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田菁的饲料利用价值及饲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菁(Sesbania Cannabina)又名拔碱蒿,豆科,多做绿肥。其特点是:(1)根瘤和茎瘤均能固氮,固氮能力比大豆高20~30倍,比苜蓿高12~18倍;(2)直根系,可扎入土壤深层,促进深部土壤改良;(3)植株高、生长快,产草量高,含粗蛋白多。山东滨海地区自1975年引种作为一麦田改碱绿肥。由于含对家畜有毒的生物碱,味苦、适口性差,国内外用做饲料的报道较少。为开发饲料蛋白源和饲草资源,对其作为饲料利用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饲喂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田菁饲喂肉兔试验黄玉德,张照喜,赵书峰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250200)田菁(SesbaniaCannabina)为豆科植物,属绿肥作物,因其根瘤和茎瘤固氮能力比大豆高20—30倍,是土壤改良的优选作物,我市沿黄河的盐碱地多有种植。田菁植株高,可达1...  相似文献   

3.
田菁籽,是豆科植物田菁的种子。田菁植株高大,生于田间、路旁、河边、河岸或潮湿地,具有耐潮湿、耐盐碱和产量高等特性。不仅能在盐碱地上不需要施肥即能茁壮生长,而且还是改良盐碱土的能手。因此,沿海人民素有在新围垦的海涂上首先种植田菁养淡土壤的传统经验。在一般年景,亩产田菁在150斤左右。为开辟蛋白质饲料资源,解决配合饲料蛋白质不足的困难,温岭县饲料公司科技人员,1982年对田菁籽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经化验分析,田菁籽含粗蛋白质31.35%,  相似文献   

4.
田菁喂猪     
田菁(Sesbania aogyprica pers)又名“碱青”和“涝豆”,是田菁属(Sesbania)一年生豆科植物。耐盐碱,适于滨海盐土地区生长,产量高,是一种改良盐碱土的高产绿肥作物。1965年盘锦农垦局大量种植田菁,用来改良土壤。在八月中旬对田菁进行了制样分析,花期的田菁侧枝含粗蛋白质20.24%,粗脂肪3.38%,总糖15.08%,如果能用作猪的饲料,对滨海盐土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单一.Brachiaria decumbens草地与B.decumbens-Calopogonium mucunoides混播草地,笔者运用氮平衡和过程定位方法探讨了改良巴西萨利得斯放牧系统氮循环的主要途径。两种方法均表明单一禾本科草地土壤中流失的氮,可以通过引入豆科植物而得到补充。豆科植物在系统中的作用就是增加共生固氮和加强凋落物及根物质的净矿质化作用,增加土壤有效氮从而获得氮正平衡。后者的影响程度依赖于豆科植物的适口性和分解性,二者决定了动物—落叶层的活动及形成规律并且影响土壤有机—无机氮的增加。豆科植物固氮达到草地地上部氮积累总量(相当于系统固氮60~117kg/hm~2)的31%~46%(取决于豆科植物的利用方式)被认为足以维持系统的生产力。如果豆科植物氮大部分来源于大气氮,这相当于系统基本干物质量(2600~5200kg DM/hm~2)的13%~23%。 增加大气固氮和氮循环效率的管理措施包括优化放牧管理,适宜的载畜量,利用易被分解且适口性较低的豆科植物以缓解营养物质的缺乏。  相似文献   

6.
李夺  王云平 《草业科学》2005,22(7):122-123
1 什么是根瘤菌 在自然界常温状态下,空气中游离态氮能被豆科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细菌所直接利用,这类细菌叫根瘤菌(大约90%以上的豆科牧草根部有根瘤菌存在).根瘤菌从植株中获得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将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化成可供植株吸收利用的化合态氮.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瘤状物称为根瘤,根瘤是共生固氮的场所.每个有固氮能力的根瘤就是一个微型氮肥厂,根瘤固定的氮除少量用于根瘤生长外,其余全部供给植株.由于根瘤的存在,豆科牧草几乎不需施用化学氮肥,依靠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即可满足自身氮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 豆科牧草如白三叶的固氮量决定于两个主要因素:其一为植株所结根瘤的有效性;其二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诸如物理性(温度、光照、湿度)的和管理(家畜和肥料,特别是氮肥)上的影响。本文论述对白三叶固氮的上述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有效的根瘤是固氮的先决条件,豆科植物如白三叶,可以从土壤中选择那些能  相似文献   

8.
根瘤菌(Rhizobium)与豆科植物的共生结瘤固氮效应对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品质、减少工业化肥使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瘤菌侵入苜蓿植株后能在植株体内不断繁殖、运移并最终定殖到种子。种子内生根瘤菌可通过种子在代际间垂直续传且保持稳定的共生性状,结瘤固氮能力突出。通过接种将优良根瘤菌株导入其共生性状相向变异强烈的苜蓿植株,构建内生根瘤菌的苜蓿种子共生体,可以培育出与根瘤菌共生的苜蓿新种质或新品种。从苜蓿与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效应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基于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特性,提出了“共生育种”的概念;介绍了苜蓿与根瘤菌共生育种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过程,归纳了苜蓿与根瘤菌共生育种的一般性程序,为创制苜蓿与根瘤菌共生体种质和培育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沙打旺、柠条、草木樨三种豆科植物共同特点是: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风沙能力强、植株高大根系发育好、固氮能力强,是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优良植物。山西省五寨县为改变当地生产条件,先后引进这3种植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充分合理利用这3种豆科植物,消除有害物质对家畜影响,节粮养畜,大力发展草食家畜,我们从1996年到1998年在山西省五寨县先后进行了3种豆科植物单独青贮试验,并进行了单独饲喂草食家畜牛羊的观察研究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时间地点草木樨青贮于1995年8月10日~1995年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柱花草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柱花草是多年生豆科植物,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放牧和刈割兼用型豆科牧草,宜于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种植。它适应性强,耐酸瘠土壤,产量高(热研二号柱花草干物质年产量可达(15.0~22.5t/hm^2),品质好,营养丰富,兼具饲料、绿肥、水保的功能。柱花草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并具大量根瘤菌,有固氮改土培肥、保持水土的作用(种植柱花草后,每公顷每年可固氮225~300kg);与果木间作,还可节省除草等田间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11.
青海豆科植物根瘤及固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野生及栽培豆科植物结瘤以及固氮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栽培豆科植物均能自然结瘤,野生豆科植物结瘤率近为45%。青海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大多圆形,棒状或指状,形状较为规则。栽培豆科植物根瘤多数为粉红色,而野生豆科植物多数为白色,棕色或黄色。125种根瘤样品用ARA测定结果表明,30%根瘤为无效根瘤,不同豆科植物不同地区根瘤固氮活性相差较大,一般固氮活力都较低,乙炔还原活性小于1umolC2H2/gFw.h.的检测样品有40%,最高达30umolC2H2/gFw.h,根瘤固氮活性与生育期,生活习性及生态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晓峰 《草业科学》2002,19(3):16-16
苜蓿固氮根瘤菌通过与豆科植物苜蓿的共生固氮作用 ,把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固定转变为植物利用的氨态氮 ,并源源不断地把氮输送给植株吸收利用。根瘤菌数量的多少、固氮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苜蓿产量和质量 ,尤其对苜蓿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优质、高效苜蓿固氮菌不但能满足苜蓿对氮肥的需要 ,可以大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还具备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 ,克服土壤贫瘠等作用。在国外 ,苜蓿根瘤菌的应用十分普遍 ,一些发达国家应用面积占苜蓿播种面积 80 %以上。近年来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我国畜牧业迅速发展以及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我…  相似文献   

13.
四倍体刺槐开花年龄相当早,3~5年生就可开花,花有甜味,盛花期在5月份和6月份,是很好的蜜源植物;且作为豆科植物,四倍体刺槐的根部具有固氮根瘤,可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根系发达密集,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因此发展四倍体刺槐对加快西部生态建设,促进西部畜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紫扁豆     
<正> 一、引言粒用豆科植物因可收籽实,用作饲草及其所具有的共生固氮能力而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在热带低地,花生、木豆(Cajanuscajan)、豇豆(Vigna unguicclata)和绿豆(Vigna rabiata)占此类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7%。人们对这些豆类已作了相当广泛的研究,但对可作为收籽实和饲草用的小豆作物如紫扁豆(Lablab purpureus)则很少注意和研究。本文是一篇对已发表的有关紫扁豆的产量和营养价值方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田菁(Sesbania Cannabina)为豆科属植物,田菁胶在石油开采和矿山爆破等工业中广泛应用。田菁胶工业的大量下脚料含粗蛋白30~45%,目前主要作肥料,未能合理利用。田菁水解蛋白饲料系以田菁胶工业下脚料为原料,经去毒酶解,辅以适量的毛发水解液,经科学方法而制得,田菁水解蛋白饲料18种氨基酸齐全,符合畜禽营养需要,制品安全无毒,动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田菁水解蛋白饲料畜禽饲养效果达到一级鱼粉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田菁系豆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据观察,田菁于8月16日前后开花,9月20日左右结束,在正常年景下,一群中等强度的蜂群在花期中可进蜜16公斤。田菁花每日14~16时进入泌蜜高峰,加之播种面积相对集中成片,因此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郑红丽  樊明寿  庞保平 《草业科学》2011,28(9):1598-1600
选用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冰草(Aqropyrom cristatum)根际分离获得的固氮菌株BC2进行室内接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接种BC2后冰草植株干质量增加,整个体系中固氮量比未接种冰草增加42.55 mg/kg;土壤灭菌后接种效果更为明显,体系总氮含量增加80.95 mg/kg,是未灭菌处理的近2倍;同时增加碳源于土壤可提高BC2的固氮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多年生小叶锦鸡儿不同生育期根瘤固氮能力、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根瘤固氮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固氮酶活性最高,此时土壤含氮量和植株含氮量最高;新瘤多发生于果后营养期,植株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结实期;二年生和五年生植株的根瘤固氮能力强于三年、四年生植株,随生长年限的延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增大,含氮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多年生小叶锦鸡儿不同生育期根瘤固氮能力、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根瘤固氮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固氮酶活性最高,此时土壤含氮量和植株含氮量最高;新瘤多发生于果后营养期,植株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结实期;二年生和五年生植株的根瘤固氮能力强于三年、四年生植株,随生长年限的延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增大,含氮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硒以及硒钴配合施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叶面喷洒硒肥以及硒钴配合肥研究其对不同生育期内紫花苜蓿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2种微肥在苜蓿分枝期到开花期期间施用均能显著提高其茎叶比,降低鲜干比;(2)硒肥仅增加苜蓿营养生长期间的地上生物量,硒钴配合肥则显著增加苜蓿整个生长期间的地上生物量;(3)2种微肥均能够显著增加紫花苜蓿10~20cm土层中的地下生物量,有利于苜蓿对耕作层内土壤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其中叶面喷洒硒钴配合肥使10~20cm和0~50cm土层中的地下生物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8.9%和7.5%,比单施硒肥效果好;(4)硒肥以及硒钴配合肥对30~50cm土层地下生物量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到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且硒钴配合肥比硒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