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油杉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威信油杉 (新种 )KeteleeriaweixinensisL .L .DengetW .Q .Zhangsp .nov .本种与云南油杉 (K .evelynianaMast.)相似 ,但不同的是本种种鳞为卵状三角形 ,平展 ,边缘不向外反曲 ,全缘 ;种子连同种翅较种鳞为短 ;种翅边缘微波状 ;叶长不超过 3cm而易于区别 .常绿大乔木 ,高达 30m ,胸径达 1m .树皮暗褐色或灰褐色 .枝条较粗 ,开展 ,1年生枝条浅黄色、黄褐色 ,无毛 ;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 ,条形 ,上面光绿色 ,长 2~ 3cm ,宽 0 .2~ 0 .3cm ,先端圆钝 ,基部楔形 ,边缘向下反…  相似文献   

2.
威信油杉(新种) Keteleeria weixinensis L.L.Deng et W.Q.Zhang sp.nov。本种与云南油杉(K.evelyniana Mast.)相似,但不同的是本种种鳞为卵状三角形,平展,边缘不向外反曲,全缘;种子连同种翅较种鳞为短;种翅边缘微波状;叶长不超过3 cm而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3.
云南油杉 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是西南地区主要用材林和风景林的一个树种,受多种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生长和自然更新。通过多年的研究,已知为害该树种的害虫有4目10科16属17种。其中种实害虫3种,食叶害虫4种,枝梢害虫5种,刺吸害虫4种,蛀干害虫1种。作者对10种发生较普遍的害虫的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为了便于识别,本文分别编制了成虫和幼虫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在昆明温泉新发现的-种云南油杉枝锈病(Peridermium keteleeriae-evelynianae Zhou et Chen),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新病害。从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点、超微结构、核染色结果等方面与昆明被包锈(Peridermium kunmingense Jen)所引起的云南油杉枝干锈病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云南油杉的一种新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明温泉新发现的一种云南油杉枝锈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新病害。从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点、超微结构、核染色结果等方面与昆明被包锈所引起的云南油杉枝干锈病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新发现的一种病害——油杉枝瘤病,它是云南省中部云南油杉林内常见的一种重要病害,由王氏油杉盘针孢(Libertella wangii Ren et Zhou)所引起。受害林木在枝条上形成肿瘤,幼树主干上也有发生。肿瘤略呈球形,常包围枝条,大的肿瘤直径可达20cm。病原菌菌丝体在肿瘤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成熟时表皮开裂,遇潮湿天气,从表皮裂隙中逸出橙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籍雨滴飞溅和气流传播。从嫩枝顶芽侵入。受害幼树应加以清除,必要时可在春末夏初喷撒杀菌剂以保护幼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新发现的一种病害——油杉枝瘤病,它是云南省中部云南油杉林内常见的一种重要病害,由王氏油杉盘针孢(Libertella wangii Ren et Zhou)所引起。受害林木在枝条上形成肿瘤,幼树主干上也有发生。肿瘤略呈球形,常包围枝条,大的肿瘤直径可达20cm。病原菌菌丝体在肿瘤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成熟时表皮开裂,遇潮湿天气,从表皮裂隙中逸出橙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籍雨滴飞溅和气流传播。从嫩枝顶芽侵入。受害幼树应加以清除,必要时可在春末夏初喷撒杀菌剂以保护幼树。  相似文献   

8.
青杨叶锈病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小黑杨1、2、3年生苗的圃地内设置固定样地,用孢子捕捉法,期矩法,回归预测法,灰色理论预测法和数量化模型I预测法,连续4年对病害的发生期,发生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病害流行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关系密切,当平均气温18-22℃、平均相对湿度65-75%,降雨量为80mm以上时发病严重;利用10d前的病情指数和对庆的气象因子,建立了预测数学模型,以病因进行短期预测,经实际检验,可靠性达72-99%  相似文献   

9.
童清  潘涌智  贾平  任腾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22-16023,16026
[目的]研究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云南省楚雄州的空间分布型。[方法]2008~2009年在楚雄州云南油杉林内对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进行抽样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确定。[结果]样地调查结果表明,植株的不同方位受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危害程度不一样;聚集度指标法及回归分析法均表明: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楚雄云南油杉林内呈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m*-m模型分析表明该虫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种群,且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在云南楚雄州林间抽样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D isc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油杉属8个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用数量分类中的系统聚类方法对油杉属8个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把8个种分为3个类群,6个种,归并了2个种.其中:油杉、江南油杉为一类群,铁坚油杉、黄枝油杉为一类群,云南油杉、旱地油杉为一类群,铁坚油杉与青岩油杉归并为同一物种,云南油杉与蓑衣油杉归并为同一物种,推断旱地油杉为云南油杉的生态变种,从分子水平上论证了油杉属各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红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松松针锈病是分布广、发病重的长年流行病。人工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结果证明病原菌是升麻鞘锈菌(Coleosporium cimicifugatum Th(?)m.),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的寄主是红松[Pinus koraeinsis],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寄主是升麻(Cimicifuga foetide)、单穗升麻 (C.simplex)、燕尾凤毛菊(Saussurea serrata)、东北燕尾凤毛菊 (S.serrate var.amureinsis)、北凤毛菊(S.discolor)和卵叶凤毛菊(S.grandifolia)等六种植物,夏孢子有再侵染力和交互侵染力。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松针锈病与寄主叶绿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健株松针与松针锈病的病株针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病级1年生针叶的叶绿素含量无大变化。2年生针叶在病Ⅲ-Ⅳ级时,叶绿素总量呈上升趋势,病Ⅳ级以上时下降。不同病级3年生针叶叶绿素总量随级增高而下降,而未发病针叶叶绿素总量则在病Ⅱ,Ⅳ级时呈上升趋势,与2年生针叶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在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樟子松人工林内,大面积针叶枯黄早落,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结实。经人工诱发病害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该病害是由沟小散斑壳菌(Lphodermella sulcigena(Rostr.)H(?)ha)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讨论了(Lophodermella sulcigena)与松生壳蠕孢菌(Hendersonia acicol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樟子松松叶锈病发生严重,主要危害造林后苗木,幼树。用樟子松松针上的春孢子向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叶片上接种获得成功,用带有冬孢子堆的白头翁病叶挂在樟子松松针上接种,也获得阳性反应。因此鉴定在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松针锈病的病原菌为白头翁鞘锈菌,其转主寄主为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室内抑制春孢子萌发试验,以百菌清和DT杀菌剂效果最好。用五二扑和扑草净都能杀死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的地上部  相似文献   

15.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芽锈病是我国北方林区新发现的病豁。为害苗木、幼树和大树的顶芽和侧芽,严重影响苗木质量和人工林的正常生长。其病原菌为伏鲁宁金锈菌(Chrysomyxa woroninii Tranz.)。病菌以菌丝在病芽内越冬后,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病枝芽枯死,发病期仅30d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云杉叶疫病。在国外许多其他地区,这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病害,英国、欧洲、北美洲及日本均有报道。这一病害也发生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部的丽江云杉及其变种上,是由一种根球壳孢菌(Rhizos pharera kalkhoffia Bubak)所引起。每年春末夏初,染病针叶表现褪绿, 然后转呈紫褐色、枯死,于秋季脱落。病原菌在染病针叶上产生小形、黑色、有柄的分生孢子器,从气孔伸出表面,排列成形。分生孢子器内含有椭圆形至卵形、无色、单细胞的分生孢子。严重感病的观赏树木可在春季喷撒波尔多液数次,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对寄生于云南油杉上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s kikuchii Mats)幼虫的平均每株虫数作出准确估计,同时又能降低抽样调查的难度和节省人力和时间,本文采用云南油杉最下一个主枝的幼虫数作为辅助因子x,用回归方法求算出云南油杉的整株幼虫数,得最下一个主枝的平均虫数x^-与整株平均虫数y^-之间的回归方程:y^-=1.94 10.51x^-.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并经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证明上述回归关系极显著,可用于指导实践。文中还给出了最适抽样单元数。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89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林场,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Litv.)松针上的春孢子向健康的黄药(Phelledendron amurenseRupr.)和紫花铁线莲(Clematis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叶片人工接种成功。用人工接种所产生的夏孢子向相同寄主植物接种后,再次发病并产生夏孢子。由此证明阿城市料甸林场樟子松松针锈病菌(Cleosporium clematidis Barcl.)的转主寄主为紫花铁线莲和黄药,病原菌种应为铁线莲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ma(?)idis Barcl.)。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我校在小麦叶锈病研究中的发现,从小麦品种和叶锈菌的相互作用,对小种鉴定和品种抗病性测定,毒性的个性和共性,毒力的强弱与小种消长的关系,毒性的专化性和寄主范围,毒性的地区性和品种的抗病性等方面作了辩证的分析。指出今后研究锈病应有群体观点,因为小麦品种和叶锈菌是以群体对群体起相互作用的。用传统的方法研究锈菌的生理分化,不仅鉴别寄主的有用性是局限的,並且同一小种的不同菌株的毒性不一定相同,任意选一菌株测定品种的抗病性,並且研究的是个体品种与个体菌株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片面性,把在局限情况下测定的抗病品种推广到自然间锈菌群体中去,就很容易发生抗病性“丧失”问题。今后研究锈病应有生态观点,因为小麦品种锈菌及其相互作用无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锈菌群体的毒性不一定相同,培育抗病品种应注意农业生态系的特殊性。今后研究锈病还应有进化观点,因为小麦品种和锈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共存和共同进化的,应该从遗传学角度来研究锈菌的适合度和小麦品种抗性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