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福建省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为该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GIS技术,利用降水、土壤、数字高程和植被指数等数据,采用修正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估算福建省土壤保持量,并对其分级。[结果] 全省土壤保持总量为2.65×109 t/a,平均土壤保持模数为20 789.82 t/(km2·a)。水土保持功能极其重要区、高度重要区、中等重要区、较为重要区和一般重要区面积分别为3 192.54,8 205.54,15 547.71,21 519.81,74 000.20 km2,分别占全省面积的2.61%,6.70%,12.70%,17.57%和60.42%。[结论] 福建省水土保持功能极其重要区、高度重要区和中等重要区主要分布在闽西和闽中2大山带及其周边丘陵山地区。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监测评价研究初探马国力,朱小勇(西安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分布在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由区和风沙区三个不同类型区,包括听水河、蔚汾河、河(曲)保(德)偏(关)片、罕台川...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水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环境背景特征,主人为黄土高原雨水环境差;人工林草地土壤水分长期处在亏缺状态,高产农田、林草、坡地生产力受水分环境制约严重;径流水可利用程度低。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借助于水土保持的生物、工程等措施,首先改善水环境。水土保持措施对在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在地块尺度上,可以汇集雨水、增加入渗、满足作物、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平衡。但高耗水的林草地、水分亏缺严重,在植被建造中还应因地制宜。水土保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用类比法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认为项目建设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的工程,基本农田增加9.498万hm2,林草植被由18%增为45.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21.3%提高到60.4%,将使项目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每年减少入黄泥沙0.35亿t,有利于项目区农业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确认项目建设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对项目建设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利问题,拟定了相应对策,可防止不利影响产生。项目在环境上是有利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的任务。首次提出了水土保持有效性的概念 ,并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涉及到水土保持有效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实现途径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功能分区的山地旅游地水土保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旅游地在我国旅游目的地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景观生态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差异性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原则,把山地旅游地分为旅游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景观、旅游引景空间景观、山地混合景观等功能区.基于景观功能分区,提出了山地旅游地的旅游景区型、农旅结合型、自然生态型、农业经济型等水土保持模式,为山地旅游地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晋陕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游和海河上游,是两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区内黄土分布广泛,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晋西北和陕北一带,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密度达3.47~8.05km km~2。属剧烈侵蚀区。在气候和植被方面,本区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向暖温带半暖温带干旱草原过渡的地带,年降水量东南部为600至650毫米,向西北逐渐减少为450毫米左右。降水的年际、年内变率都很大,多数集中在7、8、9三个月,并且往往以暴雨形式出现。天然次生森林共64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太行、太岳、吕梁山脉和陕西的子午岭、黄龙山、白于山、秦岭等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几乎没有森林覆盖,灌丛草地也很少。这样的气候、植被条件,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水土流  相似文献   

8.
鉴于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根据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自然立地条件,采用了多种水土保持林林种。数十年的经验表明:适地种树,恢复植被等造林技术及方法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的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水土保持措施相互作用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土壤水是重要的生态水源和水文要素之一,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和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土壤水资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土壤水的数量及其分布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水土保持措施是黄土高原人类改造下垫面过程之一,这种改造会影响土壤水分的静态分布和动态过程。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率。深根系人工林草植被使土壤含水率降低,甚至造成利用性土壤干层,影响人工植被的永续发展。尽管天然植被也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但并未引起土壤水分状况的恶化,这是黄土高原植被营造及规划中值得注意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淤地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淤地坝是防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现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措施。而黄土高原在淤地坝建设中已获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建坝过程中仍有不少教训需要总结,除了工程建设缓慢、标准低和现有工程老化失修等存在问题外,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地质地貌条件是建坝的基础,要根据其条件布设;(2)根据沟谷系统发育的地貌实体及演变规律,构建完整的淤地坝体系;(3)必须了解淤地坝所在地区的地貌发育阶段;(4)区分建坝区的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政策是指导和促进水土保持开展的主要社会驱动力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经过探索治理、重点治理、全民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等5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治理主体、政策的针对性和治理主导措施侧重等均有变化。在分析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新时期水土保持特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健康发展,在深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生物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用的基础上,按照黄土高原河谷平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鄂尔多斯高原区和土石山区5个类型区,提出以植被建设和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思路和治理对策,同时指出了采取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时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及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对于水土保持的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需要,提出水土保持功能的概念、类型确定原则和功能类型,阐述了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的评价方法,以及各基础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太行山东部山地丘陵区为例,举例说明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对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基础功能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各功能的区域比例,提出8个一级区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方向,维护和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将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的科学考察,在该地区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与治理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现状进行评价,总结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即: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基本农田建设是治黄减沙、促进稳定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群众生活的一项关键措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强化机制创新,不断创新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政策机制和组织形式。在考虑黄土高原资源与经济现状条件下,提出当前5个方面的发展思路: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遵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生态效益优先的理念;必须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封育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在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初步分析了水土保持对植被演替影响的主要方式,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人工恢复植被、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对植被演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下的植被演替趋向自然演替过程,而人工恢复植被的影响取决于物种选择与营造方式,不当的物种及纯林营造,往往使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化,植被正常演替中断或逆向发展。反之,则可促进植被正常演替,缩短植被恢复过程。工程措施对植被演替的影响,可能更多地表现其对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但要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对区域植被演替的影响,仍需系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精度为0.001 g的精密电子天平和露点水势仪对山杨、刺槐、油松和侧柏的叶片保水力、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叶水势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4树种叶片保水力从小到大依次为山杨、刺槐、油松、侧柏,其叶片分别经过19、41、49和77 h达自然风干状态;各树种日平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山杨(0.616 mmol/(m^2·s))〉刺槐(0.605 mmol/(m^2·s))〉油松(0.318 mmol/(m^2·s))〉侧柏(0.270 mmol/(m^2·s)),日最大蒸腾速率的排序为山杨(1.196 mmol/(m^2·s))〉刺槐(1.190 mmol/(m^2·s))〉油松(0.723 mmol/(m^2·s))〉侧柏(0.704 mmol/(m^2·s));4个树种叶水势以清晨最高,中午最低,傍晚又有所恢复,日变化呈波浪形,日变幅以刺槐最大,其次为山杨和侧柏,油松最小;4个树种叶水势与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呈负相关,可用对数曲线来拟合;各树种单位叶面积(cm2)的日(以12 h计)蒸腾耗水量由大到小为:山杨(0.48 mm)〉刺槐(0.47 mm)〉油松(0.25 mm)〉侧柏(0.21 mm)。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分类分区、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和生态自然修复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水土保持规划是以土壤侵蚀分类分区为科学依据,在大区域区划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弄清土壤侵蚀分类分区、各类区划与规划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现行的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分析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的区别及联系入手,说明其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始于2000年.当时主要依据宁波市地形地貌特点的水土保持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为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进行水土保持分区.作者采用叠图分析法,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等4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土地的保护,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土石弃渣和泥浆处置的管理,构建生态走廊,改善人居环境和河湖水质;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重点改造治理低质林地,完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经济林园地实施保土耕作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发挥植被拦截泥沙、调蓄径流、涵养水源和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区划,以期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工程及植被措施实施,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特征及土壤发育产生一定影响,而侵蚀土壤发育程度是评价土壤质量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理化性质、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供依据。评述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及以空间代替时间的原理,研究了在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措施实施年限的增加,土壤的水分环境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了明显改善,对土壤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影响。证明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的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分析水土保持区划的定位、发展历史和现状,讨论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特点、区划原则、指标设置原则和区划方法,初步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