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绿芦笋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芦笋根茎为原料,制得绿芦笋绿茶和发酵茶,利用GC-MS对芦笋茶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解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绿芦笋绿茶分离鉴定出22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74.56%)、酮类(9.16%)、醇类(8.19%)、吡喃类(3.90%)、萘类(1.82%)、酯类(1.54%)、酚类(0.83%)化合物。绿芦笋发酵茶鉴定出23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74.37%)、酮类(16.87%)、醇类(5.51%)、酚类(1.34%)、酯类(0.79%)、羧酸类(1.12%)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是芦笋茶的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桑椹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呈紫黑色的桑果为试验原料,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桑果中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铜(Cu)八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桑椹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并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突出特点。为桑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比较漳州地区产的蕲艾(Artemisia argyi var. argyi ‘Qiai’)、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及黄金艾(Artemisia vulgaris)挥发性成分。运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对测定成分进行比较。经GC-MS分析得知,蕲艾含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91.40%,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02%,含量较多的为桉叶油醇(73.56%)、邻伞花烃(4.94%)、樟脑(3.65%)、α-蒎烯(3.41%)、樟烯(2.66%)、侧柏醇(2.41%)、4-己烯基乙酸酯(1.95%)、石竹烯(1.83%)、β-蒎烯(1.49%)及异松油烯(1.15%)。五月艾含1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8.91%,倍半萜类化合物占31.22%,含量较多的为蒿酮(50.29%)、石竹烯(15.56%)、大根香叶烯D(9.05%)、α-蒎烯(7.57%)、蒿醇(3.75%)、侧柏酮(3.49%)、4-己烯基乙酸酯(2.29%)及β-长叶蒎烯(1.60%)。黄金艾含1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77...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森林蔬菜资源缺少全面而系统的量化评价基础以推荐开发利用种类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森林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构建了评价模型,并对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的40种常见森林蔬菜进行了评价和筛选。[结果]结果表明:森林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受风味口感(0.184)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驯化技术(0.148)、营养成分(0.104)和采食时间(0.104)、适应能力(0.088)、利用现状(0.074)和资源总量(0.074)、保健价值(0.057)和食用风险(0.057)、繁殖特性(0.049)、食用部位(0.033)、生活型(0.027)。经筛选,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马兰头(Aster indicus)、牯岭野豌豆(Vicia kulingiana)、棘茎楤木(Aralia echinocaulis)等7种森林蔬菜被评为I级,具有优良的综合特性,可作为优先开发利用对象;大叶臭花椒(Zanthoxylum myriacanthum)、清风藤(Sabia japonica)、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野蔷薇(Rosa multiflora)等8种森林蔬菜被评为IV级,可暂不考虑开发利用。[结论]本研究可为森林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梁进 《茶业通报》2013,(1):18-21
天然富硒茶中除含硒元素外,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本研究采用ICP-AES法测定湖北恩施和安徽石台两个不同产地的富硒茶中铝(Al)、钙(Ca)、铜(Cu)、铁(Fe)、镁(Mg)、锌(Zn)、砷(As)、镉(Cd)、锰(Mn)、镍(Ni)、铅(Pb)和硒(Se)等十二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天然富硒茶中各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的Ca、Se等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富硒茶中的矿物质含量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热杀菌是当代一类崭新的技术,它既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有利于保持原料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介绍了超高压杀菌(UHP)、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PEF)、脉冲强光杀菌(PSL)、微波杀菌(MW)、放射线杀菌(RADIATION)、臭氧杀菌(OZONE)、生物保藏(Bio-conserve)和膜分离(FilmSeparation)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糯米糍荔枝皮、肉、核中钾(K)、镁(Mg)、铁(Fe)、锌(Zn)、锰(Mn)、铜(Cu)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糯米糍荔枝中各元素含量丰富,而且荔枝皮中各元素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菲油果自然越冬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菲油果的抗寒特性,以引种的Coolidge和Mammoth 2个菲油果新品种成熟叶为试验材料,在自然越冬低温环境条件下,对不同低温条件下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品种的菲油果叶片的电导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自然越冬过程中不同品种的菲油果的游离脯氨酸(Pro)呈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内的保护酶(SOD、POD)都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增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菲油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温度间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花瓣衰老是观赏园艺植物具有经济价值的重要性状。为了解文心兰衰老花瓣的转录组学特征,挖掘参与调控文心兰花瓣衰老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对盛开期(E)、衰老初期(F)和衰老期(G)的文心兰切花花瓣进行RNA测序。测序序列经组装拼接后,共获得48 661个Unigenes,在NR、NT、SwissPort、KEGG、COG、InterPro、GO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34 922 (71.77%)、26 286 (54.02%)、23 134 (47.54%)、25 678 (52.77%)、14 483(29.76%)、25 580 (52.57%)和9 103 (18.70%)条Unigenes。经表达量比较,在盛开期(E)和衰老初期(F)之间获得差异表达基因3 914条,衰老初期(F)和衰老期(G)之间获得差异表达基因1 579条。经GO功能富集分析,花瓣盛开期(E)和衰老初期(F)共有3 914、衰老初期(F)和衰老期(G)之间共有1 579条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参与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个功能组。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盛开期(E)和衰老初期(F)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18个代谢通...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稳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等分析方法, 对1999 ~ 2001年度甘肃省啤酒大麦新品种(系)联合区域试验12个参试品种的3年16 点次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参数(ai)、变异系数(CV)、高稳系数(HSC)值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回归系数(b)与其他3种方法分析结果有差异。甘啤4号、垦啤2号的稳定性参数(ai)、变异系数(CV)、回归系数(b)、高稳系数(HSC)值均较小, 说明这两个品系的高产稳产性好;将4种方法结合更能准确地反映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采用稳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等分析方法, 对1999 ~ 2001年度甘肃省啤酒大麦新品种(系)联合区域试验12个参试品种的3年16 点次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参数(ai)、变异系数(CV)、高稳系数(HSC)值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回归系数(b)与其他3种方法分析结果有差异。甘啤4号、垦啤2号的稳定性参数(ai)、变异系数(CV)、回归系数(b)、高稳系数(HSC)值均较小, 说明这两个品系的高产稳产性好;将4种方法结合更能准确地反映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1.
<正>1红葡萄酒发酵的质量及对容器的要求1.1葡萄酒发酵质量要求(1)色泽明亮,色素稳定;(2)香气好,味正;(3)单宁酸饱满度好,不涩,有平滑、厚实的口感。1.2对发酵容器的要求(1)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符合卫生要求;(2)利于色素、单宁酸等物质的扩散和均匀;(3)温度、液位可控;(4)取样、入料、出酒、出渣、清洗方便。  相似文献   

12.
非热杀菌是当代一类崭新的技术,它既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介绍了脉冲强磁杀菌(PSM)、紫外线杀菌(UV)、超声波杀菌(USW)、高能射线杀菌(HER)、低温真空蒸汽杀菌(LTVS)、动态超高压杀菌(IHP)、活性包装(AP)、栅栏技术(HurdleTechnology)和化学消毒剂(ChemicalDisinfec-tion)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地利用黄秋葵种质资源,给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0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31个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指标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秋葵植物学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茎色、茎表面、叶色、果色呈同一对应关系。叶姿越直立的,其叶型多为浅裂叶或全叶,花冠中等偏小,种子形状多是圆形;反之,叶姿下垂的,叶型多为深裂叶,花冠较大,种子多为扁圆形、肾形。(2)黄秋葵的生物学特性多样性丰富,存在广泛变异,其变异系数排序为:种子产量(72.51%)果数(43.84%)叶柄长(40.84%)果长(36.95%)第1朵花开花天数(28.22%)叶片长度(22.69%)叶片宽度(21.28%)分枝数(21.05%)株高(20.99%)开花天数(18.14%)出苗天数(16.96%)生育天数(8.97%)花瓣数(2.57%)。(3)黄秋葵生物学特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黄秋葵种子产量与叶柄长度、果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开花天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49、0.46、0.39、0.37。开展黄秋葵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黄秋葵种质的鉴定、评价及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广泛种植的甜瓜杂交种‘金蜜6号’和杂交新品种‘南疆蜜1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SSR)检测技术,选取18对甜瓜多态性丰富的SSR核心引物进行纯度和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金蜜六号’和‘南疆蜜1号’在18对SSR核心引物筛选中均获得多对特异性引物,表现出多态性条带,可以用来鉴定种子纯度,‘金蜜六号’种子的纯度为97.87%,特异性引物:SSR12833(A)、CMBR052(C)、ECM147(I)、CMBR002(K)、CM26(L)、MU9175-1(M)、MU5554-1(N)、SSR00398(O)、TJ10(Q)、CMBR154(R),其中,编号C、I、K、N、O引物条带清晰,特异性强;‘南疆蜜1号’的种子纯度为97.56%,特异性引物:SR12833(A)、CMBR097(F)、MU4104-1(G)、NR38(H)、ECM147(I)、CMBR002(K)、MU9175-1(M)、MU5554-1(N)、CMBR154(R),其中,编号F、G、H、I、N、R引物条带清晰,特异性强。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SSR分子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保大麦14号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旨在为保大麦14号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依次为:有效穗数(0.7536)、穗实粒数(0.5539)、茎蘖总数(0.4321)、株高(0.0639)、千粒重(-0.1239)、基本苗(-0.2581);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是:有效穗数(0.6782)、茎蘖总数(0.2416)、千粒重(0.1184)、穗实粒数(0.0165)、株高(-0.1316)、基本苗(-0.3606)。提出了保大麦14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施足底肥、早灌出苗水,保证适宜基本苗;及时灌分蘖水、抽穗杨花水,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穗实粒数;适时灌灌浆水,保证适当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森  刘拉平  贾礼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334-334
以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80个组分,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 93.83%。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25.58%)、(R)-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13.38%)、β-月桂烯(6.92%)、γ-松油烯(4.76%)、β-水芹烯(3.81%)、芳樟醇(3.35%)、à,à,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3.28%)、(E)-罗勒烯(3.04%)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青色和紫色贝壳的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紫色梨形环棱螺贝壳中铁(Fe)、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青色贝壳。青色贝壳中钾(K)、镁(Mg)、锰(Mn)的含量显著高于紫色贝壳,钠(Na)、锶(Sr)、锌(Zn)元素含量在两种壳色贝壳中差异不显著。贝壳中Fe含量和K、Mg、Mn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Sr、Z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K、Mg、Mn、Na的四种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种质构成可通过追溯其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来估计。本研究搜集1923—2005年全国育成的1 300个大豆育成品种系谱资料, 追溯其祖先亲本, 计算每一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贡献值, 并分析其种质的地理来源及其年代演变特点。结果表明, 全国1 300个大豆育成品种来源于670个细胞核、344个细胞质终端祖先亲本, 其地理来源按国内I、II、III、IV、V、VI生态区和国外归类, 地理来源不详的另归一类, 相应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5.44 (49.77) %、23.23 (26.31) %、7.33 (9.62) %、4.40 (4.62) %、0.87 (1.08) %、0.55 (0.77) %、17.75 (7.00) %和0.45 (0.85) %; 各生态区育成品种的核(质)种质主要来自本区祖先亲本。近十年(1996—2005)全国育成的592个品种中, 国外、VI区和地理来源不详者祖先亲本核(质)贡献率分别增加了11.96 (8.85) %、0.89 (1.07) %和0.22 (0.62) %, I、II、III、IV和V区祖先亲本核(质)贡献率分别下降了7.83 (4.22) %、3.66 (6.13) %、0.66 (0.34) %、0.64 (0.41) %和0.27 (0.12) %; 归纳出了这期间育成品种的46个重要祖先亲本; 各生态区间种质交流虽有增加, 但所在区种质仍占绝大部分。整体上说, 十年来我国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地理来源有所增宽, 但仍主要局限在本生态区,为了拓宽未来品种的遗传基础需进一步加强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滴灌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45为材料,自初花至吐絮设置常规滴灌(I500)和有限滴灌(I425) 2种处理,每种滴灌模式下设低(D12)、中(D24)和高(D36)3个种植密度,分析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等变化。结果表明,与I500相比,I425将LAI到达顶峰的时间推迟至盛铃期并延缓了盛铃期以后的叶片衰老,显著提高了盛花期至吐絮期NAR,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IWUE。在I500条件下,LAI、CGR、BGR、NAR、总生物量(TDW)、铃生物量(BDW)、总铃数(BN)、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以D24较高,D12最低;I425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D36最高。籽棉产量以I500D24、I425D36较高,IWUE则以I425D36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籽棉产量和IWUE与BN、RVR呈显著正相关,IWUE与NAR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盛花期至盛铃期较快的群体生长速率、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以及较多的干物质持续向棉铃的供应,是I425D36提高产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摘 要:以夏威夷引进澳洲坚果品种Ikaika(333)为试材,进行其早期生长量、产量、品质和抗风性等研究,结果表明: Ikaika(333)与Kau (344)、Own Choice (O.C) 、Makai(800) 和Keauhou (246)初期的株高、径围、冠幅生长量指标间差异不显著。Ikaika(333) 的初产期产量极显著高于(品比区)或高于(国内主要试种区)品种Kakea(508)、Keauhou (246) 、Kau (344)、Makai(800),显著高于(品比区)或低于(国内主要试种区)品种Own Choice。与国外主产区相比,品种Ikaika(333)的平均单株产量接近南非的,低于澳大利亚与美国;但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南非,与澳大利亚的水平基本相同,略低于夏威夷。Ikaika(333)的果仁均重、出仁率和果仁含油率均达到国外主产区夏威夷及澳大利亚的水平。在风力7~11级的情况下,Ikaika(333) 的抗风性显著低于品种Own Choice (O.C) ,显著高于品种Makai(800),与品种Keauhou (246)和Kau (344)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