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俗称"背脖病"。目前鸭肝炎病毒按血清型可分为Ⅰ、Ⅱ、Ⅲ型,3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感染,我国流行的主要为Ⅰ型DHV。其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雏出现特异性神经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下的雏鸭,尤其对1周龄的雏鸭具有极强的致死性。据赵贵峰(2012)报道,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即使耐过的鸭也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是养鸭业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征 《水禽世界》2009,(4):26-27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为特征。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该病毒主要侵害出壳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达50%左右。4~6周龄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主要是出壳后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50%左右。4~6周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  相似文献   

8.
1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一般情况下,本病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雏鹅,尤以2~3周龄雏鸭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少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综合防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1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死亡率可高达95%,2-3周龄鸭死亡率为50%或更低.  相似文献   

10.
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对鸭肝炎病毒的发生与分布、病原学、基因组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1病毒性肝炎1.1临床症状本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高度致死的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日龄主要为1~3周龄,尤其对1周龄以内雏鸭危害最大。发病初期,病鸭精神萎顿,呆立一旁,眼半闭呈昏睡状态,以头触地,食欲废绝。有的腹泻,粪便稀薄呈现黄色或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雏鸭一种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的以肝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鸭,也可引起4~6周龄雏鸭发病.不同日龄雏鸭发病后,其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鸭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一月龄以上的雏鸭也常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常常成群突然发病,病鸭离群,不愿走动,精神萎(?),运动失调,两脚抽搐,角弓反张,通常1—2小时死亡。病变为肝肿大,呈土黄色或黄红色,有出血斑点  相似文献   

14.
张展 《兽医导刊》2008,(2):19-20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俗称背脖病,病原为I型鸭肝炎病毒,属小RNA病毒科.主要感染三周龄以内的雏鸭,其中一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5.
朱琳 《山东畜牧兽医》2012,33(5):103-104
1流行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巴氏杆菌。该病是危害养鸭业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旧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即使耐过的鸭也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现将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Herdrikson和Hibert首次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分离鉴定出RA血清型为I型,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对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20.
李军 《草业与畜牧》2010,(4):43-43,5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