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病死鸽脾脏分离到 1毒株 ,经电镜观察和HI试验、抗体检测 ,确定为鸽的Ⅰ型副粘病毒 ,生物学试验表明 ,该病毒属于强毒株 ,其致病指数分别为 :MDT =90h,ICPI=1 2 7,IVPI=1 30。将分离株经滴鼻接种于 1 5日龄非免疫肉乳鸽和 4周龄非免疫雏鸡 ,肉乳鸽发病后出现与自然发病鸽相同的症状和病变 ,但不引起鸡发病  相似文献   

2.
从病死鸽脾脏分离到毒株,经电镜观察和HI试验,抗体检测,确定为鸽的Ⅰ型副粘病毒。生物学试验表明,该毒属于强毒株,其致病指数分别为:MDT=909h,ICPI=1.27,IVPI=1.30,将分离株经滴鼻接种于15日龄肉乳鸽和4周龄雏鸡,肉乳鸽发病后出现与自然发病鸽相同的症状和病变,但鸡不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3.
采用鸡胚接种的方法从病死鸽中分离到了一株病毒,其血凝效价(HA)平均为2^8,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的作用可被新城产凤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所分离的病毒株Ⅰ型副粘病毒,该病毒对1日龄雏鸡脑 内致死指数(ICPI)为0.39,肌肉注射1日龄雏鸡不发病,该毒株对雏鸡和鸡胚来说为弱毒力株。用30日龄的幼鸽做人工发病试验时可复制此病,并使其HI平均抗体滴度由第15d的2.9log2上升到第25d的7.25log2。  相似文献   

4.
从病死鸽脾脏分离到1毒株,经电镜观察和HI试验、抗体检测,确定为鸽的I型副粘病毒,生物学试验表明,该病毒属于强毒株,其致病指数分别为:MDT=90h,ICPI=1.27,IVPI=1.30。将分离株经滴鼻接种子15日龄非免疫肉乳鸽和4周龄非免疫雏鸡,肉乳命发病后出现与自然发病鸽相同的症状和病变,但不引起鸡发病。  相似文献   

5.
6.
鹅与番鸭溃疡性胃肠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患以胃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死亡的鹅和番鸭病料中各分离到 1株病毒 ,DQ和DQ M。病毒分离物对鸡胚、番鸭胚、鹅胚和番鸭均具有极强的致病性。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 ,DQ和DQ M属于禽Ⅰ型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7.
鸽I型副粘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分离的对鸽有致病性的4株禽副粘病毒通过电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100 ̄450nm,表面有纤突;能凝集鸡红细胞,血凝反应能被新城疫病毒(NDV)和鸽I型副粘病毒(PPMV-1)阳性血情所抑制;接种1月龄乳鸽能使其发病,出现明显症状和病变并有死亡,接种1月龄SPF鸡不发病;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上生长,并能产生细胞病变(CPE);对高温敏感,在55℃  相似文献   

8.
2005年在山东地区部分肉鸽养殖场出现鸽子大量死亡现象,从死亡鸽中分离到三株鸽Ⅰ型副粘病毒(SD05027,SD05028,SD05029),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69h,69.6h,81.6h;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31,1.43,1.48,证明此次分离的三株病毒株均属速发型新城疫病毒。应用RT-PCR技术对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F蛋白裂解位点处的序列(112R/K-R-Q-K-R-117F)与新城疫强毒在这一区域的序列相符。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进化树分析,将其鉴定为基因VIb型。  相似文献   

9.
从病死鸽脾脏分离到毒株,经电镜观察和HI试验、抗体检测,确定为鸽的I型副粘病毒。生物学试验表明,该毒属于强毒株,其致病指数分别为:MDT=90h,ICPI=1.27,IVPI=1.30。将分离株经滴鼻接种于15日龄肉乳鸽和4周龄雏鸡,肉乳鸽发病后出现与自然发病鸽相同的症状和病变,但鸡不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0.
半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FM01株的分离鉴定与F蛋白基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表现类似新城疫症状的病死半番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FM01株,经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证实为禽1型副粘病毒、以SPF鸡胚测定其平均致死时间为113,4h,对1d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0.23,表明为温和型毒株。利用RT-PCR技术一次性扩增其F蛋白全基因,克隆到pMD 18-T质粒载体,测序后获得F基因全序列,并推导出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FM01株的F蛋白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全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具有温和型毒株特有的氨基酸序列结构.与常见新城疫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8.4%~99.6%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9.2%~99.1%之间。  相似文献   

11.
鸭副粘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疑为流感的病死鸭肝、脾和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能凝集鸽红细胞,并能被康复鸭血清、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但不能被EDS、禽流感H5、H7、H9血清抑制;电镜观察见到形态不规则、囊膜表面具有密集纤突的病毒粒子,直径100~200nm.部分生物学特性表明:该分离毒具有较强的毒力,其对鸡胚和番鸭胚的最小致死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为43.6和48.6 h;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均能引起细胞病变,且该病变能被康复鸭血清、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中和,而不能被GPV、MPV、H5、EDS血清所中和.人工感染1日龄雏番鸭和50日龄鸡均可发病并能回收到病毒.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分离毒为鸭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12.
从浙江省某麻鸭养殖基地的产蛋下降病鸭生殖器官内分离到1株致产蛋锐减、不致鸭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黏病毒1型,命名为YH99V株。该毒株经动物回归试验能成功诱导鸭发病并回收同样的病毒,通过SPF鸡胚盲传至第9代时致病性突然增强,第11代出现血凝特性,第15代血凝价趋于稳定,鸡胚半数致死量EF15ELD50为10-4.8。MDT、ICPI和IVPI毒力学指标测定以及毒力相关基因序列结构分析表明,分离株的MDT为112h,ICPI为0.225,IVPI为0.41;YH99 V株F0蛋白裂解位点(112~117位)区域氨基酸推导序列为Gly-Arg-Gln-Gly-Arg-Leu,与弱毒株相一致。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弱毒株。  相似文献   

13.
鸭源副黏病毒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鸭源副黏病毒(DPMV)SDFC株分别人工感染21日龄健康非免疫樱桃谷肉鸭和SPF雏鸡,观察试验鸡、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鸭感染DPMV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3.3%;而鸡感染后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为100%。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鸭感染DPMV后,以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脾脏、法氏囊广泛性出血、变性为特征,消化道病变较轻微;而鸡感染DPMV后,各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胰腺、肾脏、心肌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食管、腺胃和各段肠管广泛性出血,并伴有黏膜脱落。结果表明,DPMV对鸡、鸭均有较强的致病性,而与鸡相比,对鸭的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鸭副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军  丁巧玲  袁生  袁圣丹  万碧燕  朱晓玲 《中国家禽》2006,28(24):135-136,139
从广东省某鸭场的病死番鸭肝脏中分离一株病毒,该病毒对雏鸭、种鸭、蛋鸭均可引起发病。接种鸭胚传至第6代时病毒对鸡红细胞的血凝性稳定,通常在72h开始致死非免疫鸭胚,死亡率为80%。经磷钨酸负染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多呈现椭圆形,长轴为167~264nm,短轴为131~139nm,病毒外表有囊膜,囊膜外层有排列整齐的纤突。病毒与禽流感病毒无抗原相关性,能被禽副黏病毒I型阳性血清所中和。根据试验结果,初步将分离的病毒判定为鸭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5.
血清Ⅰ型鸭源副粘病毒HN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参考GenBank发表的鹅副粘病毒(GPMV)SF02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鸭源血清I型禽副粘病毒DP1/0z株的HN基因,并进行遗传变异及原核表达研究。结果显示,HN基因共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存在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13个完全保守的半胱氨酸(C)残基。与GenBank中收录的鹕源副粘病毒H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3%~98.3%和87.2%~98.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P/02株与鹅源副粘病毒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经SDS—PAGE、Western—blot分析,原核表达的HN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63000左右,1mol/L(终浓度)IPTG时间梯度诱导,3h时HN蛋白表达量最高,占整个菌体蛋白含量的30%,且能与鼠抗鸭源血清I型禽副粘病毒阳性血清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广东某养鸭场发病雏番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利用RT-PCR、基因序列分析、病毒中和试验及动物回归等鉴定为1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1).3D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1年分离自黑龙江的1型DHV Du/CH/LGD/111238和Du/CH/LGD/111239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6%.分离株F3代尿囊液病毒价为105.5ELD50/0.2 mL,能够被DHV-1阳性血清中和.接种病料研磨上清的鸭胚在接种后3d~5d内全部死亡,胚体充血萎缩侏儒.该分离株人工感染3日龄雏番鸭表现为角弓反张和肝脏肿大出血等与临床病症.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致麻鸭产蛋下降的副粘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从浙江省某麻鸭养殖基地产蛋锐减的病鸭生殖器官分离到1株致产蛋下降、不致鸭死亡的病毒株(YH99V)。该病毒易感蛋鸭,经SPF鸡胚传至第9代时致病性突然增强,第11代出现对鸡红细胞的血凝特性,通常在42~80h致死SPF鸡胚,EF15EID50为10^1.8。经磷钨酸负染电镜观察,YH99V粒子呈现圆形、杆状形、葫芦状形等多形态,直径70~400nm不等,病毒外表有囊膜,囊膜外层有排列整齐的纤突。病毒粒子和包涵体位于细胞浆内。病毒抵抗力由弱到强依次为:0.2%甲醛、24h-56℃、45min→紫外线、1h→乙醚≈氯仿≈37℃、16h—pH9→pH5→1%Try。对人眼结膜易感,鸭眼结膜不易感。接种传代细胞BHK-21、IBRS-2均能引起细胞病变。YH99V株与同样引起鸭产蛋下降的AIV、鸭源EDSV无抗原相关性,而能被禽副粘病毒Ⅰ型阳性血清中和。根据试验结果,初步将YH99V判定为鸭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18.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病鸽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该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抑制。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收集发病鸽的病料再进行鸡胚增殖,又重新分离到此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理化特性研究,血凝素热稳定指数为10,病毒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盐酸(pH5.0)敏感,0.1%甲醛溶液能完全灭活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70.8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1.60。结果表明,分离株为中等毒力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9.
从陕西省户县某猪场患流感样症状病死仔猪肺脏分离得到1株副黏病毒,命名为猪源副黏病毒(PPMV)HX01株,对分离毒株鉴定后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全基因测序分析。参考PPMV JL-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10对引物,对PPMV HX01株分段扩增并测序,将测序成功的各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该病毒MDT为91.2h,ICPI和IVPI为0,EID50为10-10.25/mL,表明该毒株属于新城疫弱毒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PMV HX01株(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JF795531)与NDV参考毒株全基因核苷酸同源性83.3%~99.8%,该病毒与基因Ⅱ型我国传统弱毒疫苗株La Sota全基因水平和各个基因编码开放阅读框的同源性均在99.5%以上,而与基因Ⅸ型国家标准强毒株F48E9和目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