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发病情况 桃城区大麻森乡农户赵某养羊29只,常年以放牧为主。8月中旬,因农活繁忙,放牧时间大大缩短,羊连续几天吃不饱。20日早晨7点多,赵某从本村菜园边背回3大筐半湿不干的豆角秧喂羊。可中午收工回来发现有10多只羊骚动不安,腹围增大,有的拱背站立,有的不断起卧,咩叫。赵某见状,立即邀笔者前去救治。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情况桃城区大麻森乡农户赵某养羊29只,常年以放牧为主。8月中旬,因农活繁忙,放牧时间大大缩短,羊连续几天吃不饱。赵某正在心急之时,发现本村菜园边有大量豆角秧,虽然半干不湿,并不新鲜,于是背了3大筐回来喂羊。饿极了的羊见到豆角秧,便争相吃了起来,可中午收工回来大吃一惊,发现有10多只羊骚动不安,腹围增大,有的拱背站立,有的不断起卧,咩叫。赵某见状,立即打电话邀笔者前去救治。  相似文献   

3.
1发病情况 桃城区大麻森乡农户赵某养羊29只,常年以放牧为主。8月中旬,因农活繁忙,放牧时间大大缩短,羊连续几天吃不饱。20日早晨7点多,赵某从本村菜园边背回3大筐半湿不干的豆角秧喂羊,中午收工回来,发现有10多只羊骚动不安,腹围增大,有的拱背站立,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大麻森乡农户赵某养羊29只,常年以放牧为主。8月中旬,因农活繁忙,放牧时间大大缩短,连续数天羊只因采食不多而受饿。偶见村边菜园有大量豆角秧,虽半干不湿,并不新鲜,但因缺草喂羊,于是采收3大筐喂羊。饿羊见到豆角秧,便争相采食。半天后发现10多只羊骚动不安,腹围增大,有的拱背站立,有的不断起卧,咩叫不安。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衡水市桃城区大麻森乡农户赵某养羊29只.常年以放牧为主。2011年8月中旬,因农活繁忙,放牧时间大大缩短,羊连续几天吃不饱。20日早晨7点多,赵某喂给羊只大量半干不湿的豆角秧.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情况桃城区大麻森乡农户赵某养羊29只,常年以放牧为主。8月中旬,因农活繁忙,放牧时间大大缩短,羊连续几天吃不饱。赵某正在心急之时,发现本村菜园边有大量豆角秧,虽然半干不湿,  相似文献   

7.
正1发病情况临城县王某饲养绵羊142只,常年以放牧为主。1月10日下午羊偷吃了几袋玉米,当时也没在意,11日早晨发现有9只羊骚动不安,腹围增大,有的拱背站立,有的不断起卧,"咩"叫。邀笔者前去救治。2临床症状可见病羊拱背呈排粪尿姿势,呻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14日,青海省湟中县群加乡兽医站站长电话联系反映疫情,群加乡下圈村牧户赵某,于2012年4月9日自黄南尖扎购人117头羊,从购人约12d开始发病,至5月14日共死亡46头羊,有的羊死前流涎、咳嗽、卧地不起,购人后放牧于山上,购人起一段时间食草量极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瘤胃真菌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放牧滩羊与舍饲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2月龄时屠宰取瘤胃液,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rDNA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真菌多样性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个门,其中舍饲组6个门,放牧组5个门。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的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滩羊瘤胃液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新丽鞭毛菌门,舍饲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9个属,其中放牧组55个属,舍饲组56个属。舍饲组的Kazachstania、赤霉菌属(Gibberella)、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香蘑属(Lepis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梨囊鞭菌属(Piromyces)、盲肠鞭菌属(Caecomyces)、新丽鞭菌属(Neocallimastix)、未分类新丽鞭菌科(Neocallimastigaceae_NA)、Chalastospora等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放牧组未分类毕赤酵母科(Pichiaceae_N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和梨囊鞭菌属,舍饲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的构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季界首市岭南办事处养殖专业户赵某所养山羊62只,有19只误食农、鼠药而中毒,死亡3只,治愈16只。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收稿日期:1999-11-17冬季青、干牧草缺乏,养羊户大都采取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白天把山羊赶到田边地头放牧,夜晚赶回圈舍饲。1998年12月9日,太和行政村赵某的山羊放牧后有7只山羊发病相继死亡3只;12月13日又有12只山羊中毒,随来就诊。2 主诉正值冬季,青草枯萎,麦苗生长旺盛,有群众为保护麦田投放或喷洒药物在田间。羊只可能是吃了喷洒药物的麦苗而中毒。3 症状放牧后2~3h发病,呕吐、流涎、尖叫…  相似文献   

11.
放牧绵羊瘤胃纤毛虫种类分布及补饲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了64只放牧绵羊瘤胃内容物,对其瘤胃纤毛虫种类及各属的构成比进行了检查,共检出15属39种24型。其中13种13型是从中国绵羊检出的首次记录。平均每只绵羊检出的纤毛虫种数为19.8种,平均密度为41.8×10~4/ml。属别构成比最高的是Entodinium属82.68%,最少的是Elytroplastron属是小于0.01%。 对于放牧饲养的母羊早春季节采样的5只,晚秋季节采样的9只与早春放牧羊平均每日每只补饲0.25kg精料的9只绵羊瘤胃纤毛虫种数、密度及属别构成比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放牧绵羊纤毛虫种数相差无几,而早春放牧补饲的纤毛虫种数比春和秋不补饲的多检出10~20种。纤毛虫密度秋季的为45.3×10~4/ml,春季的31.6×10~4/ml,而早春补饲的为44.0×10~4/ml。放牧绵羊在不同季节的纤毛虫属别构成基本一致。春季放牧和放牧加补饲的绵羊瘤胃纤毛中Diploplastron属、Ostracodinium属和Enoploplastron属的构成,比秋季的分别增加了30.8~11倍。4.1~4.6倍和8.5~12.8倍。Isotoricha属、Dasytoricha属和Charon-ina属在春季补饲的比不补饲的分别增加了3.4~4.8倍、4.2~5.9倍和3.0~8.6倍,而Entod-inium属减少了10%左右。通过总的调查发现,放牧补饲的母羊瘤胃中,Entodinium dilobum种纤毛虫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沙地恢复草场放牧绵羊体增重及瘤胃发酵参数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正在围封恢复中的沙地草场,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暖季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试验,结合放牧绵羊增重及瘤胃发酵参数动态变化指标评价恢复阶段沙地草场牧养能力。结果表明,暖季(6-10月)放牧绵羊增重明显,3个放牧区绵羊平均月增重分别为2.46,5.08,5.52和2.29kg,而不同放牧方式对绵羊增重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在7-8月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水平较好,空腹到采食后7h内发酵参数动态变化表现为:瘤胃pH7.01-6.38-6.47-6.77、NH3-N浓度6.02-9.26-10.75-10.82mg/100mL、总VFA浓度31.37-42.99-58.55-65.28mmol/L。因此在围封恢复5~6年的沙地退化草场上进行绵羊的暖季适度放牧,可以产生较好的增重及瘤胃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5,(3):65-68
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相近的4月龄断奶呼伦贝尔羊公羔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的杂交一代公羔各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其中,因素一分为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两种饲养方式,因素二设2个品种,分别为呼伦贝尔羊公羔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的杂一代公羔。自然放牧组在天然草场进行自然放牧,放牧补饲组在自然放牧的基础上每天补饲两次,试验期2个月。在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中选择5只公羔进行屠宰,采集瘤胃液。结果表明:与自然放牧组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增加呼伦贝尔和杂一代羔羊的瘤胃NH3-N和BCP浓度(P0.05),p H值有降低的趋势(P=0.07)。放牧补饲促进了羔羊的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对日粮氮源的有效利用。呼伦贝尔和杂一代羔羊的瘤胃发酵功能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科学制定呼伦贝尔地区的羔羊放牧补饲育肥方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提高牧民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病因:主要过量采食粗硬、易膨胀的干性饲料,如大豆、玉米等;饲养方式转变过急,由舍饲突然转为放牧或由放牧突然转为舍饲,使羊不适应;长期运动量不足或饮水不足。降低瘤胃的消化功能,导致瘤胃内容物过量,并滞留在瘤胃内,引起严重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选用江苏省东台县种畜场9头成年母海仔水牛,于1984年5月至9月在草滩牧场进行了春、秋两期实验。秋季放牧期瘤胃内乙酸/丙酸(A/P)比值和pH值均显著高于春季放牧期;TVFA浓度和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也稍高于春季,但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水牛瘤胃中TVFA变化较平稳,与采食量关系不甚明显。春季放牧期采食量和食糜排出速率均显著低于秋季;而表观消化率则显著高于秋季。春季放牧期采食量(Y),表观消化率(X_2)和食糜排出速率(X_1)三项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复回归方程为:Y=-10.48+0.2216X_1+0.1615X_2(r=0.70,P<0.05);秋季放牧期采食量与食糜排出速率呈正相关,但分别与消化率呈负相关,三者的复回归方程为:Y=-4.66+0.5239X_1+0.4662X_2(r=0.88,P<0.01)。本实验中放牧水牛的采食行为虽然受到选择性牧食、草生状态和放牧距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但牧食量受食糜排出率和表观消化率的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对放牧条件下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放牧饲养条件下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西门塔尔育成公牛18头,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放牧组(草场自然放牧采食)和补饲组(放牧+补饲精料),每组各9头.预试期8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放牧组相比,补饲可显著提高试验牛平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热应激条件下补硒对放牧绵羊瘤胃发酵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7~8月龄杜寒杂交羊1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添加硒,试验组硒添加水平为0.2 mg/d(硒源为酵母硒).在夏季温度最高的初伏到中伏期间,以自然放牧方式饲养20 d后,颈静脉采集血液测定血...  相似文献   

18.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在新疆分布广泛,可引起放牧牲畜中毒。本文研究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瘤胃纤毛虫数量的变化,分析小花棘豆中毒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为小花棘豆中毒的防治及安全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6月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出生日期接近、体重在(51.72±3.15) kg的健康牦牛犊牛,随机分为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5头。舍饲组犊牛饲粮精粗比为65∶35,放牧组犊牛08:30放牧、17:30归牧,不进行补饲。预试期10 d,正试期21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牦牛犊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2)舍饲组牦牛犊牛瘤胃液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微生物蛋白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pH、乙酸/丙酸值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3)2组中检测到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为5 154个,舍饲组和放牧组特有OTU数分别为1 089和898个,分别占OTU总数的21.13%和17.42%;放牧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或P<0.01)。4)在门水平上,2组牦牛犊牛瘤胃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20,(2):54-59
为阐明在极端寒冷缺氧的西藏羌塘高原,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饲养方式对半同胞西藏绒山羊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和胃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将同期出生的50只羔羊平均分配到完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饲养1年,随机挑选10只绒山羊(n=5),采集血液、瘤胃和小肠样品评估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山羊血清中尿素氮、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白蛋白、总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在舍饲组中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高密度胆固醇舍饲组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6);舍饲组中磷含量和镁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种饲养条件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高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8),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宽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1);小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受饲养环境影响较大。提示:冬季牧草干枯时期补饲精饲料可有效提高养殖效率,保证放牧条件下西藏绒山羊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