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吉林省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括总结了吉林省草业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吉林省草业发展潜力。提出了吉林省草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建议主要有:高度重视草业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管理,完善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奶产业,为草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妥善解决草原禁牧、家畜舍饲存在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2.
塔城盆地是海棠果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目前高酸海棠种植最早、面积最大的地区。为使海棠树种健康发展,对塔城盆地高酸海棠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在种植、管理、果品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酸海棠产业必须实施"品种配套、技术配套、产业配套"和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真正把海棠树变成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体现塔城区特色林果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阐明草业的生态作用,论述了发展草业是符合西北地区生态治理特点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共同倡导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开始由温饱向小康迈进,过去只追求数量的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向发展。随着国际农业发展趋势,我国农业和食品逐步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减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二是调整结构,保持农业综合生产力稳定提高;三是满足城乡居民及国际市场对食物质量更高档次及食物营养、卫生安全的需要;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新的贸易机会。要实现这四个目标,必须走可持续质发展的道路,结合我国和我州的实际情况加快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塔城盆地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可推广种植抗寒苹果,主要栽植地点为前山坡逆温带地区,影响苹果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为花期冻害、大风和冬季低温,为塔城盆地科学种植苹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古浪县移民区荒漠化生态优势和肉苁蓉发展前景,示范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建设基地。以移民区群众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采取“防沙+治沙+用沙”的生态建设措施合理进行资源配置,调整林业树种结构,发展绿色惠民产业,不仅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且能促进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村产业生态化。为改善移民区生态平衡奠定基础,加快推进生态移民富民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草业资源丰富,具有特殊区位优势,如何权衡好生态保护与草业经济发展成为重要课题。为了促进海北州智慧草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RMP-SWOT权衡评价体系系统梳理海北州草业发展情况(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从海北州草业资源利用潜力、草业市场经济和草业新型产品开发3个维度及12个方面进行权衡分析。结果表明:海北州草业发展具有资源丰富、草质优良、草原生态畜牧业规模初具、品牌效应逐步凸显等优势,存在草场资源开发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低、配套基础设施较差、人才资源缺乏、数字技术布局不够充分等劣势;总体上在迎来大兴草业生态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和国内外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技术机遇的同时,面临着草业生态韧性较弱的内部威胁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外部威胁。在采取SO战略的同时,应注重长期效益,克服劣势,减少威胁;阔步创新,加强多产业融合;引进专业人才,实现草产品提质增量,打造海北州草业特色品牌;以智慧草业网络体系建设为契机,构筑草原生态经济“试验田”。本研究可为青海省海北州智慧草业高质量发展和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彭子恒  王宇欣  蔡菲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32-20733,20757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从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研究井冈山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即:以科技为先导培育井冈山特色生态产业、诱导生态价值取向建立井冈山市生态文化和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强井冈山市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西藏经济的发展,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影响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西藏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缺乏和学科建设不足影响着西藏草地保护与建设。分析了当前西藏草业科学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争取政府投入,加强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和调整专业结构等培养西藏高质量专业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保护水源”并“发展经济”是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探寻保护区适宜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层次性、时序性的分析方法。对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经济模式从点到面、由深到表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保护区生态经济模式的层次结构与时序安排,首先采用不同的生态经济技术措施对影响其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根本性的解决;之后调整大的农业种养结构。使第一层次的各种技术措施实施于第一产业的物质、能量输出之中;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予生态环境保护于高层次产业输出之中;同时配合改造保护区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环境治理、环境美化、产业发展有效融为一体。由此总结出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适宜的生态经济模式分别是“以水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治理与生态恢复模式”、“以保护区资源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技术传播模式”、“以保护区生态休闲为主要内涵的产业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在促进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同时,使得信贷资金进一步向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聚集,造成河南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快速紧缩,经济增长速度与贷款增长速度不相适应,贷款增幅逐年减弱。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建立高效运转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金融创新,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加强金融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立草为业发展草食家畜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草产业对生态环保的意义、开拓“绿色”蛋白质饲料的新途径、提高光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等方面论述了发展草产业的必要性以及草产品在我国的广阔市场、草食家畜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特殊功能和重要地位,阐明以草产业发展草食家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对斗南的鲜切花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各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依据SWOT矩阵分析所得结论,确定了斗南鲜切花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科技含量、进行管理体制创新为主,开发特色鲜切花资源与开拓特色旅游市场并举,构建多层面信息体系应对外部竞争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该研究介绍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江西省茶产业发展具有茶叶品牌意识不断加强、良种化日趋明显、茶叶价格和品种结构日趋合理等优势.从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经济水平、消费者偏好等4个方面分析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策略:以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建立清洁化加工技术体系;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茶品.  相似文献   

15.
陈薇  王良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410-6412
为了优化河北省枣产业市场结构,促进河北省枣产业发展,运用哈佛学派SCP分析范式,从枣产业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市场壁垒3方面入手分析河北省枣产业市场结构.结果表明:枣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粗加工企业进退壁垒低,精深加工企业进退壁垒高.据此提出优化枣产业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扩大枣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推动枣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提高枣精深加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出台激励政策,完善质量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甘孜州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备发展农业的基底条件,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经济与社会等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为更好地发展甘孜州的绿色农业,针对甘孜州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利用耗散结构理论,从新视角对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进行研究。在对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耗散结构与熵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减少熵增,引入负熵流的对策措施,促使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朝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的途径、技术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229-3238
草原是中国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面积近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资源,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带。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中国草原面临严峻的生态退化、植被生产力衰减、草畜矛盾突出、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生态和生产功能均严重下降,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性区域之一。系统地、可持续地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有效提升草原生态和生产功能,是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挖掘草原生产潜力主要有三方面途径,一是进行退化草原恢复,提高草原生产力;二是进行旱作栽培草地建设;三是发展高效草业。针对不同类型退化草原,采取自然恢复、优化利用、人为改良等改良与恢复措施,可加速退化草原恢复进程,并提高退化草原生产力20%—30%甚至40%—50%。在半干旱区由于水土资源的限制,应重点发展以粮改饲为主的旱作栽培草地,以挖掘本土牧草优异资源为主,选育和扩繁抗旱、抗寒、耐牧型牧草品种,研发和应用旱作草地栽培技术、收获加工技术、土壤保育及耐旱材料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旱作栽培生产效率,可提高生产力2—3倍。在区域水资源条件较好且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如按提高生产力10—20倍计,每年可增加饲草1.5×10~7—3×10~7 t,可解决2×10~6—4×10~6 hm~2草地的优质饲草的生产问题。为保障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挥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长效驱动作用,紧紧把握推进方式转变,在草畜平衡的范畴中鼓励草地优化利用,以不断挖掘政策效益和可持续挖掘草地的第一性生产潜力和第二性生产力;二是建议和实施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研发计划行动。重点开展天然草原饲草生产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半农半牧区高效草牧业技术模式和示范,突破生产饲草生产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水土生物等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约草畜结合的饲草质量差、调制利用差、转化效率差的技术难题,综合提高饲草转化利用效率。三是建立不同类型区现代草业大示范区。针对不同草地类型的特点和面积进行战略布局,建立区域性的大示范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四是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建立多元主体综合体形式运作市场,助推草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任雅彤  杨兴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15-15917,15938
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特点,从要素条件、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政府和机遇6个方面对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合理化建议:政府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集中扶持畜产品加工业,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聚集效应;企业方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有关地方开展土地整治促进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为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贵州省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贵州省近年来有效运用土地整治平台,通过建设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增加贫困地区农民就业、促进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加强了生态保护、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通过优化用地结构保证了扶贫开发的用地需求。但是,土地整治在促进扶贫开发中也存在诸如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项目管理滞后实际需要、激励政策尚未形成体系和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和不足,需要在脱贫攻坚中予以重视和解决。建议针对前述问题找准定位并精准施策,需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健全激励政策体系和做好相关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0.
结合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从优势、劣势2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紧紧依托扶持政策、生态环境、原料物产、产业基础等优势,努力克服资金支持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网络营销滞后等问题,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精品战略、健全网络营销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