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萧山区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麦(油菜)-稻为主的二熟制,逐渐向"经、经、粮"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不断引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传兴 《蔬菜》2011,(7):11-12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经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新路子,萧山区靖江街道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麦(油菜)—稻—稻"为主的老三熟制,逐渐向"粮—经—经"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项国兴 《现代园艺》2014,(16):41-41
<正>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经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新路子。靖江街道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由传统麦(油菜)-稻-稻"为主的老三熟制,逐渐向"粮、经、经"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不断引进推广,新的农作制度不断涌现。靖江街道每年种植小麦、玉米、西兰花有一定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又完成各级政府种粮任务,并提高农户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4.
吴建平 《现代园艺》2014,(22):55-55
<正>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经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新路子。萧山区农一、农二总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现每年种植甘蓝(包心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一年三熟粮经轮作模式数千亩,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种植大户收入。现将对甘蓝-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甘蓝-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具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磨头镇新联村是我市创汇明星生产基地之一,已有10多年种植草莓历史,传统的草莓一中稻种植模式,虽然兼顾了粮经生产,但经济效益不高。当地农民以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创造了草莓一青玉米一香荷芋这一新型高效种植模式,与草莓一中稻种植方式相比,每667m^2平均增加收入2000元,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启东市是粮、棉、油、菜多元多熟制种植地区,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特点突出。近年来,启东市农技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工作方针,通过试验示范形成多种高效种植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其中蒿菜-青玉米/小辣椒种植模式已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经济效益显著。1产量与效益蒿菜667m2产量5000kg,青玉米果穗667m2产量800kg,小辣椒(鲜椒)667m2产量655kg,年667m2产值3550元,667m2效益2500元。  相似文献   

7.
西瓜-辣椒-秋冬菜大棚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瓜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三高"农业,近几年来,扬州大学与沛县科技局、沛县朱王庄乡农技站合作,开展高产高效种植试验,大力推广西瓜辣椒秋冬菜间套立体种植,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有利于粮、瓜、菜共同增产、良性循环的路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将间套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作为粮、菜兼用,鲜食、加工兼用型作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给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马铃薯栽培质量,挖掘增产潜力,对马铃薯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技术是一项全省推广的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也是我县2009年重点推广的农业项目之一,全膜覆盖双垄后,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区由传统"麦(油、肥)—稻—稻"为主的老三熟制逐渐向"粮经"、"经经"、"粮饲牧"、"立体种养"、"混养"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广大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随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粮、菜争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江苏海安县李堡镇农业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小麦-水稻或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开展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筛选出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现将此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市安镇镇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率先在镇农业高科技园区内(省级)示范推广水稻-西瓜种植模式,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推广,总结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水稻-西瓜双膜轮作栽培技术,既提高了粮田的经济效益,又解决了西瓜田连作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玛琳  周中仁  陈慈 《北方园艺》2019,(15):141-147
北京农业作为特大城市战略性基础产业,其每一阶段的发展调整,都服从和服务于不同时期城市功能定位和城乡建设需要,该研究针对2014年北京开启的以农业节水、减排调粮及做精畜牧水产为主题的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以北京粮经产业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以来北京粮经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结合新形势及北京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下一步粮经产业调整的主要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创建高效栽培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充分体现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要求,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在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减少土地重茬为害,抑制病虫害发生,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到积...  相似文献   

14.
蔬菜和玉米轮作对老菜田的土壤板结、盐渍化等问题有抑制、缓解作用,同时也避免了菜-菜间作模式中的病虫交叉传染,提高了菜粮品质。本文推广的冬暖大棚秋冬西红柿-春提早甜玉米-越夏菜豆的一年三茬栽培模式可提高菜粮产量和产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介绍了“菜-稻-菜”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增产原理。该技术通过8年的试验示范表明:“菜-稻-菜”高效栽培模式不但能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膜花生-荸荠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合理的茬口安排特点,是湖北省团风县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这种模式克服了团风县春季干旱的农业弊端,具有节水、养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收的作用。春播地膜花生3月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荸荠7月下旬移栽,12月底陆续采收上市。  相似文献   

17.
采取综合措施生严“无公害”秋白菜战继春,杨冬梅(白城市农业站)“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我市从一九八九年推广以来,到一九九三年已累计推广5.3万亩,生产“无公害”秋白菜3亿多公斤。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重视农业措施,提高植株抗病...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是国家优质粮食、优质棉花和双低油菜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湖北省西瓜主产区。种植西瓜对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江汉平原西瓜生产的突出特点是间作套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推广了“麦//瓜-稻”这种水旱、粮经作物配套种植的优化模式.并获得原荆州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西瓜间作套种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大豆-水稻轮作是稳粮增效、改良土壤的创新模式。采摘鲜大豆既可提高大豆经济效益,又可为水稻直播争取时间;水稻直播省工、省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露地栽培蔬菜、合理安排茬口、实行一年多茬栽培,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可缓解蔬菜淡季、平衡上市、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近年来,我们在探索农业高效种植栽培技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