和LG14(CA1276-CA2208),解释表形变异率范围为8.1%~38.9%;2个与碱性磷酸酶相关的QTL区间均为95%染色体水平显著性,分别位于LG8和LG13,可解释变异率分别为7.3%和7.0%。  相似文献   

16.
实验分 2批选用 170头大白仔猪 (40 ,130头 ) ,随机分为 5组 ,均食初乳。A组为对照组 ,其余各组均于出生后 2 4h之内饲喂不同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制剂 ,观察对仔猪 10、 2 0日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断奶时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喂免疫球蛋白制剂 10ml的仔猪 ,其 10、 2 0日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 0 5 ) ,断奶时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 0 1)。  相似文献   

17.
不同价态铬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效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铬是环境中四大污染元素之一,其不同价态间对生物的生态毒性差异较大。采用模拟方法对Cr3+和Cr6+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显著抑制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Cr3+的抑制作用远强于Cr6+,土壤轻度Cr3+和Cr6+污染时的临界浓度分别为151和1132mg·kg-1,二者相差6.5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参数Vmax、k等与Cr浓度间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揭示土壤磷酸酶活性及Vmax、k可作为土壤Cr污染的监测指标之一;模型U=β0(/β1×C+1)揭示酶与铬间的机理为完全抑制,动力学则进一步细化为非竞争性抑制;计算获得的抑制常数Ki为Cr3+Cr6+,反映出Cr3+与土壤酶活性位点的亲合力远强于Cr6+。  相似文献   

18.
Phosphatase mutants in Aspergillus nidula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 Dorn 《Science (New York, N.Y.)》1965,150(700):1183-1184
Three mutants at three different phosphatase loci produce inactive enzymes at 35 degrees C but partially or fully active enzynmes at 25 degrees C. Furthermore, a suppressor mutant (su5palA1) which restores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palA1 mtutant is an allele of palcC4, a mzutant with a simultaneous reduction in alkalin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phosphataseproteins may be made up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polypeptide chains, and that some of the polypeptide chains are common to two or more of these enzymes.  相似文献   

19.
磁场处理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磁场处理后棕壤、黑土及白浆土中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对土壤的3种磷酸酶都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但以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最明显。3种磷酸酶活性提高的大小顺序是:黑土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棕壤和白浆土中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土壤水分对磷酸酶的磁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对于磷酸酶活性影响以<100mT的低场强以及lrnin或10min的短时间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氧化乐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氧化乐果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上施用的主要农药之一,为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大量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降低等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开展其土壤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氧化乐果污染浓度(0.0、0.5、1.0、5.0、10.0 g a.i.&#8226;kg-1)下,土壤中影响碳、氮、磷循环的三大水解酶(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氧化乐果可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关系达到显著或极著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监测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模型U=A/(1+B×C)的较好拟合揭示出氧化乐果对土壤脲酶机理为完全抑制作用;从土壤脲酶角度计算获得土壤受氧化乐果轻微、中度和严重污染的临界含量分别为0.32、2.88和11.43 g a.i.&#8226;kg-1;而在供试氧化乐果浓度下,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变幅分别不超过18.61%和8.36%,揭示出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对氧化乐果不敏感。【结论】在表征土壤氧化乐果的污染程度方面土壤脲酶最适;土壤酶与农药之间关系受到酶种类、农药品种、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