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儒麦1号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产量构成有不同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设计播期、播量主副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儒麦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对产量、产量三要素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得出,播期为10月8日与10月15日的两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其他播期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从而总结出该品种在在鲁西南地区儒麦一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8~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5万~20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2.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适宜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鲁原502的高产潜力,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栽培技术指导,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鲁原50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鲁原502的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提高;不同播期对千粒重影响较大,其次为公顷穗数,而对穗粒数影响较小;随着播量增加,鲁原502的产量逐渐提高,公顷穗数先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下降;播量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鲁原502在济南及周边区域的适宜播期为10月4~12日,适宜播量(基本苗)为225.0万~270.0万/hm2。鲁原502获得高产,首先要做到适期适量播种,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同时穗粒数和千粒重应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播期播量对阜阳地区烟农515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方法]在阜阳毛桥村和中北村开展烟农5158小麦品种6个播期(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10月25日)3个播量(180万、240万、300万苗/hm2)试验,调查株高、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结果]播期和播量对烟农5158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10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10月5日播种的次之,10月15日后播种的产量显著降低;同一播期,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潮土产量高于砂姜黑土。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同一播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砂姜黑土与相应潮土间在产量三要素方面差异不明显。同一播期,播量越大,植株越高;同一播量,播期越早植株越高;砂姜黑土株高比相应潮土矮,播期越早株高差异越小。[结论]烟农5158在当地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适宜播量为240万苗/hm2,这可为烟农5158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5.
栽培措施对周麦23号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措施,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播量(X2)、追肥量(X3)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3号的株高主要受播期影响,在10月21日播种时,株高最低(80.7 cm),10月10日播种植株最高(90.27 cm)。产量主要受播期、播量和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建立的产量模型:Y=10 660.49-520.18X1-233.93X3-166.38X22+237.56X2X3,在10月10日播种,216万苗/hm2基本苗,追肥量225 kg/hm2时,预测产量将达最大值,为12 161.91 kg/hm2。播量和追肥量与周麦23号穗数和穗粒数分别表现为二次曲线和线性关系,而千粒重同时受播期、播量和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周麦23号的沉降值、揉混仪峰宽、8 min带宽均受播期和追肥量互作影响,和面时间受播期、播量与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建议周麦23号在高肥水地块于10月13日播种,基本苗216万~270万苗/hm2,于拔节期追施尿素225~255 kg/hm2,若遇暖冬年份,播种期可适当推迟,增加播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的产量构成有不同的影响。播期对济宁16的产量影响很大,不同播种量对济宁16小麦群体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播期处理对济宁16小麦群体影响较播量处理更大,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做到适期播种。在鲁西南地区,济宁16适宜播期为10月5-2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3万-18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品种济研麦7号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济研麦7号在10月15日-10月20日之间播种,播量在187.5-225kg/hm2之间,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顺应当前气候变化,实现鲁西南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以该区小麦主栽品种泰农18(大穗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9月27日、10月3日、10月9日、10月15日、10月21日)和播量(基本苗数量120万株/hm~2、240万株/hm~2、360万株/hm~2)对该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播量增大而增多;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二者均随播量增大而减少。鲁西南地区泰农18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适宜基本苗数量为240万株/hm~2,其中,最佳播期与播量组合为10月9日播种、基本苗数量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为试材,研究其在鲁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和穗数先增后减,穗粒数逐步递减;随播量加大,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在2011~2012年度气候条件下,最适宜播期是10月7日,济麦22最适播量(基本苗)是180万株/hm2,泰农18是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豫南冬小麦播期与播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豫南冬小麦播期播量试验综合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成产三因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成产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种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和后期倒伏,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豫南冬麦区的适宜播期、播量,半冬性品种以10月11—18日为宜,合理基本苗为210万根/hm2左右;弱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宜,合理基本苗为240万根/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系凤台9606播期与播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度对小麦新品系凤台9606播期与播量和最优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以10月22日、播量以基本苗270万苗/hm2组合产量最高,其产量构成因素为427.4万穗/hm2、穗粒数为42粒、千粒重43g。  相似文献   

12.
以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济麦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千粒重受群体大小影响较大。播量对济麦4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大,对穗粒数的影响小。济麦4号适宜播期以10月10—15日为最佳,播量以115 kg/h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播期播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播种量对小麦群体虽有一定调节作用, 但播期影响更大,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做到适期播种.在鲁西南地区, 济宁16适宜播期为10月5~20日, 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666.7m2基本苗13万~18万为宜,依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14.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15.
以大穗型(01-35、8355)、中间型[6200(8)、4133-2]和多穗型(988044、02-48)3种类型的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不同类型品种(系)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15日,中间型、多穗型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5日;播期对穗数的影响差别最高可达15%以上,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差别均在13%以下;播量对其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别均在5%以下。3种类型品种小麦均以中、高密度播量较高,播期对超级小麦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本试验。试验设9个播期播量处理,两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有所延迟;同一播期内,亩群体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株分蘖、次生根减少。同一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越冬群体逐渐变小;播期相同时,不同播量对生育时期没有影响。但随着播量增加,亩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千粒重下降;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亩穗数、穗粒数下降,千粒重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百农207于10月17日播种产量最高,适宜亩播量为12 kg,但随着播期的推迟,适当增加播量也可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泛麦5号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泛麦5号播期播量的研究表明:10月2日至11月6日,随播期推迟,苗高、叶龄、分蘖、次生根、单株鲜重都明显减少,有效穗略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产量三要素协调能力明显增强,产量差异不明显。在150~450万/hm2播量范围内,随播量增加,苗高、叶龄变化不大,分蘖、次生根和单株鲜重变化比较明显,有效穗明显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减少,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最佳播量为75~225万/hm2基本苗。不同播期的最佳播量为:10月上旬75万/hm2,10月中旬150~225万/hm2,10月下旬150~300万/hm2,11月上旬375~45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在冀中南地区适宜播期内的最佳播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个播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与产量情况。研究表明,石农086在当地适宜播期的末期(10月13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225.0 kg/hm2,适期播期中期(10月8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87.5 kg/hm2,适期播期前期(10月5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65.0 kg/hm2。该品种对播量的适应性广,自身调节能力很强,无论播量大小都能达到7 500 kg/hm2的高产水平。其最佳产量结构应该为:单位面积穗数690万~705万穗/hm2、穗粒数32~33粒,千粒重44 g左右。  相似文献   

19.
国麦1号播期播量对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2002-2003年度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安排了国麦1号播期、播量裂区试验,对其群体结构指标、幼穗发育、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年度生态条件下,国麦1号的幼穗发育进程略晚于豫麦49。不同播期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影响不大,对千粒重影响明显,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播量对产量、穗数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对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河南省中部地区种植,可掌握在10月6日左右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50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还对小麦越冬及返青期的分蘖生长至关重要。本试验以镇麦12和镇麦15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播期、播量和施肥策略协调栽培方式对苏南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高产小麦的茎蘖动态、单茎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位面积成穗数,但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产量低于适期播种条件下的产量。推迟播期会降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终产量显著低于适期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综合分析,2个品种“11月8日播种+12 kg/亩播种量+对应氮肥运筹”,是苏南沿江地区镇麦品种量质效协调栽培的适宜组合。试验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镇麦12比镇麦15容易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