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评价概念模型、权重确定方法及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新疆兵团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适合新疆兵团小城镇特点的生态规划进行了探索,阐明生态规划编制的原则、内容,提出了小城镇生态监测指标,倡导生态意识的普及,以期促进新疆兵团小城镇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贺建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33-5434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而深刻的变革所导致的各种影响校园生态的矛盾日益彰显,把生态校园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加以确立,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显得越发重要。该研究以咸阳市技术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生态规划的原则和实施角度探讨了如何规划构建生态的校园环境,并提出了具体的生态规划措施,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及形势。  相似文献   

4.
总结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归纳传统生态足迹方法的改进,提出生态足迹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姗  裴宗平  徐德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47-11649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系统学理论,结合SEA系统理论的基础,研究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并对环境承载力、协调性、生态适宜性三大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方法,实现了对规划的目标定位、规模、布局、结构的综合论证,从宏观角度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保护分析是区域农业规划的重要内容,GIS技术可以定量分析规划区域各种地物的隐含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为准确的技术支撑.以鹤山市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为例,应用GIS技术分析区域环境敏感点现状及保护措施,布设土壤质量、灌溉水源及农田废水监测点,将具体生态环保的措施落在实际地块上,提高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刘文文  张万荣  黄俊  黄益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17-19918
分析了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并对新农村住宅及庭院、道路、水域、公共绿地及各类防护林带的景观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生态校园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校园必须做好生态校园规划,本论述了生态校园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生态校园规划的一般步骤,以期为生态校园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进行生态规划探析,提出沙坪坝区的土地生态规划目标、任务及土地生态分区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土地生态分区、提出生态适宜性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几种主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在为未来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的同时,使生态修复技术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生态思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传统居住区规划思想存在缺陷的分析,认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相关规划规范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和设计的理念,深入研究规划区域内的各项生态因子,以设计出适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宜居住区。  相似文献   

12.
“反规划”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银玲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69-70,73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生硬的圈地运动、生态环境有规划无坚持实施、统一建筑材料的应用和特色不分明等问题,提出应用"反规划"理念,注重新农村地域内农田、水体、树林、绿带等的有机联系,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候,结合自然山水环境,融合民俗文化和乡土风情,建设特色新农村,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倪茜  师立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70-5771
小城镇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合理对小城镇进行环境规划成为重中之重。对我国目前村镇规划及生态文化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村镇规划的指导原则与实施手段,并对大王乡的规划为例进行分析,在生态文化的视角下来研究大王乡的特色农业旅游,旨在提高村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贾良清  殷福才  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77-5078,5081
分析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概念、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对生态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并以安徽省马鞍山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提出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主要步骤、技术方法和实施途径,提出编制规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不同生态区域编制建设规划提供原则性指导。生态区域建设规划是区域谋求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地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为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开展的规划。生态区域建设规划在生态经济层面上为产业转型、生态产业构建以及多维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层面上创造生态环境要素保护的区域实施方法,提出区域生态环境控制要求;在生态人居层面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生态调控战略;在生态文化建设层面促进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与传承,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倪茜  师立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53-6754
以陕西财经学院为例,介绍了校园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规划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提出了校园规划构思。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5508 ha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 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和0.533 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因缺乏合理规划,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通过分析小城镇生态建设的方法途径,结合管理机制,来实现小城镇输入和产出的平衡,并对小城镇的生态建设提出了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是近年来在江苏等地发生严重的、传播多种病毒病的害虫.灰飞虱种群的环境适应性以及抗药性不断提高,导致灰飞虱的持续暴发.在灰飞虱暴发期间,其所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给水稻等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刻认识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对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可持续控制途径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灰飞虱发生的生态学原因,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的方法来有效持久地控制灰飞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19.
温瑀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66-7767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已迫在眉睫。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涵义、原则、方法及具体措施。通过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地方文化特色,为我国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提供良方。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河南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较2003年降低0.544 hm2,但生态赤字仍然较高,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仍存在不足之处。最后,基于现状提出了实现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