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东方嘉禾认证有限责任公司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CNCA-R-2006-145)授权,专业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核心团队成员均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及认证检查工作,具有丰富的有机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机构技术依托于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东方嘉禾秉承诚信创造价值的理念,积极倡导有机农业认则,努力保护真正的有机农业生产者,保护有机产品消费者,打造安全食品供应链。机构现认证范围已覆盖了谷物、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保健品及生产资料等各生产生活领域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北京东方嘉禾认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方嘉禾)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CNCA-R-2006—145);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认可号:CNASC135-O)的专业有机产品认证机构。  相似文献   

3.
瑞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早推行有机农业的国家之一.本文简要梳理了瑞典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其生产、管理、市场和相关研究的现状.在瑞典有机农业发展历程中,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生产合作社促发了人们对生态伦理的思考,并率先开启了有机农业的实验,建立了一套认证标准和监管制度;政府在认识到有机农业的外部性以后,也以开放的姿态、不拘泥于“是否获得认证”的条件对从事有机生产的农场给予补贴,再加上欧盟的支持,使得有机农业的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力;此外,消费者的“生态消费”习惯也保障了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学习经历及从相关部门收集调查的相关数据、文献资料,概述了澳大利亚有机农业系统包括生产成本控制、认证管理和分销渠道管理,可为广西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如有机农业生产、产品分布、有机认证管理.澳大利亚有机农业发展良好,其先进的技术和结构化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可作为参考的技巧和经验.根据澳大利亚的经验,为了促进广西有机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优势,须提高人们环保意识,从而激励农民继续有机农业;须与更多的经销商合作,从而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一个更便捷的途径;必须发展国际标准化,此外产品市场分布及认证管理等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被IFOAM认可.  相似文献   

5.
茅台酒用有机高粱标准化施肥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茅台酒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01年通过ISO14000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作为茅台酒的主要原料之一,高粱必须严格按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要求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简称CHC),成立于2003年,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批准号为:CNCA-R-2004-129)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认可号为:CNASC133-O)的第三方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的成员,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简称CCAA)单位会员,河北省农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译自亚太粮食肥料技术中心(FFTC)官网上发布的研究文章。文章主要阐述了马来西亚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消费需求、销售方式,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有机农业的技术应用现状等。  相似文献   

8.
韩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权政  强百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805-6806
现代农业造成了环境污染,人们开始注重食品安全,有机农业也应运而生。韩国有机农业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随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成为环境友好型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韩国通过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认证管理、法规建设及政府和非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推动作用等措施,使其国内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韩国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和推广等诸多问题。我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可借鉴韩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经验,解决好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和粮食自给的矛盾,加强有机产品的认证,引进农业直接支付制度等措施,使我国有机农业得到健康、稳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有机产品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源及中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就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有机农业应该与有机认证分别对待,有机农业关注的是农业和生态,有机认证关注的落脚点是产品,对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就人们所关注的有机产品的安全营养做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整体水平较低。存在问题:有机产品单元规模小、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较低;单纯强调产品安全卫生质量, 而忽视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实践;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除草技术研究和推广滞后,不能满足有机农业规模发展的要求,生产成本高;山区有机农业基地的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壤和大气污染对有机农业带来新的的安全风险;国内有机认证尚未与国际接轨,缺乏国际竞争力。对策:将有机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国家对有机农业项目以重点扶持;开展国家层面的特色有机农业规模基地规划;完善有机食品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职业规范,建立有机农业诚信体系;各大院所、有机农业相关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合作,促进有机农业产学研结合,延长有机农业产业链;重视山区有机农业的水土保持问题,加强对区域有机农业基地土壤和大气污染的防控和预警;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切实可行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国际间有机证书的互认,提高中国有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有机农业认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河南省有机农业生产概况,结合各省管市的经济、生态指标分析各省管市有机认证的关系,分析河南省各省管市有机认证特征、有机认证风险。对于了解河南省有机农业生产和规避有机农业生产误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发展有机农业是改善环境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发展有机农业存在着政府支持不够、缺乏有机农业技术和知识、没有形成产业化及有机产品认证难以及销售难等问题。转变观念,加大政府支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立生产体系和认证制度及建立、培育和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等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有机贸易的快速增长.据统计目前有120多个国家都开展了有机农业.到2006年底,已有3100万公顷获得有机认证的土地,占世界农业面积的0.7%.  相似文献   

14.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IBS)是世界各国政府、民间有机产品标准制定机构及认证机构制定有机产品认证标准的基础,了解和掌握TBS各版本及其发展规律,可以适应并预测全球有机农业运动的发展,并了解国际有机产品标准的变化,从而为中国有机产品标准的制定或修订提供参考,为中国有机农业事业与世界有机农业运动接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农业大学于2000年经研究决定批准成立的以有机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为主的有机农业研究的专门机构。该“中心”由杜相革教授全面负责,其他研究人员主要由学校在该领域相关的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农业大学于2000年经研究决定批准成立的以有机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为主的有机农业研究的专门机构。该“中心”由杜相革教授全面负责,其他研究人员主要由学校在该领域相关的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台湾在有机农业的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对台湾和福建有机农业的管理模式、认证体系和营销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借鉴台湾有机农业的种植经验,提出福建省在有机农业发展方面应加大有机农业的推广力度、增加财政补贴、加大有机农业的科研投入、完善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制度等一系列加快福建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人们追求安全、健康的食品,我国的有机农业也应运而生。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很不均衡,地区差异性大。在发展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存在科研滞后、有机农业定位不准、生产销售环节不畅、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小、认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我国未来在发展有机农业中要树立品牌战略、适度发展有机农业、加强认证、加强对农民培训力度、引进直接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云南省有机农业产业分布、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的发展现状,针对经济发展滞后、缺少龙头企业、科技教育水平落后、有机认证费用高等影响云南省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建议通过加强产业规划,引进农业知名企业,借鉴CSA模式发展不需要经过"认证"的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的举措,加快云南省有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机农业生产能够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危机,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有机农业今年在我国发展也较为迅速。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对认证制度的需求,本文就我国有关有机认证的文献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