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降雨因素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秭归县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站10个试验小区连续5a的径流、侵蚀观测数据,分析了降雨因素和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影响水土流失因子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侵蚀量与高强度、大降雨量、大侵蚀雨量有密切的关系,总降雨量越大、强度越高、侵蚀雨量越大,其土壤侵蚀量越大;相同降雨条件和相同坡度试验小区的水土流失量由小到大依次为坡篱地种粮、坡篱种茶、荒坡地、坡地种茶、坡篱种柑、土坎篱种柑、坡地种粮、坡地种柑、石坎梯种粮、土坎梯种柑。  相似文献   

2.
闽北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降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北农地、果园、竹林地、清耕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54场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流失量差异及次降雨量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流失量大小顺序为:清耕地>果园>竹林地>农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4个雨强等级的土壤流失量均以清耕地为最大,果园次之,竹林地的土壤流失量除在小雨小于农地,其它三个雨量级都高于农地;竹林地和农地从大雨开始土壤流失量增加较快,果园和清耕地从中雨开始土壤流失量增加较快;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流失量与次降雨量的关系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短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次降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对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甘肃省庆阳市南小河沟径流场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实测数据资料及4种土地利用方式(农、林、草、裸)覆盖下的降雨前后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5种不同次降雨等级的土壤含水量深层变化特征。[结果](1)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方式关系较为密切。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比裸地的蓄水能力好,但裸地的土壤含水量在不同等级降雨影响下的波动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比较明显,中间层和深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特定降雨条件下,土壤不同深度的水分交换存在明显的水分活跃层分界点。大雨和暴雨条件下,在40 cm土层深度处出现明显的水分活跃层分界点;中雨条件下,除了农地雨后含水量差异较大之外,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从60 cm处开始土壤含水量出现明显的水分活跃层分界点。(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特征因子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联性都最小,与中间层和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关联性都较高;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相对于裸地,林地、草地和农地对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较...  相似文献   

4.
汾河上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为研究区,在2015—2017年进行了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侵蚀性降雨在年内和年际间分布很不均匀。少数几次强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很大。(2)不同侵蚀性降雨条件下,鱼鳞坑+乔木或灌木拦蓄径流或泥沙能力最强,裸地最弱;坡面产流量大小依次为:裸地坡耕地草地油松黄刺玫鱼鳞坑+油松鱼鳞坑+黄刺玫。坡面产沙量大小规律为:鱼鳞坑+乔或灌草地乔或灌坡耕地裸地。(3)随着雨量增加,各植被小区的径流调控率和泥沙调控率均呈下降趋势;相近雨量时,随着雨强的增加,径流调控率和泥沙调控率明显下降。(4)各小区的降雨量和产流量、产流量和产沙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在裸地、黄刺玫及草地小区,I30与产流量之间是均无显著相关。在裸地、油松、黄刺玫、耕地小区,I30和产沙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地表平均产流产沙与雨强均呈幂函数显著增长趋势;5种雨强的平均地表产流量为林地>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平均产沙量分别为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林地,产流与产沙没有呈现完全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林冠层、灌木层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阻滞和消弱,林地产流量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但具有良好的保土效果,而草地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保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对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1982—2005年侵蚀产沙资料统计计算的基础上,从流域尺度上,以次降雨径流产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降雨量—径流量、径流量—输沙量的相互关系特征,并模拟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吕二沟流域同一土地利用情况下,场降雨量和场径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相关关系,场径流量和场产沙量之间存在幂函数相关关系;相同降雨量条件下,同样的径流量,土地利用结构得到改善的土地利用模式3能有效地减少大降雨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同样的径流量,降雨强度越大,场产沙量越大。从长远来看,改善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流域下垫面的情况,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度是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降雨人渗是坡面水文过程的重要环节.运用Norton型下喷式人工模拟降雨机,通过原位布置试验径流小区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紫色土林地、草地和耕地的降雨人渗特征.结果表明,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人渗过程差异显著.原状林地和原状草地的降雨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缓慢,耕地、处理林地和处理草地的降雨入渗率随时间变化剧烈.稳定入渗率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均呈现为原状林地>原状草地>耕地>处理草地>处理林地.对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入渗率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认为在土壤初始含水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影响紫色土原状林地和原状草地降雨入渗的主导因素是降雨强度和植被的水文功能.影响紫色土耕地、处理林地和处理草地降雨入渗的主导因素是降雨强度和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格局下土地利用的水土流失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不同类型降雨事件下土地利用/覆被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和控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4a径流小区观测数据,依据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30min雨强3个指标。利用快速聚类的方法将定西市安家沟内产流性降雨事件划分为3种格局。总体而言,降雨格局2为雨量集中、雨强很高而历时较短的降雨事件的集合;降雨格局3为雨量分散、雨强小而历时很长的一类降雨事件的集合;而降雨格局1则为雨强、历时等特征值都介于格局3和格局2之间的降雨事件的集合体。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5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径流侵蚀规律。(1)从静态观点来看,5种土地利用类型抵抗径流侵蚀的能力依次为沙棘〉荒草〉油松〉苜蓿〉小麦。苜蓿地的土壤侵蚀严重。可能跟人为干扰破坏和苜蓿自身生长习性有关。(2)3种降雨格局中,以降雨格局2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侵蚀最为严重,降雨格局1次之,降雨格局3最弱。即雨量集中、雨强很高而历时较短的降雨类型是影响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3)多年生植被(如沙棘,油松等)的径流侵蚀有随生长年数增长而减弱的趋势,以生长初期最为严重,随后逐渐减弱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因而认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径流侵蚀不仅取决于该植被类型,更重要的是决定于该植被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干旱频繁,强降雨增多,深入研究降雨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的影响,有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氮的循环.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的标准径流小区为对象,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干旱时,降雨使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产生激增效应.2010年8月3日降雨后经果林、裸地、农用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干旱期的相比分别增加了0.40,1.51,1.95倍;土壤微生物量氯与干旱期的相比分别增加了1.77,1.83,3.7倍;土壤呼吸与干旱期的相比分别提离了12.4%,12.5%,20.5%.激增幅度依次为农用地>裸地>经果林.农用地的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值均低于经果林、裸地的,但是降雨使其产生的激增幅度明显大于经果林和裸地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壤坡地长期定位试验(1998-2011年)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林、草地、农作、油茶林和湿地松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坡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坡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观测年限内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量大小顺序为农作区>油茶林区>湿地松区>草地区>自然林区,年均产流量分别为287.4,124.7,85.7,51.2,21.3m3/hm2。泥沙流失量大小顺序为农作区>湿地松区>油茶林区>草地区>自然林区,年均产沙量分别为117.7,16.7,15.3,6.9,5.4kg/hm2。5种红壤坡地利用方式年际径流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农作区下降幅度最大(年均33.8m3/hm2),自然林、草地利用方式下降幅度平缓。农作区的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的规律并不一致,年际间波动较大,自然林、草地、油茶林和湿地松4种方式在试验后期(2001-2011年)年泥沙流失量较小,稳定保持在0~50kg/hm2。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红壤坡地采用油茶林和湿地松利用方式,短期内(5年)水土流失就可降低到较稳定阶段;采用自然植被恢复或者草地利用方式,1~2年内水土流失量就降低到较低水平;农作区径流量虽然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呈现显著降低趋势,但是泥沙的流失风险较大(年际波动较大),不适宜在坡地耕作。  相似文献   

11.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不同类型降雨下土地利用/覆被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和控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南方红壤区典型小流域8种不同利用土地的径流、泥沙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土地的径流和泥沙流失差异明显,且各利用土地的径流和泥沙流失的变化对雨量雨强变化的响应不同;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调控排序为果园>旱平地>油茶>弃土场>水保林>坡耕地>水田>裸地,泥沙调控排序为果园>油茶>旱平地>水田>裸地>水保林>坡耕地>弃土场。因此,具有水土保持措施的果园保水保土最好,而裸地产流最大,坡耕地和弃土场泥沙流失最多,产流和产沙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该研究结果为南方红壤区的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降雨强度对黄绵土坡地磷流失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坡地磷(P)的流失是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与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探讨降雨特征对土壤P流失的影响机理对于坡地养分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以黄绵土(质地为粉质壤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强对坡地P随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坡地径流中溶解态磷(DP)含量达到0.18 mg/L以上。相同雨量时,径流中DP含量随雨强的增大而降低,泥沙浸提态磷(SEP)与全磷(STP)的含量与流失量以小雨强(0.91 mm/min)时为最大。坡面产流过程中DP、SEP及STP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与径流含沙量呈正相关,而累积流失量则表现为加速增加的趋势。黄绵土坡地径流中不同形态P的含量随雨强的增大而降低,而总的流失量受雨强与产流过程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坡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坡地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坡地利用方式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中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在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内,选择谷子地、黑豆地、退耕撂荒地、荒草地和柠条地等5种利用方式修建标准径流小区,观测了产流产沙状况,分析比较其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内谷子、黑豆、退耕撂荒、荒草和柠条等5个小区的产流量分别为2.1、2.2 、1.5、1.2和0.9 m3,径流系数分别为4.1%、4.6%、2.9%、2.4%和1.9%,产流量大小顺序为黑豆>谷子>退耕撂荒>荒草>柠条,最大产流量为最小值的2.4倍。谷子、黑豆、退耕撂荒、荒草和柠条等5个小区的侵蚀产沙量分别为196.6、228.6、27.2、23.3和10.4 kg,其大小顺序为黑豆>谷子>退耕荒草>天然荒草>柠条,最大土壤流失量为最小值的22.0倍,表明草灌木等植被类型在保持水土的作用方面要明显高于坡耕地,为评价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雨水、灌溉水及渗漏水中的硫对土壤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n rainfall and irrigation water-collecting posts were set up in different ecotype districts of Jiangxi Province,China,to quarterly measure S content in rainfall and irrgation water.A rasin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collecting device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sulphur in rainfall,and the amount of sulphur adsorbed on the resin column in the device was determined.The soil percolating water was gathered using 6 lysimeters built up according to the profile sequence of the red soil derived from red sandstone and the red soil derived from Quaternary red clay,separately.On the lysimeters peanuts,soybean and radish were grown in rotation.Two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without S addition and with S additin at a rate of 14kg S ha^-1,The SO4^2- contents in rainfall,irrigation water and soil percolating water were determined by the turbidimetry.The results in 1997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S content in rainwater ws 28.13kg S ha^-1.the average S content in irrigation water was 1.7mg S L^-1,an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SO4^2- in soil percolation water was 2.30kg Sha^-1 year^-1 and 4.70 kg Sha^-1 year^-1 in treatments without and with sulphur application,respectively,In Jiangxi Province,apart from the losses by runoff and leaching,the sulphur in rainfall avaliable to crops is 7.3kg S ha^-1 year^-1 and additional S application is required.When rice is grown.however,irrigation water can suply 6.9kg S ha^-1,which,along with the sulphur in rainfall,cal almost meet the S requirement of one cropping of rice.  相似文献   

15.
 旅游型海岛作为福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独特旅游景观和旅游环境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但旅游开发不当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海岛旅游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湄洲岛为例,分析湄洲岛水土流失现状及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提出福建旅游型海岛水土保持原则和植物、工程、政策、技术等6方面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努力实现"旅游促水保、水保促旅游"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土地适宜性及使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of land quality and distribution and the trends in land use change, the physical suitability of cropland and forestland and the associated changes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remote sensing (RS).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first class suitable cropland accounted for only 4.21%, whereas unsuitable cropland accounted for 84.78%. The percentage of first class suitable cropland in the southeastern region (5.32%)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2.91%). Only 13.63% of the existing cropland area consisted of first class cropland and 70.08% was classified as un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the first class forestland comprised 55.25% and the unsuitable forestland (including third class) comprised 21.2%. The percentage of unsuitable forest area in the existing forestland was only 5.5%. From 1996 to 2001, cropland and unused l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reas forestland and land used for urban and transport increased rapidly. Therefore, the major tasks ahead will be the land development for full grain production potential, the better coordination of allocating land to different uses, and the regulation inappropriate activities that damage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7.
土壤翻耕对坡地水分转化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黄土高原土壤质量退化与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翻耕与压实对休闲黄绵土坡耕地水分转化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压实相比,土壤翻耕导致入渗率下降40%~60%,产流强度增加1至3倍,降雨向土壤水分的转化率降低50%以上。(2)翻耕条件下流失径流的平均含沙量增加近70%,坡地产沙量增加3倍,径流流失量增加1倍,因此对坡地实行免耕休闲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遏制坡地土壤质量退化的态势。(3)降雨过程中,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坡地产沙量呈加速增加的趋势,而且增加速度显著快于坡面径流,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延长初始产流时间、减少产流量以及提高降雨向土壤水分的转化率均可有效减少坡地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减少面源污染,利用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坡地径流场不同土地利用试验小区的5年观测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多年平均次径流系数差异明显,依次为清耕休闲地>坡耕地玉米>荒草坡>鱼鳞坑刺槐>水平条山楂,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与径流中TP、TN和CODMn流失量随径流系数的增大而增加,流失量与径流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径流中养分含量与径流系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或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可大大减轻水土流失及其造成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