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紫菜     
《海洋与渔业》2008,(5):31-31
【品系来源】自然野生或养殖性状良好的紫菜。上海水产大学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l生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选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坛紫菜新品系,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院内的“国家级紫菜种质库”,率先开展紫菜遗传学与育种学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紫菜种质保存与应用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了紫菜栽培生产种源混乱、种系品质低下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是我国浙江、福建沿海的一个主要浅海栽培品种,江苏省紫菜主要栽培品种是条斑紫菜,栽培面积15多万亩,由于栽培品种单一,亩产量及综合效益不高,有限的海区滩涂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条斑紫菜栽培筏架及加工机械设备有5~6个月的空闲时期。  相似文献   

3.
引进优良品系“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对其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推广.将“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用搅碎机60 ~120 S切碎成300~500μm的藻丝段,喷洒于平铺的贝壳上,密度约为500段/cm2,进行移植贝壳培育.并对移植后的贝壳丝状体采用控制光时、光强、温度等调控措施,结果显示:坛紫菜“申福2号”在水温26 ~29℃下,获得丝状体贝壳10972.5 m2;条斑紫菜“太空1号”在水温22 ~21℃下,获得丝状体贝壳60 m2;两个品系的丝状体成熟率均达40%以上.在显微镜(10×10倍)下观察,成熟的坛紫菜丝状体经10 h的夜间海水刺激,一滴孢子水(面积约204.1 mm2)一个视野(面积约3.14 mm2)平均80个壳孢子;条斑紫菜丝状体经7d左右的池水搅动刺激,采苗帘—根纱头一视野平均20个壳孢子,采苗效果良好.采苗后的养成面积,坛紫菜“申福2号”为12194亩,条斑紫菜“太空1号”为29亩.  相似文献   

4.
条斑紫菜系我国长江以北的养殖品种,1986年和1987年南移福建连江进行了丝状体育苗和叶状体养殖,均获成功。叶状体产量折合亩产干品67.9公斤。条斑紫菜南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丝状体育苗时间长,温度高;叶状体则是生长期短,产量低。实行坛紫菜和条斑紫菜轮养,可提高紫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后我的工作还是围绕紫菜这个核心.一是继续开展南澳野生坛紫菜的选育和提纯复壮,示范和推广紫菜良种养殖;二是推广紫菜养殖加工机械化,促进广东坛紫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推广耐高温的坛紫菜新品种(系),减少异常天气对我省紫菜养殖的影响;通过推广机械化,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紫菜养殖效益的影响.”从2000年起,汕头市...  相似文献   

6.
石兰紫菜是生长在福鼎市石兰村海边岩礁上的一种野生坛紫菜,其品质佳、味道好,但产量低,每年仅有几百公斤的鲜紫菜产出,供不应求,每公斤售价高达千元.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渔业》2011,(12):35-35
坛紫菜“申福1号”(审定编号:GS-01—003—2009)是利用现代细胞工程技术,从经过人工诱变处理的野生型坛紫菜体细胞克隆再生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坛紫菜是浙江省的主要养殖海藻。我们于1982~1985年在象山港北岸的合岙浅海养殖场的海口海区,进行坛紫菜高产技术的研究。试验区平均亩产达180.45公斤,最高亩产达l85.07公斤(干品),为该场前7年平均亩产90.53公斤的两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坛紫菜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中潮区适宜养殖面积有限,而且各地为了争抢紫菜早上市卖好价,海区采苗时间较适宜季节普遍提前10—15天,造成气温水温不适,风力弱,风向反南,附晨霜,海水营养盐严重缺乏等极不利的环境因素,减弱了坛紫菜体适应环境扰动和抗御病原体侵入的能力。海区采苗失败,紫菜体严重病烂等事故不断发生,紫菜养殖业备受挫折。 为使坛紫菜养殖业走出低谷,经多年探索,采取坛紫菜移动养殖法,人工造就良好环境,效果甚佳,产量产值提高一倍。 1993年,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在下华海区对1600亩坛紫菜进行移动式养  相似文献   

10.
基于SCAR标记的坛紫菜“闽丰1号”多重PCR鉴定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建立坛紫菜“闽丰1号”(Z-26)品系的种质分子鉴定方法,采用300条RAPD引物对6个坛紫菜纯系进行标记扫描,从中筛选出“Z-26”品系的特异性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9个,经克隆和测序,其中两个特异性标记成功转化为特异SCAR标记(Z26-600和Z26-360),标记片段大小分别为530 bp和242 bp.并进一步通过4个不同实验验证,确定Z26-600和Z26-360两个标记是坛紫菜“Z-26”品系的特异和稳定性标记.最后为进一步简化种质鉴定程序,建立更为便捷和准确的种质鉴定方法,经过条件优化,以此两个标记为基础建立了坛紫菜“Z-26”品系的多重PCR鉴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鉴定两个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和2016年我们与连云港汇缘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及连云港帅森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合作进行了条斑紫菜和坛紫菜轮栽的试验,现将2016年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方法2016年两家合作社社员在连云港西墅至连岛海域共栽培坛紫菜2640亩(80个方子,每个方子33亩)。2016年8月8日从福建霞浦购买的第一批坛紫菜苗下海,共约300亩,这批坛紫菜苗是集美大学选育的耐高温品种"闽丰1号"的二代苗。海  相似文献   

12.
<正>坛紫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可人工栽培的海藻,俗名紫菜、乌菜,主要分步在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江苏海域的水温逐渐升高对于条斑紫菜养殖难度增加,所以盐城、南通、连云港一些养殖户转型开始养殖坛紫菜并且获得了成功,其操作流程如下。1采孢子苗以及丝状体移值方法坛紫菜果孢子采苗时间一般放在3月下旬到4  相似文献   

13.
正坛紫菜是浙江、福建沿海的主要栽培种;条斑紫菜是长江以北地区的主要栽培种,坛紫菜适应较高的温度,生长快,产量高,近年已在连云港等北方地区栽培获得成功,仅连云港地区坛紫菜2015、2016和2017年度的栽培面积分别达到90万m2、540万m2和576万m2。为适应坛紫菜在北方地区迅速推广的需要,作者从2014年开始在北方地区进行坛紫菜育苗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坛紫  相似文献   

14.
坛紫菜固定桩悬浮式养殖技术是在潮间带筏架养殖和浅海浮流式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坛紫菜养殖由传统单一的潮间带养殖模式向浅海养殖跨出突破性的一步,开创了坛紫菜养殖新领地,极大地拓展了养殖空间,使闽东地区坛紫菜养殖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5.
坛紫菜(Porphyra haianensis)人工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多,如生态环境因子问题、苗种品质问题、养殖技术问题,同时,海区采壳孢子苗(下称海区采苗)时间的选定也是关键一环,它关系到海区采苗的成败、病烂的发生与发展程度等,是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技术关键。笔者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坛紫菜海区采苗的历史、现状及其过早采苗危害的论述,提出适宜的采苗时间,以期坛紫菜人工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一、海区采苗时间提早的概况福建省莆田市是我国南方坛紫菜主要产地之一,在过去漫长的增养殖过程中,渔农们发明用“石灰水清坛”进行“菜坛式增殖…  相似文献   

16.
引进“杂交重组1号”与HMY2个坛紫菜品系,以本地龙沙种系为对照组,通过苗种培育、壳孢子采苗、海上栽培及采收试验,综合评估藻体生长、采收量、经济性状及柔韧性等因素,认为:HMY坛紫菜品系综合效果较好,可作为西湾滩涂坛紫菜栽培的主推品系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介绍了用瓦勃氏微量呼吸检压仪对同一海区养殖的广东紫菜和坛紫菜叶状体的暗呼吸强度及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并对两种紫菜的单位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证明,广东紫菜比坛紫菜更适应于在我国南方水温较高的海区养殖。  相似文献   

18.
申福二号等7个坛紫菜养殖群体的生长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红藻门,红毛菜科植物,属大型食用海藻,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坛紫菜是我国主要养殖种类,其产量占全国紫菜产量75%以上。苍南县是坛紫菜养殖大县,素有“中国紫菜之乡”的美誉。当地长期以来自育自养的方式造成坛紫菜种质严重退化,藻体变厚变老,失去弹性和光泽,抗病力下降,加上极端恶劣天气的增多,产量不稳定而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描述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插杆式养殖试验情况,着重介绍了坛紫菜插杆养殖的技术要点,养殖设施的结构和合理布局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紫菜,养殖区域从浙江南部到广东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