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人们特别喜爱针形和条形名优茶。但传统的针形名优茶加工都是手工制作,花工多,劳动强度大,品质不稳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采用机械制作名优茶异军突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针形名优茶加工都是手工制作,费工多,劳动强度大,品质不稳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名优茶Camellia sinensis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被调查者首先关注的是名优茶内在品质和安全,其次是知名度和价格;不同用途的名优茶,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不同,商务礼品茶要高于自用;约62.7%和72.6%消费者对名优茶的早和嫩持无所谓态度;40.7%消费者认为群体品种或无性系品种制名优茶各有特色,不过偏爱无性系的比例远高于群体品种;有65.5%消费者喜欢手工制作或手工结合机制名优茶,只有10.0%消费者喜欢纯机制茶;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三大认证,以及质量安全(QS)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达91.0%和85.0%;77.4%和76.1%的消费者会注重名优茶的品牌和专用包装,比较喜欢的包装单位是50 g和2~3 g。名优茶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名优茶的手工与机制、早与嫩认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保证名优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图1表3参17  相似文献   

4.
机制名优茶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是我国名优茶生产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名优茶品种繁多,加工工艺精致、复杂,且传统都是靠手工炒制。因此许多茶农和茶厂在使用名优茶机械过程中,对茶机的加工原理了解不够,对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更缺乏了解,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名优茶特有的品质风格。一、机制名优茶品质存在的问题1.外形和干茶色泽(1)形态单一无特色。名优茶的外  相似文献   

5.
机制名优茶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是我国名优茶生产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名优茶品种繁多,加工工艺精致、复杂,且传统都是靠手工炒制。因此许多茶农和茶厂在使用名优茶机械过程中,对茶机的加工原理了解不够,对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更缺乏了解,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名优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6.
“红香螺”等名优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成  周坚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1):76-77,85
采用以优良茶树品种与独特的加工工艺相结合和精细采摘与严格加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用“安徽1号”或“祁门种”研制出“红香螺”,“安徽3号”或“祁门种”研制出“绿香兰”,无锡“大毫”研制出“黄山白雪”3个全国名优茶。其加工工艺流程分别为:复式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初烘→足烘;杀青→理条→初烘→足烘;杀青→做形→初烘→足烘。  相似文献   

7.
名优茶生产的迅猛发展既给茶叶生产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也使得现有的加工能力相形见拙.由于山区小气候千差万别,加上大部分还是分散生产,成套机械设备的大范围采用一时还很困难,因此手工制作名优茶还占有重要地位.名优茶生产一般都有杀青工序,手工制作过程中主要的技术难题就是杀青.红梗红叶焦边焦点占到劣变因素的80%以上,因此我们就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并基本形成配套的"烤青"茶生产工艺,既提高了茶叶品质,也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较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单人电动采茶机为机具,研究了不同采摘时期下春茶的机采效果。结果表明,当茶树冠面以上标准芽叶比例接近70%时进行机采,单人电动采茶机的效果较好,其标准芽叶比例可达37.49%,其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两个处理高3.24~8.36 kg/667m2,其机采鲜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55%、20.76%,品质较好,符合名优茶的制作标准,是最适合进行名优茶分级的原料;当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接近55%时进行机采,其原料的比例组成与品质则较符合大宗茶的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9.
名优茶生产的迅猛发展既给茶叶生产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也使得现有的加工能力相形见拙。由于山区小气候千差万别,加上大部分还是分散生产,成套机械设备的大范围采用一时还很困难,因此手工制作名优茶还占有重要地位。名优茶生产一般都有杀青工序,手工制作过程中主要的技术难题就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60k-s精揉机在毛尖绿茶做形工艺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毛尖绿茶精揉机做形最佳参数为含水率24%、炒制时间20 min、加压时间10 min,做形品质优于传统手工和理条机做形,且产能分别为手工、理条机的10倍和6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名优茶品质,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于1996—2003年在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实验场系统开展了不同名优茶形状对茶叶品质、生化成分及茶叶贮藏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综合论述并提出了"名优茶品质的形态效应"新观点:名优茶品质不仅受茶树品种、生态环境、原料标准、栽培措施和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还明显受到加工的名优茶外形的影响。即: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优茶品质间差异较大,其中不揉捻或轻揉捻、叶组织破损小、工艺简单、热作用时间短的扁形或毛峰形名优茶的制茶工艺更有利于鲜叶原料品质的发挥和名优茶品质的形成。这在国内外首次把产品外形纳入茶叶品质的影响因素范畴,该观点的提出,对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生产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单人电动采茶机为机具,研究了不同采摘时期下春茶的机采效果.结果表明,当茶树冠面以上标准芽叶比例接近70%时进行机采,单人电动采茶机的效果较好,其标准芽叶比例可达37.49%,其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两个处理高3.24~8.36 kg/667m2,其机采鲜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55%、20.76%,品质较好,符合名优茶的制作标准,是最适合进行名优茶分级的原料;当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接近55%时进行机采,其原料的比例组成与品质则较符合大宗茶的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13.
周春江 《河南农业》2016,(35):34-35
通过结合乌龙茶做青工艺和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初步探索花香型黄茶加工工艺,加工工艺为摊青→做青→杀青→揉捻→闷黄→烘干,手工做青采取碰青和抖青方式,至叶片背卷,青气散花香显.通过感官审评,得出做青工艺对黄茶有积极影响,能够在保证黄茶品质特点的同时使其滋味鲜醇、花香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华 《河南农业》2014,(5):15-15
<正>一、存在的问题(一)种植规模小,机械化加工程度低。桐柏县茶叶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为主,多数农户种茶面积0.2~0.67hm2不等,分散经营、分散加工,规模小、效益差。全县拥有120台小型多功能理条机、压板式扁茶炒制机、杀青机等机械,分布在县茶种厂和种植大户中。茶叶加工以手工和半机械生产为主,无全程机械加工名优茶典型,多数茶农仍靠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二)加工粗糙,高档茶比例低。其原因一是鲜叶采摘不标准,1芽1叶、2叶甚至3叶混采,难制高档茶。二是在茶叶生产"洪峰期"时1个师傅1天要做上百斤鲜叶,由于缺乏加工设备,加工不及时,或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只求数量,难求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名优祁红机械化加工现状,推进制茶工艺与机械设备融合技术发展,提高制茶工效和产品质量。对名优祁红核心产区5个乡镇的重点制茶企业及部分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记录名优祁红的产品类型、产量、机械配置、制茶工艺及作业技术参数情况,分别取样进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名优祁红产品主要有卷曲型、针型和毛峰型三种,机械配置以通用小型名优茶机械为主,基础制茶工艺相近,手工与半机械化制茶方式并存,制茶工艺参数控制、产量和产品感官品质差异显著。明确名优祁红制作各道工序的目的,选配适宜的加工机械设备,优化制茶工艺及作业技术参数,研制应用清洁化与连续化的名优祁红加工机械,是进一步提升名优祁红机械化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制茶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广西黄茶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丰富广西区内黄茶种类。[方法]使用桂热2号茶树品种一芽一叶为原料,比较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以确定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结果]适合加工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杀青→初闷→揉捻→整形理条→复闷→智能烘干→提香;关键技术参数为:萎凋原料失水率25%~35%;杀青4~7 min,杀青温度180~220℃;初闷温度为25~35℃,使用速包布初次闷黄,初闷时间2~4 h;整形理条,理条温度70~90℃,整形时间5~8 min,使用速包布再次闷黄,闷黄时间2~4 h;智能烘干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为90~120 min;提香温度为85~90℃,提香时间为30~40 min。[结论]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外形芽头肥硕显毫、杏黄亮,汤色浅橙黄亮,花香、毫香甜香清长,滋味浓醇,鲜爽含芳,叶底肥硕、绿黄、匀较亮。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砖茶品质,有效降低氟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5个不同茶树品种1芽5叶原料的氟含量,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81.92~345.06 mg/kg,‘中茶302’是含氟量最低的茶树品种。以1芽5叶‘中茶302’为原料,在参照传统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出3条砖茶生产工艺,生产低氟砖茶。比较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内含成分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最优生产工艺为工艺3,即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复炒→复揉→晒→渥堆→蒸→渥堆→炒干→蒸、压砖→砖茶,该工艺所制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9833.4-2013);感官品质优于传统砖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比传统砖茶增加了9.41%、36.39%、26.94%、27.23%、15.29%。通过选用低氟砖茶品种,控制原料嫩度,优化砖茶加工工艺,能实现砖茶的低氟优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河北省主推小麦品种的饺子加工适应性,筛选优质饺子专用小麦品种,以河北省主推小麦中的11个中、强筋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并评价其主要品质性状以及饺子的加工品质特性,分析小麦品质性状与手工饺子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中、强筋小麦品种大部分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结合小麦品种的饺子加工适用性以及饺子手工制作的可操作性,筛选出适合河北麦区种植的饺子专用小麦品种石优17和永麦1号;小麦面粉的峰值粘度对手工饺子的感官总分影响最大,且呈显著正相关;机制面片TPA的咀嚼度与手工饺子的颜色呈显著负相关;机制面片TPA的硬度、粘聚性和胶着性与手工饺子的光泽呈显著负相关,机制面片TPA的回复性与手工饺子的光泽呈极显著负相关;机制面片TPA的硬度和粘聚性与手工饺子的细腻性呈显著负相关,机制面片TPA的回复性与手工饺子的细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机制饺子面片TPA的咀嚼度与手工饺子的细腻性呈显著正相关。机制饺子面片的TPA虽然不能全面反映手工饺子的感官品质,但可间接反映手工饺子的颜色、光泽和细腻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档小兰花茶基本上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但因工效慢很难达到量产,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本文介绍了机械辅助制作高档小兰花茶加工制作技术,具体包括手工采摘、通风摊青、机械杀青、手工做型、炭火初烘、机械足干等方面内容。该制茶工艺采用机械与手工制作相结合,优点是机械杀青能杀透、杀均,适用于工厂化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时传统手工工艺能保留原有的兰花香气和独特滋味,确保了高档小兰花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雁荡毛峰是有百年历史的名茶,曾连续3次被评为省级名茶.产于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的浙南名山雁荡山,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结匀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清澈明净,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齐.采制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杀青→揉捻→烘坯→理条提毫→烘焙.制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