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群密度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若种群密度过小,直接影响虫体活动和取食,不能保证平均产量与总产量;密度过大则互相摩擦生热,使局部温度升高,且自相残杀机率提高,增加死亡率。所以,幼虫饲养种群密度一般保持在每标准饲养盘1~2千克(7000~15000条)。幼虫越大,密度就相应要小一些;室温高、湿度大,密度也应小一些。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一般保持在  相似文献   

2.
<正>一、饲养种群的密度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若种群密度过小,直接影响虫体活动和取食,不能保证平均产量与总产量;密度过大则互相摩擦生热,使局部温度升高,且自相残杀几率提高,增加死亡率。所以,幼虫饲养种群密度一般保持在每标准饲养盘7000~15000只。幼虫越大相对密度应小一些,室温高、湿度大,密度也应小一些。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一般保持在每标准饲养盒4000~6000只。  相似文献   

3.
土元幼虫管理好坏是养好土元关键一环,可直接影响产量高低及质量好坏.其关键技术是幼虫孵化出来后,便与卵块分离.筛出的幼虫连同饲养土一齐放入坑池内或盆内饲养.幼虫的放养密度应大一些(0.3~0.4千克/平方米),8万~10万只,密度大方便饲喂、观察.  相似文献   

4.
由于畜禽饲养密度相对过大,使饲养环境温度升高,由此导致的动物热应激(heat stress)给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夏季气候炎热,降雨量增多,容易形成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对肉猪生产十分不利。因此,必须给人为控制,创造一个适于肉猪生长的环境条件,不断提高肉猪生产水平。合理调整猪群密度与猪群大小:猪散热主要通过呼吸、排泄粪尿、热传导(猪体与床面接触)、体表辐射等途径。猪群密度过大,由于辐射散热增加,使得舍中温度升高,猪食欲下降,同时也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如中暑),不利于肉猪生长;密度过小,会造成猪舍有效面积利用不合理。兼顾肉猪饲养效果和合理使用猪舍面积两个方面,建议每头肉猪不同生长阶段所需面积为:35千克以前0.5平方米/头,35~60千克0…  相似文献   

6.
正蛋鸡发生互啄癖(异食癖)主要表现为互相啄羽、啄肛,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是蛋鸡发生互啄的主要原因。饲养密度过大,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缺乏,易发生啄癖。2)鸡群整齐度差。1~130日龄鸡群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重和骨骼快速增长,若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鸡群的体重、胫长不达标,使鸡群整齐度差,这样会造成鸡群发生啄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温度及密度对大蜡螟生长繁殖的影响,在相对湿度60%±10%RH条件下,设置25、 30、 35℃3个温度梯度,40、 60、 80、 100、120粒(64 cm3体积内) 5个卵密度梯度饲养大蜡螟。(1) 25、30、35℃条件下,大蜡螟世代周期及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大蜡螟幼虫体重和体长、蛹重和蛹长、雌雄蛾体重及体长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雌蛾产卵量30℃最高,其次为35℃、25℃(P>0.05)。3个温度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大蜡螟卵孵化率。10头大蜡螟幼虫7 d内取食人工饲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2) 25和30℃时,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80粒时最高),35℃时密度40粒孵化率大于密度60 (P>0.05),80粒时最高,随后依次递减。小于0.1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0.100 0~0.200 0 g幼虫在25℃密度60、 80粒时最多,40、100、120粒时减少,30、35℃时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0℃80粒时最多,35℃60粒最多);大于0.2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温度对大蜡...  相似文献   

8.
一、合适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要适宜,密度过大会限制鸡的活动、采食和休息,引起空气污浊和湿度过大,且易导致发生啄癖。密度过小,饲养数少不经济。海兰蛋鸡饲养的密度视鸡笼规格、鸡的体型大小和饲养管理水平不同而异,可参考表1。表1笼养海兰蛋鸡的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利用蔬菜大棚饲养肉鸡的热潮,但由于没有认识到大棚养鸡不同于房舍养鸡,致使一些农户出现了亏损,为了提高大棚养鸡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事项:1饲养季节以春季最佳,其次是冬季和秋季,夏季最好不养。2供温形式要用明炕,不要用暗炕,因为明炕棚内升温较快,育雏温度易控制。3饲养方式要离地饲养,可采用网上平养,地上饲养因菜地湿度大,增加了曲霉菌、球虫、腿疾、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率。4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要小,前期20~30只/米2,后期5~8只/米2,尤其后期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5土鳖虫养殖管理5.1幼虫、中虫的管理幼虫孵化出来后,便与卵块分离。筛出的幼虫连同饲养土一起放入坑池内或盆内饲养。幼虫的放养密度应大一些(0.3~0.4 kg/m2,约8~10万只),密度大便于饲喂,观察。在孵化过程中会有部分螨虫进入坑池内,数小时后饲养土表面会有螨虫出现,并吃食体弱、碰伤的幼虫。那么如何除去螨虫呢?土鳖虫幼虫出壳后5 d内不吃食,但螨虫需要吃食。这时可以用拌好的麦麸抓成小团,每平方米放3~5个,数  相似文献   

11.
<正>1原因(1)饲养密度过大或光线太强。饲养密度过大导致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缺乏,易发生啄癖。(2)鸡群整齐度差。1~20周龄,鸡群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重和骨骼快速增长,若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鸡群的体重、胫长不达标,使鸡群整齐度差,这样会造成鸡群发生啄癖。(3)鸡舍环境调控不当。鸡舍内的空气污浊或有害气体超标,鸡群烦躁不安,发生啄癖;温度不均衡,  相似文献   

12.
饵料种类及密度对龟足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种类的饵料以及不同密度的饵料投喂龟足无节幼虫,以研究饵料种类及密度的不同埘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湛江叉鞭金藻、扁藻和牟氏角毛藻喂养的无节幼虫能变态到金星幼虫;豆浆、蛋黄、云薇藻、小球藻、盐藻和微绿球藻不能使幼虫发育到金星幼虫;幼虫存活的适宜金藻密度为(5~20)×104个/Ml,幼虫变态的适宜金藻密度范围为(10~20)×104个/Ml:幼虫存活的适宜扁藻密度范围为(1~15)×104个/Ml,幼虫变态的适宜扁藻密度范围为(5~15)×104个/Ml.综合存活率、变态率、发育速度3个指标,培育龟足幼虫金藻的适宜密度为(10~20)×104个/Ml,扁藻的适宜密度范围(5~15)×104个/Ml.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评估日粮中维生素水平和饲养密度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2个维生素水平,3个饲养密度:0.38、0.48和0.65m~2/头)的方法,对720头平均体重为(23.16±0.92)kg的生长猪进行为期36d的饲养试验。基础日粮组维生素水平为正常水平,高水平维生素组维生素水平是正常日粮的2倍。结果 :1~18d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 0.05),而饲养密度对饲料报酬的影响呈显著二次效应(P 0.05)。从第19~36天,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报酬也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 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1~36d),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猪的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呈线性下降(P 0.05)。在整个试验期,与对照组相比,高维生素组猪的饲料报酬显著降低了5%(P 0.05)。高维生素水平处理组显著降低干物质和氮表观消化率(P 0.05),且随着饲养密度的升高,氮表观消化率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 0.05)。在第18和36天,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皮质醇浓度表现为显著线性增加(P 0.05),同时高维生素日粮组皮质醇浓度显著降低(P 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升高,36d生长猪血液尿素氮含量和白细胞数量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 0.05)。此外,高维生素水平日粮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18和36d血液皮质醇浓度(P 0.05)。结论 :饲养密度过高会降低生长猪的日增重和采食量,额外补充维生素并没有改善高饲养密度对日增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1 饲养管理因素 1.1 笼舍过于拥挤 父母代雏鸡育成期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是平养时5~8羽/m2,笼养时15~16羽/m2.当饲养密度过大时,雏鸡的运动范围降低,运动量减少,降低雏鸡的抵抗与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家禽生产水平的高低首先决定于其内在的遗传潜力,而这种潜力表现的程度如何,又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否适宜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家禽生长、产蛋、繁殖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也就是为家禽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足够的新鲜空气等生态因子。与这三者关系较大的是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如过大,舍内的温、湿度就高,空气就不那么新鲜,发病率、死亡率必然会升高,经济效益就低;反之,饲养密度如过小,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也就低。可见饲养密度的控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6.
为预测桑螟的虫口密度及种群变化,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与抗寒性的关系。越冬幼虫体内含水量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过冷却能力随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增强,越冬后期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变化与体内结合脂肪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即过冷却能力随结合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强,降低而减弱;从越冬初期进入越冬期后,幼虫体内甘油含量逐渐增加,1月份增加幅度最大为1810%,越冬后期随温度升高,体内甘油含量下降。过冷却点的变化随甘油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12月和翌年1、2月,甘油含量最高,分别为972、1082、887mg/mL,其过冷却点也降至最低,分别为-1838、-1888和-1969℃;3、4月甘油含量逐渐减少,过冷却点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7.
锡林郭勒退化草地植物功能群与草地螟种群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对锡林郭勒盟退化草地各植物功能群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螟幼虫种群密度与一年生杂类草的相对盖度(r=0.92,P0.05)和相对生物量(r=0.94,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密度呈正相关(r=0.69,P0.05);草地螟成虫种群密度与一年生杂类草的相对盖度(r=0.60,P0.05)、相对密度(r=0.69,P0.05)、相对生物量(r=0.49,P0.05)分别呈现正相关。幼虫与成虫密度均与多年生禾本科草、多年生灌木与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的群落特征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体重的影响,选取810只小体型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为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种饲养方式(笼养、上网下床和网床)和三个饲养密度(5、7、9只/m^2)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于4、6、8、10周龄对各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采用网床方式,饲养密度为5只/m^2时,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养密度为9只/m^2时,所有饲养方式的出栏体重(10周龄)显著低于其它饲养密度(P<0.05);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密度为9只/m^2时,6周龄体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周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整体趋势仍是该处理组体重较低。结果提示,笼养方式且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小体型肉鸭的生长,适宜饲养方式为网床,密度为5只/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饲养密度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分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基质为500 g(水分为70%),A组每个重复投放800只(1600头/kg);B组每个重复投放700只(1400头/kg);C组每个重复投放600只(1200头/kg);D组每个重复投放500只(1000头/kg);E组每个重复投放400只(800头/kg);F组每个重复投放300只(600头/kg)。投放的黑水虻为5日龄幼虫。使用麦麸混合餐厨垃圾调节作为基质,环境温度为22~28℃。试验结束时,分离8日龄幼虫和虫粪,分别称重。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从1600头/kg降至1200头/kg时黑水虻成活率、平均个体重、料重比均显著提高;而饲料有效转化率显著降低。(2)黑水虻幼虫对干物质、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的营养物质利用率依次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养密度为1600头/kg的黑水虻幼虫营养物质利用率最好;饲养密度为600头/kg的黑水虻幼虫营养物质利用率最差。饲养密度越高,黑...  相似文献   

20.
综述斜纹夜蛾室内种群建立的进展概况,分析温湿度、光照、人工饲料组分、饲养技术等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饲养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75%~95%、L:D=12h:12h的光周期更适宜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天然饲料白菜、芦笋叶较常用于饲养幼虫且幼虫的生长状态较好,人工饲料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防腐抗菌剂等物质。对斜纹夜蛾室内种群建立技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