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克赖诺的北部用豌豆和燕麦混播作对照,进行萝卜+一年生黑麦草、萝卜+燕麦、春播油菜+黑麦草、春播油菜+燕麦的混播试验,表明在混播组中萝卜+黑麦草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将多花黑麦草与燕麦混播,与单播燕麦比较,观察其生长、产量等情况,结果表明:相互生长无不良影响,混播品种之间无明显促进或逆制作用表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混播处理高于燕麦品种单播处理,但低于多花黑麦草单播处理.多花黑麦草与燕麦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但混播处理与多花黑麦草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多花黑麦草与燕麦混播其产量和干鲜比的均衡性都优于单播处理,认为混播有利于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燕麦和燕麦与黑麦草混播作青贮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在捷克斯洛伐克波普拉德市经营管理科学系统研究所地方试验站生产条件下,在海拔465和780来的山前条件下进行了用播种燕麦和燕麦与一年生黑麦草混播以取代播种青贮玉米可能性方面的试验。4月17日播种燕麦品种“萨图思”和一年生黑麦草品种“治特拉尔”。单播燕麦的播种量180公斤/公顷,混播条件为:燕麦12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4.
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0年9月~1991年3月在四川农业大学试验农场对意大利黑麦草(简称黑麦草),燕麦和光叶紫花苕(简称光苕)的混播比例进行了实验。每种混播组合设四个比例,豆:禾分别为85:15,70:30,50:50,25:75;通过对产量测定、营养成分分析和群落结构的观察,选出了混播最佳比例。光苕和黑麦草混播以70:30为最好,其产量较单播光苕提高70.05%,较单播黑麦草提高57.15%。光苕和燕麦混播以85:15为最好,其干草产量较单播光苕提高62.53%,较单播燕麦提高45.9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添加不同播量的燕麦(Avena sativa L.)进行混播以及刈割茬次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100%多花黑麦草(H0)、100%多花黑麦草+25%燕麦(HY1)、100%多花黑麦草+50%燕麦(HY2)、100%多花黑麦草+75%燕麦(HY3)与100%燕麦(Y0)5个处理,通过测定株高、分蘖、茎叶比、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体外消化率、纤维素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来研究各处理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对分蘖数、可消化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累计粗蛋白产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株高、茎叶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其他田间生产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刈割茬次对除株高和粗蛋白含量以外的其他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混播比例与刈割茬次对株高、分蘖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单茬干物质产量、单茬粗蛋白产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单茬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具有交互效应(P<0.05)。处理HY1(25%燕麦添加量)的资源互补利用性较好,多花黑麦草竞争优势稳定,饲草饲喂价值及生产性能均较高,累计干物质产量达19 445.30 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达2 814.04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达13 135.30 kg·hm-2,为四川农区多花黑麦草人工草地最佳燕麦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云南德宏盈江、昆明小哨、宜良县狗街和曲靖郎目山4个试验点开展的青贮混播试验及冬春牧草混播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加入藤本豆科牧草可显著提高青贮饲草的营养价值,青贮混播以青贮玉米+拌牛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扁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温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光叶紫花苕为最佳组合,冬春种植混播牧草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可提供部分青绿饲草。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三江源区燕麦与豆科牧草混播的最佳比例,进行了燕麦、箭筈豌豆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混播比例中,燕麦+箭筈豌豆+豌豆(7:2:1)处理的干草产量最高,达15974.53kg/hm2,其燕麦、箭筈豌豆和豌豆的株高、单株产量、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最高,显著高于燕麦单播、燕麦+箭筈豌豆(7:3)、燕麦+豌...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0.05),和燕麦50%+小黑麦50%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混播体系最佳综合评价模式。【方法】采用3种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适宜在三江源地区建植的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结果】3种评价方法,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70∶30),隶属函数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60∶40),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70∶30)。【结论】结合试验地区海拔条件等因素,在高寒地区优先推荐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燕麦+箭筈豌豆(70∶30)混播模式为一年生禾豆混播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遴选适合广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选用苜蓿、豌豆、苕子、紫云英和白三叶等15种豆科牧草与黑麦草进行混播,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粗蛋白总产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苕子产量为12 026 kg/hm~2,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豆-禾牧草混播组合中毛叶苕子+黑麦草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最高,分别达34 299 kg/hm~2和5 769 kg/hm~2;苕子+黑麦草粗蛋白净产量最高,为1 004.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白三叶+黑麦草混播组合产量最低,平均鲜草产量为25 662.67 kg/hm~2;说明毛叶苕子+黑麦草是综合生产性能最优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值得在广西地区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用于西南地区“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饲用玉米(Zea mays)”轮作系统最佳种植组合,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饲用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副因素为不同多花黑麦草+燕麦前作混播组合,测定饲草生产性能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燕麦”前作混播组合及后作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的交互效应对玉米的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有显著的影响(P<0.05);利用熵权法计算饲用玉米产量和营养成分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轮作系统结果表明,前作单播燕麦(Y0),后作饲用玉米种植密度为78 400株·hm-2(D1)时,后作玉米的总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表现最优;前作组合为100%多花黑麦草+25%燕麦(M1)和后作饲用玉米种植密度(D1)组合下“多花黑麦草-饲用玉米”系统总饲草产量最高,可为西南地区的“多花黑麦草-饲用玉米”轮作系统推广可利用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云南巍山县冬春牧草引种及混播组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巍山县,对引进的18个冬春牧草品种及3个混播组合进行了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冬春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有杰威多花黑麦草、钻石T多花黑麦草、特高多花黑麦草;优良的豆科牧草品种有盛世紫花苜蓿、三得利紫花苜蓿和牧歌401+Z紫花苜蓿,优良的混播组合为盛世紫花苜蓿+特高多花黑麦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甘南高寒牧区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不同作物(50%小黑麦×50%箭菩豌豆混播,40%黑麦×60%箭菩豌豆混播,50%燕麦×50%箭筈豌豆混播,小黑麦单播,黑麦单播,燕麦单播,箭筈豌豆单播)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以明确秋播小黑麦与复种作物耦合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7个复种处理,秋播小黑麦复种50%小黑麦×50%箭菩豌豆混播处理土壤pH7.46(较春播前降低了1.84%)、有机质含量65.37 g/kg(较春播前增加了76.63%)、全氮含量2.14 g/kg(较春播前增加了9.18%)、全磷含量1.19 g/kg(较春播前增加了30.77%)、全钾含量8.71 g/kg(较春播前降低了1.36%)、速效磷含量17.08mg/kg(较春播前增加了33.83%)、速效钾含量126.51 mg/kg(较春播前降低了12.07%);秋播小黑麦复种50%燕麦×50%箭筈豌豆混播处理时土壤pH7.39(较春播前降低了2.72%)、有机质含量75.67 g/kg(较春播前增加了104.46%)、全氮含量2.20 g/kg(较春播前增加了12.24%)、全磷含量1.23 g/kg(较春播前增加了35.16%)、全钾含量8.70 g/kg(较春播前降低了1.47%)、速效磷含量18.21 mg/kg(较春播前增加了42.71%)、速效钾含量127.73mg/kg(较春播前降低了11.22%).两种种植方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645、0.739,属于高等级肥力水平,说明这两种复种混播模式耦合效应较好,有利于改良土壤养分条件,可作为甘南高寒牧区饲草复种模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南过渡带的生境及一定的养护条件下,对多种混播草坪组合设计进行了评比,结果表明:混播组合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凌志40%+高羊茅锐步30%+早熟禾(Poa pratensis)男爵20%+黑麦草(Lolium perenne)顶峰10%表现最好,其次为高羊茅凌志30%+高羊茅锐步30%+早熟禾巴润20%+黑麦草顶峰20%;其余表现不好。从苗期表现来看,黑麦草及高羊茅的比例高者表现好。从成坪后期来看,黑麦草的比例不宜过多,最好不超过20%。混播组合中,随着草坪利用年限的延长,高羊茅的比例稳定,开始时黑麦草及早熟禾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早熟禾的比例在后期又有所增加。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宜作单播草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可与高羊茅或早熟禾混播使用。综合考虑成坪速度、草坪质量及病虫害等各方面的因素,混播比例最佳配合为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7∶2∶1;混播组合为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6∶2∶2表现也很好,建议使用。高羊茅由多个品种组成的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高寒地区建植的一年生禾豆混播草地对土壤可持续利用效率及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小黑麦(Triticale)、燕麦(Aven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a)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牧草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燕麦+饲用豌豆(5∶5)、(3∶7)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单播燕麦提高7.09%、11.94%,燕麦+饲用豌豆(5∶5)处理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比单播燕麦提高59.80%、44.14%;小黑麦+饲用豌豆(5∶5)处理粗蛋白含量比单播小黑麦提高1.14%,燕麦+饲用豌豆(5∶5)处理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比单播燕麦提高6.72%、21.78%,燕麦+饲用豌豆(7∶3)处理NDF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8.67%,燕麦+饲用豌豆(5∶5)处理ADF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10.90%;通过灰色关联度评价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判定,燕麦+饲用豌豆(5∶5)混播比例建植时,牧草营养成分可达最优状态,适合在三江源区一年生混播草地建植应用。  相似文献   

16.
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草层结构与产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 +箭豌豆混播草层的茎主要分布在 0~ 3 0cm的高度 ,叶在 0~ 10 0cm ,花在 80~10 0。混播草层在前、中、后各生育期 ,均能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面积并可获得高产。依各项测定指标综合评定 ,燕麦 13 5kg/hm2 +箭豌豆 45kg/hm2 为适宜混播组合量 ,其干草产量比单播燕麦和箭豌豆分别增产 13 %和 96%。混播草层每元投资的经济收益均比燕麦、箭豌豆单播高  相似文献   

17.
地 区混播组合北北、西北藏高原方中、高山地区方低山丘陵区紫花苜蓿+羊草紫花苜蓿十无芒雀麦黄花苜蓿+无芒雀麦(或披硷草)自三叶+多年黑麦草白三叶+多年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红三叶+鸭茅十猫尾草白三叶+苇状羊茅白三叶+鸭茅+毛花雀稗牧草常用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筛选适合亚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的草坪混播组合,对当地表现良好的草坪草进行混播建坪,分别在幼坪和成坪阶段观测相关指标,采用多项表观指标及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各组合的坪用表现给予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混播草坪在成坪速度、抗杂草能力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均体现出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混播草种间的互补性优势,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化组合有3个,分别为:Z3(高羊茅40%+多年生黑麦草10%+狗牙根20%+白三叶10%+紫花苜蓿20%)、Z2(高羊茅40%+多年生黑麦草10%+狗牙根30%+白三叶20%)和Z1(狗牙根50%+高羊茅40%+多年生黑麦草10%),在五级评价体系中位居Ⅱ级和Ⅲ级.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筛选出用于水土保持的最优混播组合为:Z3,即高羊茅40%+多年生黑麦草10%+狗牙根20%+白三叶10%+紫花苜蓿20%.  相似文献   

19.
试验将3种混播组合对高等级公路边坡的防护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混播组合方案1(红豆草60%+无芒雀麦20%+多年生黑麦草20%)的防护效果最好,减少径流82.6%,减少冲刷90.1%;其次是混播组合方案3(多年生黑麦草40%+草地早熟禾20%+匍匐翦股颖20%+紫羊茅20%),减少径流80.9%,减少冲刷80.9%;而以混播组合方案2(小冠花70%+多年生黑麦草30%)的防护效果最差,减少径流76.4%,减少冲刷73.5%.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产性能优势的影响,以不同混播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探讨生产性能优势获得的途径。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获得混播优势,其中同行混播+豆禾比50∶50、异行混播+豆禾比50∶50和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组合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优势明显,生产性能较高。2)混播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影响较小,单播燕麦具有较高的土壤浅层速效磷含量,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而同行混播方式则有利于土壤碱解氮的积累。3)以混播群体结构作为控制因素时,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依赖土壤氮素养分,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以混播比例作为控制因素时,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下(80%和100%),土壤氮素养分可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牧草产量优势,否则则为正向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产量优势,正向影响种子产量优势,与混播比例无关联。因此,在冷凉牧区进行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建植时,采取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的混播组合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收获牧草产量和品质较优的草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