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麻是生态特异的药用植物,与蜜环菌共生,怕热、畏寒、喜凉爽湿润的环境,因此,野生天麻多分布在高山地带,如云南分布在海拔1300~1900米的山区,四川多分布在盆地边缘1000~3000米的高山,陕西多分布在800~2200米处。由于天麻对气  相似文献   

2.
皮胎果,又名剥皮梨,系蔷薇科苹果亚科梨属新疆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亦是临夏州高寒阴湿、半阴湿山区的主要乡土果男。皮胎果栽培历史悠久,垂直分布于海拔1800~2500m之间,水平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州及定西地区的房前屋后和农田地埂,多为零星栽植,而成片栽植的甚少。具喜阴湿、耐寒、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之特点,尤其在海拔2200~2500m的  相似文献   

3.
‘鄂魔芋1号’是以花魔芋为母本,白魔芋为父本,经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平均产量26.77 t · hm-2,平均繁殖系数13.7。三龄鲜球茎干物质含量16.60%,葡甘聚糖含量55.85%。抗软腐病、灰霉病和干腐病,易感白绢病。从出苗到成熟生育期146 d。适宜湖北省西部山区海拔800 ~ 1 3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汉中秦巴山区魔芋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魔芋是营养丰富、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据有关资料显示,魔芋块茎中葡甘聚糖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对甲状腺癌、鼻咽癌、肺癌、食道癌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又是一中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魔芋生产具有投入周期短、见效快等优势,已成为秦巴山区农户很好的致富项目。1选择适宜的栽培地块是获得成功的关键适宜魔芋栽培的地块应选择在秦巴山区(海拔600~800米)的浅中山区,气候稍冷凉、雨  相似文献   

5.
张绍俊 《食用菌》1996,18(5):5-6
我县属鄂西北山区,菇木资源分布在海拔300~1200m山区。由于海拔差距较大,自然气温差异也相当悬殊。80年代前期,段木栽培香菇使用菌种属单一的中低温型品种。在海拔800m以上的高寒山区,从12月至翌年2月前因受低温冰冻影响,30%~70%的幼菇被冻死,严重影响产量。而400m以下的低山区,除7、8月不出菇,其它月份都可照常出菇。虽然获得较理想的产量,但优质菇比例较低而影响经济收入。根据实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迭部地处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6.5℃。由于热量不足,干湿变化较大,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木耳,季节短,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故采用塑料大棚栽培木耳,以提高木耳单产量。经多年示范推广大棚栽培术耳,增产效益十分显著。但由于温湿度的增高,往往各  相似文献   

7.
松华 《花卉》2011,(8):27-27
麻栗坡蝴蝶兰 ( Phalanopsis malipoensis)于我国云南的麻栗坡地区有野生,自然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的天然杂木林中。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绵阳地区魔芋病害严重问题,特引进“鄂魔芋1号”进行适应性研究,分别在绵阳3个不同海拔地区(550、1000、1800 m)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抗病性及产量等性状上,“鄂魔芋1号”在海拔550 m及海拔1000 m地区表现明显优于当地花魔芋,其中以海拔1000 m处避雨栽培效果最佳,其生育期达173 d,软腐病发病率仅为2.8%,667 m^2产量达到2050.24 kg。“鄂魔芋1号”是适合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松华 《花卉》2011,(2):27-27
罗河石斛(Dendrobium lohohense)是一种原产我国华南地区的野生兰花,在广东和广西部有分布,通常附生于海拔800-1000米的石壁或树上,于春夏间开出橙黄色的花朵,在高处垂下而十分美丽。由于它人药有补虚生津的功效,长期被采集作药材应用而越来越少,仅在人烟稀少的山区才可觅到。可望通过人工栽培来代替野生采集,以便这个美丽的原生种得以繁衍。  相似文献   

10.
种植方式对珠芽魔芋的增重系数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湖北恩施二高山地区(海拔400~800 m)不同种植方式对珠芽魔芋生长发育、抗病性和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玉米套种,珠芽魔芋植株不仅抗病抗倒、无太阳灼伤,而且其增重系数大、产量高,可以作为二高山地区及其他类似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进行栽培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 ,是全省高山蔬菜的发源地之一 ,现有栽培面积267hm2,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500m的四乡一镇 ,栽培种类以甘蓝、番茄、甜椒等为主。目前 ,高山蔬菜生产已成为本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栽培地块的海拔和朝向选择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栽培种类。本县一般在海拔600~1200m的山地种植高山蔬菜 ,海拔600~700m的地块栽培甘蓝 ,海拔700~800m栽培茄子、甜(辣)椒等 ,海拔更高的地块则种植番茄等。栽培地的朝向一般选择东坡、东南坡或南坡 ,若坡地朝西则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日,药用真菌猪苓的仿野生栽培和天麻的无性繁殖在内丘县西部山区的侯家庄乡喜获成功。目前,该县已发展仿野生猪苓和天麻试验园4 000平方米。猪苓、天麻是我国常用的名贵中药材,野生猪苓、天麻多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米的半阴半阳山  相似文献   

13.
魔芋为药食同源作物,喜凉耐阴,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对高效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冷凉山区培育的花魔芋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生长优势显著,很受芋农欢迎等特点。西山区是昆明市主城区之一,消费市场巨大,农业种植区多在海拔2 000~2 500 m的冷凉山区,利用冷凉山区优势,进行林下和玉米套间种花魔芋模式,对提高花魔芋产量、解决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松华 《花卉》2011,(9):31-31
笋兰(Thunia alba)又名通兰,是一种既可地生也可附生的野生兰花,它发现于我国云南和西藏海拔1200—2500米的山区,生于树上或岩石石缝中。茎长,肉质,有叶10余片,竹叶状,互生,绿色;花序总状,生于枝顶,常有花2-7朵,花大,白色,唇瓣褐红色,  相似文献   

15.
魔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营养成分丰富,不仅含有大量的葡甘聚糖和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具有消肿、散毒、化痰、通脉、健胃等功能,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化工等行业,极具开发价值。魔芋为半阴性植物,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适宜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低纬度高海拔山区生长,要求生长期日照较少,雨量丰富,湿度较大,适宜陕西关中西部平原、山区、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植,生产上常见的栽培种为花魔芋和白魔芋,关中西部主要为花魔芋。  相似文献   

16.
马恒文 《蔬菜》1992,(2):32-33
我县万德镇界首村,从1985年开始在山地里栽培越夏番茄,连续5年来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三年来,全村栽培面积稳定在200亩左右,平均亩产4000~5000公斤,亩产值2000~2500元,亩投入420元,亩纯收入1580~2080元.3年来,这项栽培技术已推广到全县七个山区乡镇,栽培面积发展到3000亩,经济效益显著可靠,成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山区越夏番茄连年获得丰收的主要原因是,这项栽培技术适应了山区的气候特点.界首村位于泰山脚下,山地海拔高度250~280米,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雨量分布很不均匀,春早、夏涝、晚秋又旱,地下  相似文献   

17.
魔芋是西南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主要的栽培种为花魔芋和白魔芋。这些栽培魔芋在1a的生长周期内一般均只生长一片复叶,这一生物学特性影响了魔芋的产量。本文报道了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的一种新的花魔芋资源,其具有很高频率的多叶现象。这一花魔芋资源将成为进行多叶魔芋育种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花楸S.pohuashanensis(Hance)Hedi、别名绒花树、山槐子,属蔷薇科、花楸属,主要分布于北温带的亚洲、欧洲、北美洲。我国有50余种,黑龙江省有二种1变种。①水榆花楸Sorbusalnifolia分布我省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区,常生于林中或灌丛中,散生;②花楸树Sorbus Pohuasha nensis(Hance)-Hedl。生于海拔600—2500米山坡、山谷、杂木林内。我省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以南的山地,虽分布较广,但仅单株散生在较高海拔的山地暗针叶林(云冷杉林)内,数量不多,为此类寒温性针叶林特有的伴生阏叶树种;③无毛花楸(变种)rar、amuren-  相似文献   

19.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魔芋种芋来源:万源花魔芋引自镇巴县农技站巴山魔芋基地,富源花魔芋引自云南富源县农业企业,珠芽魔芋引自云南农业企业,这3个品种2015年3月购买,本地花魔芋采用洋县关帝镇大西沟村2015年3月收挖的种芋。1.2试验设计试验在洋县平川、秦岭山区设置了2个试验点,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各试验点的对照品种均为本地花魔芋。平川、山区  相似文献   

20.
李川  崔鸣  王显安  赵兴喜  李增义  刘列平 《园艺学报》2014,41(10):2161-2162
‘秦魔1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岚皋花魔芋农家种群体选育出的新品种。株形紧凑,平均产量达22.75 t ? hm-2,较当地农家品种增产29.04%。鲜魔芋含干物质21.21%,干物质中含葡甘聚糖57.77%,生育期约160 d。适宜在秦巴山区海拔700 ~ 1 200 m区域的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