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茶类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分离测定茶类胡萝卜素的结果表明:采用己烷∶丙酮∶乙醇∶甲苯(10∶7∶6∶7)与40%甲醇氢氧化钾浸提皂化12h制备样品,使用Nova-PakC18不锈钢柱(3.9×150mm),乙腈∶三氯甲烷∶叔丁醇(83∶15∶2)作流动相,流量线性梯度洗脱,柱温25℃等色谱条件,在440nm波长下检测,使茶叶中的4种主要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堇黄质,新黄质)在10min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其分辨率高,分析时间短,重现性与线性关系良好,适合于大量试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黄花水仙2号’和‘金盏银台’为材料,水仙各自花瓣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出2个HDS基因,分别命名为NtHDSY和NtHDSJ,测序结果表明,NtHDSY和NtHDSJ基因全长分别为2 592 bp和2 599 bp,2个基因均含有1个2 17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4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黄花水仙2号与金盏银台、铁皮石斛、长春花、大豆、葡萄和苹果的相似系数分别为:97.77%、79.29%、75.29%、75.51%、75.02%和74.40%。Real-time PCR分析表明:NtHDS基因在花瓣和副冠内的表达量在开花过程的花蕾期与盛花期存在明显差异,推测该基因可能与多花水仙香气物质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漳州水仙‘金盏银台’花瓣和副冠中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结果显示,黄色副冠的主要色素成分是叶黄素,含量为3.73×104 μg/g ,β-胡萝卜素的含量很低,仅2.7 μg/g;白色花瓣中各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极低。同时,采用RT-PCR方法分析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结构基因PSY、PDS、ZDS、LYCE、LYCB、BCH在‘金盏银台’白色花瓣、黄色副冠,洋水仙‘粉红魅力’白色花瓣、红色花副冠,洋水仙‘嘹亮’黄色花瓣、橙黄色副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花瓣与同一品种副冠间结构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真菌诱导子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单宁含量的相关性,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为材料,研究真菌诱导子种类、浓度及处理天数对龙眼愈伤组织细胞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 100 mg/L 拟茎点霉菌诱导子培养 35 d 时,最有利于类黄酮含量的积累,含量高达 8.58 mg/g;拟茎点霉菌诱导子浓度为 50 mg/L 时培养 35 d,最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36.83 μg/g;胶孢镰刀菌诱导子浓度为 50 mg/L 时的培养基中培养 35 d,最有利于单宁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10.50 mg/g。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胶孢镰刀菌诱导子浓度为 400 mg/L 的培养基中培养 7 d,最有利于类黄酮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 6.29 mg/g;尖孢镰刀菌诱导子浓度为 200 mg/L 的培养基中培养 7 d,最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 49.21 μg/g;胶孢镰刀菌诱导子浓度为 400 mg/L 的培养基中培养 7 d,最有利于单宁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 13.15 mg/g。本研究为将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工厂化生产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单宁等次生代谢物质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6.
7.
以香蒲、芦苇、鸢尾3种湿地植物为材料,采用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研究植物叶片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对3个UV-B辐射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植物叶片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为高辐射处理下先增加后降低,低辐射处理条件下持续增加,高辐射处理显著大于低辐射处理、低辐射处理显著大于对照,增强UV-B处理下叶片类黄酮含量平均增幅为鸢尾(21.88%)>芦苇(14.23%)>香蒲(6.16%)。增强UV-B辐射条件下,香蒲和鸢尾叶片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且高辐射处理低于低辐射处理;芦苇叶片Car含量则表现为低辐射处理大于对照、对照大于高辐射处理,两个辐射剂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增强UV-B处理下叶片Car含量平均降幅为香蒲(51.00%)>芦苇(26.63%)>鸢尾(17.95%)。说明3种湿地植物对增强UV-B辐射的防御能力为:鸢尾>芦苇>香蒲。 相似文献
8.
以‘黄花水仙2号’和‘金盏银台’为材料,根据课题组已克隆出的多花水仙转录因子WRKY基因片段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ACE技术分别从2个水仙品种中克隆出2个不同的WRKY基因,命名为Nt WRKY40a和Nt WRKY40b,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945和951个碱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序列均含有WRKYGQK保守结构域;‘黄花水仙2号’与‘金盏银台’、拟南芥、葡萄、青蒿、小麦和粳稻的相似系数分别为:97.27%、45%、43%、47%、41%和43%。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WRKY基因在花瓣和副冠开花过程中的表达量发生变化,说明其可能参与多花水仙花朵的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UV-B强度增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检测.大豆植株经不同辐照度UV-B辐射后,收获成熟籽粒,超声波振荡法提取大豆异黄酮,采用BDS Hypersil C18柱,以含甲醇:0.4%磷酸(30:70,v/v)洗脱,DAD254 nm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大豆在180 mw·m-2UV-B处理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降低,其中Daidzin、Glycitin、Genistin和Daidzein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5%、8.6%、1.1%和11.4%,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以华南8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South China 8)无菌苗嫩茎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试管微型薯,利用组织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木薯试管微块根(微型薯)的形态结构发育以及田间木薯块根形态结构发育,结果表明:木薯在组培条件下形成的微型薯没有次生结构的分化,微型薯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初生根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隙的增加。而田间块根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次生结构的产生以及大量淀粉的积累;组培微型薯和田间块根淀粉积累相比,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早期生长的微型薯没有淀粉的积累,生长5~10 d后在皮层薄壁细胞可见淀粉粒分布。而田间生长的木薯块根的淀粉是在初生根产生次生结构后就开始积累,淀粉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少部分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了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结构和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雌成虫将卵产于维管组织附近,幼虫孵出后取食刺激,导致虫瘿的形成,随着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外周组织发生分化,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外层、厚壁层和内薄壁细胞层;根据虫瘿组织的变化分期,结合解剖学特征,虫瘿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虫瘿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期、成熟期以及开裂期4个阶段;虫瘿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层、保护层、营养层和虫室,其中外层对龙眼叶瘿蚊幼虫和蛹的安全生长提供保障,营养层主要成分是内薄壁细胞,为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CE技术从中国水仙‘金盏银台’(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花芽中获得1个与花器官发育有关的MADS-box基因,命名为NtPI(GenBank登录号:JQ326272).该基因全长804 bp,含有1个61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5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和K结构域,与仙客来水仙(Narcissus cyclamineus)同源性最高,达98%.系统进化树显示,NtPI属于B类MADS-box基因家族的PI/GLO类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金盏银台’和‘玉玲珑’2种水仙花朵的各个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的水平有所不同.在‘金盏银台’中,雄蕊和雌蕊的表达量大于花瓣和副冠,而在‘玉玲珑’花瓣和副冠中,表达丰度远远大于雄蕊和雌蕊. 相似文献
17.
采用植物染色体根尖压片技术,对安徽一个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se Roem.)栽培种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水仙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0,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3.63,臂比2∶1的染色体比为0.8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0.04%,核型类型为进化程度较高的3B型;在第6组c染色体上有1个随体,核型公式为2n=3x=30=2m+10sm+t+17st(SAT),为节段异源三倍体。该栽培种与其他地区水仙的核型相比存在明显的细胞学差异,表现在随体的个数以及同源异源性方面,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水仙不同变种在不同地区为适应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而在染色体水平上产生了微小变异,这也是中国水仙遗传多样性的细胞学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