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开发桑叶保健茶的意义、桑叶保健茶的作用和功效,介绍瀚徽牌桑叶保健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叶、切叶、摊青标准、鲜叶堆放、杀青、揉捻、初烘标准、整形与烘干、分装标准、保鲜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1.采摘鲜叶的采摘质量关系着茶制品的质量和等级。一般按加工要求采摘,鲜叶质量要求无红变、无异味、无污染、无杂质、无病虫危害。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其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应基本一致。采摘时一般采取双手提采技术,要保持芽叶完整、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采后应及时进行摊晾。2.摊晾鲜叶到加工厂后,立即摊晾在摊晾架上,厚度不超过5厘米,摊放6~8个小时,中间可轻翻轻拌,当鲜叶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1)鲜叶采摘。清明前一芽一叶开展至一芽二叶半开展的双江勐库大叶种,不采病虫叶、紫色叶、雨水叶、露水叶,剔除梗叶、鱼叶。制作1kg干茶约需2万个芽头。2)摊晾。薄摊在阴凉的地方约5h使水分少量散发,鲜叶含水量约70%。3)杀青。斜锅杀青,锅径80cm,锅温180~220℃,投量1.5kg。开始两手均匀翻炒,以焖为主,当水分大量蒸发时以抖为主。炒至叶片柔软、卷缩,色泽暗绿,清香悦鼻时即出锅。杀青历时6~7min,杀青叶含水量约65%。4)簸晾。及时用簸箕将杀青叶簸晾,去除糊片、焦边、碎末。  相似文献   

4.
1.减少鲜叶的表面水。把贮青室的窗户全部打开,将雨水叶薄摊在通风处。最好装置排风设备。雨水叶不可过夜。2.提高杀青锅温。以投入鲜叶时能发出响脆的“噼啪”声为好。  相似文献   

5.
摊青是绿茶初制的一个关键工序,合理的摊青处理能很好地改善和提高茶叶品质。在概述鲜叶摊青工序的前提下,详细介绍了摊青过程中鲜叶含水量、茶多酚及儿茶素类、氨基酸及其组分、糖类、叶绿素和香气的含量变化规律,摊青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以及两种有效的摊青装置,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前提下,对摊青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青钱柳茶是一种保健茶,针对青钱柳袋泡茶制作的关键工艺流程,本工艺技术介绍了青钱柳茶鲜叶采摘、摊 青、杀青、揉捻、烘焙提香、粉碎筛选、分级称重包装等流程,以期提高青钱柳茶制作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1.减少鲜叶的表面水.把贮青事的窗户全部打开,将雨水叶薄摊在通风处.最好装置排风设备.雨水叶不可过夜.  相似文献   

8.
绿茶的加工     
<正>(续第11期第37页)当前国内所产的名优绿茶,均是手工与现代名优绿茶机械加工相结合的产品,其特点是造型优美、色泽绿润、香味鲜醇柔和。绿茶基本加工工序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薄摊散热、揉捻、干燥。1.鲜叶采摘春茶每隔3~4天采摘1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摘1次。采用提采法,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高档绿茶也可采摘一芽一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采下来的鲜叶要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石崖茶外形松散,香气欠愉悦的问题。【方法】将乌龙茶加工工艺引入石崖茶的加工制作中,对石崖茶鲜叶晒青、摇青、做青,并以传统的加工方法进行对照。【结果】得出的石崖茶产品外形紧结油润,香气愉悦持久,比现行的加工工艺得出的产品不论从外形还是内质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结论】以一芽二三叶石崖茶鲜叶为原料用乌龙茶工艺制石崖茶,其外形紧结、香气愉悦、滋味醇爽。研究得出的最佳的工艺参数是:下午16点以后晒青15-20min,以叶色失去光泽为宜;接着进行摇青,摇青强度为2-3q/min,摇青结束两小时杀青,后进行反复包揉成形,烘干。  相似文献   

10.
<正>摊青鲜叶及时摊开翻松,按品种、规格的大小分开摊放,厚度为2.6~4厘米,置于通风处,鲜叶含水量以72%左右为度。杀青杀青后叶质柔软,含水量为62%左右,散发出清香,叶缘稍卷缩,呈暗绿色,杀青匀透,无红梗红叶、焦边焦叶。操作要求:1杀青机筒内温度控制在125℃左右,投叶量按杀青机的型号决定(每小时10~12公斤)。2在《过程控制记录表》中记录杀青过程质量,包括:温度、投叶量、品质情况等。3根据鲜叶干湿、茶坯的大小和炉温高低均匀投料,  相似文献   

11.
金萱乌龙茶不同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萱乌龙茶单片2叶、单片3、4叶和1芽2、3叶的鲜叶原料分别进行加工生产,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通过试验,了解金萱乌龙茶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以及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乌龙茶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最佳的鲜叶原料为:单片2叶和单片3、4叶.加工工艺为:单片2叶晒青失水率12%~15%,做青10 h,杀青270℃,包揉2~5 min,烘干60~80℃.单片3、4叶晒青失水率10%~13%,做青12 h,杀青250℃,包揉4~5 min,烘干60~80℃.  相似文献   

12.
一、乌龙茶的起源这里讲的乌龙茶指的是制茶分类中的半发酵茶类。其制作特点是茶鲜叶未经杀青,一面萎凋,一面振动、搅拌,进行有控制的一定程度的发酵,即现代称之为“做青”的工序,然后高温炒揉烘焙而成。迄今我们见到的叙述乌龙茶制作方法的最早文字史料,以1717年曾任崇安县令陆廷灿所著《续茶经》所引王草堂《茶说》最为明确。原文如下:“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子风日中,名曰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山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老叶及枝蒂,使之一色。”此外足资佐证的重要文献资料还有明末清初人阮曼锡(1625  相似文献   

13.
以1芽2~3叶为主的机采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恩施振动分级设备,分别在鲜叶、杀青、二青、三青等关键环节进行分级处理,以未分级处理为对照,按照条形绿茶工艺加工成干茶,比较各处理原料的组成情况、干茶感官品质、正茶率及理化成分。结果显示,鲜叶分级、二青分级、三青分级基本将原料分为2档,杀青分级将原料分为3档;未分级处理所制条形绿茶感官品质优于分级处理,加工中二青分级所制条形绿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分级处理;机采条形绿茶正茶率均较低,为66%~88%,需精制,其中二青分级2档茶的正茶率较高,均超过86%;二青分级下口原料所制条形绿茶的粗纤维含量最低,较对照低19%以上,氨基酸含量较对照高出20%以上,说明二青分级有利于将嫩度较好、品质较优的原料分离出来。本研究结果为利用机采鲜叶加工优质茶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通常采取不萎凋、不搅拌,直接进行炒青。为保持茶青原料的新鲜度,避免茶青在静置过程中进行发酵,必须当日采摘当日制造完成,否则汤色会因发酵而转黄且较混浊,隔夜茶青就难以制造出高档绿茶。l茶青原料的选择与处理1.1采收原料选择粗壮的单芽或较嫩的一芽一叶,茶梗长度从叶起少于0.5cm采摘为宜。茶青进厂后应随即摊凉在干净竹箕或木地板上,避免茶叶堆积损伤红变产生异味,保持叶色鲜绿。摊凉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为原则,否则时间延长会由于发酵的作用进行部分氧化反应,对于制造出的成品绿茶会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续第10期第40页) 工夫红茶的加工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形成的红茶色泽红润、香气高爽、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 1.采摘春茶每隔3~4天采摘1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摘1次.鲜叶采摘标准: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高档工夫红茶也可采摘一芽一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鲜叶采摘时,要求芽叶形状、大小、色泽、嫩度一致,高档茶要“四不采”(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下来的鲜叶要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装放,贮运时要严格分类,保证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取高温(36℃)、薄摊(1和3 cm)、短时(4 h)发酵工艺,再配合清洗鲜叶、在发酵叶堆表洒水等操作,研究了适合清洁化、机械化流水线的滇红加工工艺对滇红茶感官品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高温、薄摊、短时发酵工艺制作的红茶,均具备滇红的感官及理化品质特征,其中以清洗鲜叶、摊叶厚度3 cm,且在发酵茶堆表洒水的处理感官品质较好;此外,发酵时摊叶厚度为3 cm 且在发酵叶堆表洒水,可弥补清洗鲜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高茶叶水浸出物的含量,但需适当加深发酵程度,平衡发酵茶堆表洒水与茶汤苦涩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采取高温(36℃)、薄摊(1和3 cm)、短时(4 h)发酵工艺,再配合清洗鲜叶、在发酵叶堆表洒水等操作,研究了适合清洁化、机械化流水线的滇红加工工艺对滇红茶感官品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高温、薄摊、短时发酵工艺制作的红茶,均具备滇红的感官及理化品质特征,其中以清洗鲜叶、摊叶厚度3 cm,且在发酵茶堆表洒水的处理感官品质较好;此外,发酵时摊叶厚度为3 cm且在发酵叶堆表洒水,可弥补清洗鲜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高茶叶水浸出物的含量,但需适当加深发酵程度,平衡发酵茶堆表洒水与茶汤苦涩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日本和原苏联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较大的绿茶生产国,其产品主要是蒸青绿茶,工艺流程为:鲜叶管理、蒸汽杀青、初干、揉捻、干燥、分筛及包装。现就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技术的进展情况简述如下:1.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近来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达到降低叶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大别山天堂云雾茶的生态环境,对已定型的春笋、春蕊、春茗3个系列产品的原料要求,品质特征,制茶过程中的鲜叶摊青时间、温度、投叶量、手法等对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天堂云雾茶的加工工艺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机制温州黄汤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温州黄汤的历史,通过对温州黄汤的工艺技术研究,进行了不同鲜叶原料加工温州黄汤各种技术参数设置,对摊青程度的掌握对比,以及烘干机的干燥试验,对揉捻程度的控制和不同摊放时间及烘干次数的试验,得出一套完善的机制加工温州黄汤技术工艺流程,与温州黄汤传统加工方法十分耗时却质量不稳定比较,提高了工效,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