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的创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ac造成的断奶前仔猪腹泻病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面对这一现状,通过全基因组连锁定位分析、目的区域的重组断点事件分析和远缘群体高通量SNP标记的关联性分析等严谨的遗传学分析手段,确定了决定仔猪ETECF4ac腹泻易感性的基因为MUCl3基因,并发现了能准确鉴别易感个体和抗性个体的分子标记(准确率〉97%),相关研究论文已分别发表于相关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由此首次在国际上创建了离精准度的断奶前仔猪腹泻抗病育种新技术,并利用所创建的分子育种新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我国种猪遗传改良研究的重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
猪肠毒素大肠杆菌F4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猪肠毒素大肠杆菌F4(ETECF4)是引起1~2周龄仔猪黄、白痢最普遍、危害最大的大肠杆菌,ETECF4能否致病,决定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有无ETECF4受体,该受体由基因控制。本综述了ETEC F4受体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抗仔猪断奶前腹泻猪专门化新品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农业大学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仔猪断奶前腹泻(ETECF4ac)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历时6 年培育了BN101系、BN102 系和BN103 系3 个抗仔猪断奶前腹泻基因(MUC13 基因)抗性型(GG)纯合的瘦肉型抗仔猪断奶前大肠杆菌(ETEC)F4ac 腹泻猪专门化新品系。3 个新品系仔猪断奶前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未经选育群体,且其生长、繁殖、产肉以及体型外貌等性状均表现优良,达100 kg 平均日龄分别为155.43 d、158.21 d 和159.27 d,100 kg 体重平均活体背膘厚分别为:8.96 mm、9.47 mm 和9.52 mm,经产母猪平均总产仔数分别为:10.43 头、12.31 头和12.79 头,料肉比分别为:2.38、2.44 和2.48,且变异系数都在10% 以下。这些专门化新品系的成功培育实现了我国抗病种猪培育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仔猪黄、白痢是养猪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于1至4周龄的仔猪。该病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往往一头发病全群相继感染,给养猪厂(户)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虽有多种西药可以治疗,多种疫苗可以预防,但由于其致病因素复杂(仔猪黄痢常见的有08:K87、K88ac,O138:K81,  相似文献   

5.
利用MUC13抗病基因育种新技术,培育出三个抗大肠杆菌(ETEC)F4ac仔猪断奶前腹泻猪专门化新品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配合力杂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方式,形成邦农Ⅰ号(BN Ⅰ号)猪配套系.BN Ⅰ号猪配套系商品肉猪不仅具有高效的抗仔猪断奶前ETEC F4ac腹泻特性,且表现出优异的生长和产肉性能,商品猪BN301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为157.56 d,100 kg体重活体校正背膘厚为11.17 mm,30~100 kg日增重为892.59 g,料肉比为2.37,屠宰率为76.68%,胴体瘦肉率为65.83%,肌内脂肪含量2.39%,变异系数在10%以内,群体整齐度好,具备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在前期已得到较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胡雪松  王希彪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1):1135-1140
采用测序,结合PCR—RFLPs的方法在民猪、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cDNA序列(+1628~+1878)中首次发现一处NaeⅠ多态位点。该位点的多态性是由于第1789位点的碱基发生了A→G的突变,并导致氨基酸的变化(S→G),即由丝氨酸→甘氨酸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Nae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母猪群体间有显著差异(P〈0.01)。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在民猪群体中,只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AB型母猪的初生窝重和21日龄仔猪均匀度显著高于AA型(P〈0.05);在长白猪群体中,AA型母猪的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BB型(P〈0.05);在F1代长民杂种猪群体中,BB基因型母猪的21日龄仔猪均匀度显著高于AB和AA型(P〈0.05)。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12):12-17
腹泻是现代猪场集约化规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ac以及F18是导致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微生物,而MUC13和FUT1分别是控制仔猪大肠杆菌F4ac以及F18易感或抗性的主效基因。本试验对淮安市淮阴种猪场的苏淮猪核心群做了MUC13和FUT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整个苏淮猪核心群中MUC13的G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其中公、母猪群体分别达到0.625和0.568,有利于苏淮猪抗腹泻性能的选育提高;然而FUT1的A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其中公、母猪群体分别为0.250和0.190。根据苏淮猪MUC13和FUT1基因多态性结果,制定了以MUC13基因的选择为主,FUT1基因选择为辅的抗腹泻群体的分子选育方案,以期通过结合常规育种手段来提高苏淮仔猪对腹泻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酪蛋白酶解产物对新生仔猪肠道黏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从五窝仔猪中选出10头仔猪,每窝选2头,分别分至酪蛋白饲喂组(对照组)和酶解酪蛋白饲喂组(试验组)。两组仔猪均以牛乳为基础日粮,并分别加入1.59,6的酪蛋白和酪蛋白酶解液取代10%体积的牛乳,人工饲喂3d后屠宰取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空肠黏膜IGFI受体基因和IGFI基因mRNA水平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仔猪。说明酪蛋白酶解产物促进肠道发育可能与提高IGFI及其受体基因的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猪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断乳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利用分子检测鉴别MUC13基因型,筛选具有腹泻抗性个体是选育抗腹泻猪的基本方法。但是,抗性个体的纯合对其他生产性能是否具有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在两个猪场分别进行了2年的检测、测定,先后检测了杜洛克仔猪525头,其中ETECF4ac抗性纯合个体(GG)437头、易感杂合个体(GA)75头、易感纯合个体(AA)13头;经生产性能测定,发现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为181.25±12.01d、182.59±12.25d、182.81±15.14d,达100kg体重校正背膘分别为11.50±2.11mm、11.77±1.53mm和11.86±2.88mm,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杜洛克仔猪抗腹泻的选育对生长速度和背膘厚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K88感染仔猪发生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试验用ETEC K88灌服断奶仔猪,ELISA法检测攻毒后仔猪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淋巴结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相互作用蛋白(Tollip)、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仔猪攻毒ETEC K88后6和24 h血清IL-8含量和淋巴结TLR2/4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感染后24 h显著低于感染后6 h(P<0.05);仔猪感染ETEC K88后24 h淋巴结中MyD88、Tollip和Bcl3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感染后6 h时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ETEC K88感染仔猪可能是通过TLR2/4-MyD88信号通路产生炎症因子IL-8,促使仔猪出现炎症反应,且该炎症反应可能受Tollip和Bcl3蛋白的调控而被减弱。  相似文献   

11.
4精氨酸在新生仔猪营养中的作用 4.1精氨酸合成对维持其在哺乳仔猪体内的自动动态平衡所起的关键作用 对于幼龄仔猪来说,精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Southern和Baker,1983;Roth等,1995;Urschel等,2006)。虽然精氨酸可经鸟氨酸循环在肝脏中合成,但由于能够快速水解精氨酸的胞质精氨酸酶具有极高的活性(Wu和Morris,1998),使肝脏不能实现精氨酸的净合成(Urschel等,2005)。  相似文献   

12.
猪源大肠杆菌fedA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奶仔猪腹泻(post—weaning diarrhea,PWD)和猪水肿病(porcine edema disease,ED)是导致仔猪死亡的重要传染性疾病。PWD和ED分别由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和志贺氏毒素大肠杆菌(v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VTEC)引起。ETEC和VTEC等病原菌除了产生毒素外,还同时具有菌毛粘附因子。F18菌毛是病原菌主要的粘附因子,介导细菌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的粘附,在PWD和ED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引起疾病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仔猪体内猪瘟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及母源抗体保护水平,测定了断奶时母猪和仔猪抗体水平,并监测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至81日龄;分别对12头81日龄仔猪(来自5头母猪)和25头35日龄仔猪(来自5头母猪)进行了攻毒试验,并用RT—nPCR进行了跟踪检测,对7头攻毒耐过猪用兔体中和法测定了中和效价。结果表明,母猪抗体水平不均衡会导致仔猪群体母源抗体水平不均衡;仔猪群体抗体到60日龄时仍然有67%(12/18)的个体用ELISA检测阻断率在50%以上:81日龄攻毒组有3头(3/12)耐过,35日龄攻毒组能全部耐过(25/25),但有2头(2/25)在攻毒27d后仍然呈PCR阳性,此时中和抗体水平从低于1:4到1:16不等,推测中和抗体水平1:8~1:16是母源抗体保护的临界线。  相似文献   

14.
猪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病抗病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是仔猪黄痢、白痢等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56.2%和24.7%。按其特异菌毛产生的粘附素不同有K88、K99、987P等多种类型,K88又可分为ab、ac、ad血清型,现已知ETEC K88能否致病,取决于宿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有无受体,并受制于1对等位基因,有受体(敏感型)为显性(S),无受体(抗性型)为隐性(s)。该痊点位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中草药“强普素”对断乳仔猪血清C4的影响。方法:选择48头平均体重为(8.30±0.94)kg的(28±1)日龄杜×长×大断乳仔猪,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4个组分别为:(1)基础日粮(空白对照组);(2)基础日粮+0.05%强普素(0.05%强普素组);(3)基础日粮+0.1%强普素(0.1%强普素组);(4)基础日粮+0.2%强普素(0.2%强普素组)。结果:添加0.1%和0.2%强普素的试验组仔猪血清C4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仔猪血清C4水平(P<0.05),添加0.05%强普素的试验组仔猪血清C4水平与空白对照组仔猪血清C4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强普素能提高断乳仔猪血清中C4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早期断奶仔猪体内脂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肝脏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类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本文从代谢物和基因表达两方面阐明仔猪早期断奶过程的脂类代谢变化。试验选取4个窝的16头18日龄仔猪,每窝取1头仔猪进行采血,然后屠宰取样|另外12头进行断奶处理(早期断奶组),每4头一起饲养在与母猪栏环境相同的小栏中,饲喂配合饲料。母猪正常哺乳4个窝中剩余的仔猪(非早期断奶组)。在断奶后第1、3、7天(分别对应仔猪19、21、25日龄),从早期断奶组和非早期断奶组各取4头仔猪进行称重,采血后,屠宰采集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早期断奶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且变化规律一致,均在断奶后第3天开始下降。与非断奶仔猪比较,仔猪在断奶后的第3、7天,血清TG含量分别降低了26.51%(P < 0.05)和36.71%(P < 0.05)|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26.18%(P < 0.05)和40.93%(P < 0.05)|HDL 含量分别降低了29.69%(P < 0.05)和31.34%(P < 0.05)。断奶仔猪血清LDL含量在断奶后的第1、3、7天分别比非断奶仔猪降低了24.05%(P < 0.05)、37.65%(P < 0.05)和23.17%(P < 0.05)。(2)早期断奶处理可提高仔猪肝脏中ATP-柠檬酸裂解酶(ACL)基因的表达水平,但是乙酰Co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并表现为一致的变化趋势。与非断奶同日龄仔猪比较,在断奶后第1、3、7天,断奶仔猪肝脏ACL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提高113.33%(P < 0.05)、106.15%(P < 0.05)和100.00%(P < 0.05),ACC 表达水平分别降低26.67%(P < 0.05)、53.51%(P < 0.05)和33.86%(P < 0.05),FAS 表达水平分别降低72.57%(P < 0.05)、85.71%(P < 0.05)和27.66%(P < 0.05),SREBP-1 表达水平分别降低58.72%(P < 0.05)、47.69%(P < 0.05)和11.69%(P < 0.05)。(3)早期断奶使仔猪皮下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的表达水平升高,使FAS的表达水平降低。在断奶后的第1、3、7天,脂肪组织中ATGL 表达水平分别升高51.02%(P < 0.05)、50.00%(P < 0.05)和26.50%(P > 0.05),FAS 表达水平分别降低73.33%(P < 0.05)、60.17%(P < 0.05)和37.10%(P < 0.05)。由此可见,仔猪在早期断奶过程中,机体通过新陈代谢动员脂肪,为其机体提供能量,从而保证供给平衡。 [关键词] 仔猪|早期断奶|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击转化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原核表达载体pTurboGFP-B转化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F4ac中,获得表达绿色荧光的菌株ETEC F4ac-GFP。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果显示,转化菌株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且可以在蓝光仪和荧光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转化菌株发出绿色荧光;将ETEC F4ac-GFP与IPEC-J2细胞系进行体外粘附试验,在细胞水平验证了转化菌株荧光表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且ETEC F4ac导入荧光质粒后不改变其对宿主细胞的胞粘附能力。CCK-8(Cell Counting Kit-8)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ETEC F4ac导入荧光质粒后不改变其对宿主细胞的毒力。本研究为深入探究ETEC F4ac致病机理提供了工具菌株。  相似文献   

18.
夏季如何管理好母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宝晓 《养猪》2005,(4):51-52
母猪是猪场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其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哺乳性能等)不仅影响年提供上市猪只的数量,而且还影响仔猪的健康和猪场经济效益,因此夏季管理好母猪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由F4+和(或)F18+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腹泻和肠毒血症是乳猪及断奶仔猪的多发病。本文通过对断奶仔猪小肠淋巴样细胞亚群表型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和评估了F18ac+非ETEC弱毒疫苗候选株对F4ac+ETEC感染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力;同时还评估了左旋咪唑作为一种免疫应答调节剂(IRM)的调节效能及其与试验疫苗联用的佐剂活性。  相似文献   

20.
李春红 《饲料广角》2011,(12):38-41,45
3个试验用来评估干乳清粉(DWP:含80%乳糖)和碳水化合物(CHO:含有40%乳糖和30%蔗糖以及10%葡萄糖)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所有的仔猪日粮分为3个阶段,其中阶段1(第0~7d)和阶段2(第7-21d)以及阶段3(第21~28d)仔猪日粮的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6%、1.4%和1.2%。各处理组日粮分别为:1)对照组(不含乳糖),2)低含量DWP,3)高含量DWP,4)低含量CHO,5)高含量CHO。在试验1中,初始体重约为7kg的23日龄仔猪被用于该试验.仔猪3个阶段日粮的DWP/CHO的高低含量分别是阶段1(25%和12.5%)、阶段2(20%和10%)、阶段3(12%和6%);试验2中,将初始体重约为8kg的26日龄仔猪设置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仔猪3个阶段日粮的DWP/CHO的高低含量分别是阶段1(12%和6%)、阶段2(6%和3%)、阶段3(不含乳糖的基础日粮);试验3中,将初始体重约为6kg的21日龄仔猪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仔猪3个阶段日粮的DWP/CHO的高低含量分别是阶段1(12%和6%)、阶段2(6%和3%)、阶段3(不含乳糖的基础日粮)。结果显示,当给仔猪饲喂DWP或CHO日粮可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ADG(P=0.05和P=0.04)和ADFI(P=0.04).这说明DWP或CHO可明显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