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分析了邢台市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并结合邢台市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3.
王自力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1,(6):8-9
南江县属于典型的"粮猪型"经济结构,由于受市场和自然两大风险影响,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日益突出.为有效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该县充分发挥境内自然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保证粮食安全生产为前提,以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三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5.
陈艺齐董晓波陈蕊钱敏袁媛 《中国热带农业》2019,(5):15-20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创新农业类型发展的需要。文章阐述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绿色发展路径中存在的阻碍因素,提出技术革新、生态名片、核心品牌、产业集群四大绿色发展路径和相应对策措施,旨在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延展,国家相关部门更加注重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应该顾及到对高原特色农业与绿色经济的发展,由于高原所处环境特殊,在发展特色农业上存留着凸显的优势。但是,在进行高原特色农业与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存在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需要面临很多干扰因素。本文将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与绿色经济进行解析与探讨,对高原地势环境进行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涌现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如会泽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会泽县种子公司、火红乡马铃薯营销开发有限公司等40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营销大户, 相似文献
8.
9.
10.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立足农民增收,着眼建设现代农业,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为农服务,做大特色农业文章,积极推进高效外向型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2005年全市每667m2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达1.33万hm2,3000元以上的达3.33万hm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02元,比2004年增长11.5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从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视角思考我国高原地区农业的发展模式,深入研究高原农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样本,分析现阶段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发展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刘永才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9,(2):16-17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介绍了青海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与成效,结合现状提出目前还存在农业资源紧缺、绿色农产品总量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缓慢等问题,提出要做好政策扶持与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与科技创新,为青海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榆树市农产品生产主要是满足数量需求,依赖化肥、农药的高投入追求产量。忽视了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产品安全这一现代农业生产标准。目前,榆树市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仅限于绿色无公害蔬菜、绿色无公害园艺特产品和少部分粮食产品及畜牧产品。绿色无公害基地也只有两个乡(镇)通过基地认定,农产品也仅限于六个园艺产品通过绿色无公害认证,绿色农牧加工企业也为数不多,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但同时榆树市开发绿色农产品基地,具有诸多客观优势和自身发展潜力。1、区位优势榆树市远离吉、…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今年,新平县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特色抓产业,不断开拓创新,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努力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确保农民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8.
坊前镇地处无锡市近郊,现有耕地8575亩,人口1.85万。2002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农业产值4000万元,增加产值2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和11%。自1999年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开展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服务为支撑,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培育特色村为重点,加快优质高效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新发展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2543亩,全镇粮经比例达5:5,并初步形成坊前丝瓜、食用菌、奶牛等6个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业》2002,(4):33-34
莒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0万人,辖21处乡镇,1260个行政村,现有耕地7.2万公顷。2000年开始,在省、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莒县县委、县政府确定把实施特色农业“双增工程”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列为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两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双增工程”建设,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3658万元,比1999年增长4808万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73元,比1999年增加588元,增长14.5%。“农业五税”入库10591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5%,比1999年增加3077万元,增长41%。 ——确定总体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首先,莒县县委、县政府根据调查研究,确定了总体发展思路,即:以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20.
绿色农业的概念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2003年l0月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理事会主办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绿色消费观念将成为21世纪消费的主流,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安全性,而且是高品质、优品种的绿色农产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但质量和食用安全性比较脆弱:一是工业"三废"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农膜等所形成的生产污染,饲料中有些添加剂、催肥剂的残留物,对人类健康也有影响。为此,许多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把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作为最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严禁污染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既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我国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应对之策。2003年国家提出绿色农业之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06年成立了三门峡市绿色农业协会。该协会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三门峡市绿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绿色农业成为该市农业发展的1个必然趋势。三门峡市紧紧围绕果、牧、菜、烟、菌、药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开发和产品认证工作,把"立足优势产业,改进生产方式"作为绿色农业协会创建绿色品牌的重要手段,"以果业生产为突破口,以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为主线,以应用生物技术改良土壤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活动,做到讲课有师资、教学有场地、学习有教材、检测有手段。组织42名专家服务队伍,避开农民白天农活繁忙时间,利用晚上在三门峡地区组织百人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达24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6 000余份。按照"技物结合,微利经营"的原则,引导三门峡地区的149绿色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周边0.67万hm2苹果走上绿色产业化道路。在服务中协会坚持"四个统一"即:"统一筛选农用物资,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实名质量标准,统一定价品牌销售"。按照"农用物资、应用技术直接到农户,绿色农产品直接到超市"的微利经营模式,筛选质优价廉的绿色农业生产资料应用到社员绿色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创建高质量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推进了三门峡市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