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着重探索了南阳玉米中低产田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方法比例,分析了不同施用标准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施肥方案,为南阳玉米中低产田科学施用氮肥、提高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肥施氮量对甘蔗苗期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甘蔗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依据。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采用网室微区盆栽试验方法,设基肥施用15N标记的尿素5 g/盆、2.5 g/盆及1.5 g/盆3个处理。结果表明,苗期甘蔗全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总量及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氮肥利用率却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施氮量明显影响氮素在甘蔗植株体内及不同土层的分布;苗期甘蔗主要吸收20~40 cm尤其是20~30 cm土层的氮素。甘蔗基肥施用氮肥应考虑适宜的量和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P、K、Si肥对玉米苗期抗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突破常规只重施N、P、K肥的情况,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P、K、Si肥在玉米苗期低温环境下进行盆栽试验,再通过室内分析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不同的肥料水平对玉米苗期各项抗寒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并且氮肥含量固定时,施用P肥,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逐渐增强,可以减少细胞膜透性,增加干物重;施用K肥可以降低电解质的平均渗出率,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而Si肥能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绝对电解质渗出量。从而得出不同用量的磷肥、钾肥和硅肥对玉米可以起到抗寒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有机态硒(Se-Met)对水稻吸收、积累硒的影响,明确以酵母硒作为有机硒源对提高植物富硒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施用有机硒后,植株不同部位吸收、积累硒能力不同,按照叶、茎、穗顺序逐渐降低;植株中硒积累量以孕穗期施用高于苗期喷硒;籽粒中硒积累量以抽穗期施用最高,苗期喷硒最低;水稻籽粒中硒含量以稻壳中最高,是大米中硒含量的1.1~4倍左右;不同用喷施量表明,有机硒用量120 g/hm~2更有利于籽粒中硒的积累。有机硒作为一种外源硒,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硒营养的需求,提高籽粒中硒的富集。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高海拔山区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食粒豌豆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采用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分别研究播种时施用有机肥、苗期浇施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或(和)磷酸二氢铵对食粒豌豆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施用45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与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组配在中、高海拔点对食粒豌豆枯萎病、褐斑病有很好的防控效果,枯萎病最高防效为100%,褐斑病最高防效为48.23%,但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白粉病没有防控效果;施用4500~90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与苗期追施2次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组配对食粒豌豆有增产效果,高海拔点最高增幅为25.55%,中海拔点最高增幅为19.71%。综合两地试验结果,施用45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2次全水溶性有机肥作追肥处理具有控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下硅素对玉米苗期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分胁迫下硅素对玉米苗期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利用水分与硅肥的耦合效应,通过试验分析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性状指标。结果得出,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随着施用硅素的增加,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在同一单硅酸浓度条件下,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表明施用硅素可以缓解玉米苗期水分胁迫的逆境,在相对含水量为75%,施用0.266 g/kg的单硅酸时玉米生长最好;在相对含水量为45%,施用0.133~0.266 g/kg单硅酸后,显著增强了玉米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吸收、积累有机态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有机态硒(Se-Met)对水稻吸收、积累硒的影响,明确以酵母硒作为有机硒源对提高植物富硒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施用有机硒后,植株不同部位吸收、积累硒能力不同,按照叶、茎、穗顺序逐渐降低;植株中硒积累量以孕穗期施用高于苗期喷硒;籽粒中硒积累量以抽穗期施用最高,苗期喷硒最低;水稻籽粒中硒含量以稻壳中最高,是大米中硒含量的1.1-4倍左右;不同用喷施量表明,有机硒用量8 g.亩-1,更有利于籽粒中硒的积累。有机硒作为一种外源硒,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硒营养的需求,提高籽粒中硒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甘蔗应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蔗上进行氨基酸多元叶面肥施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多元叶面肥能够促进甘蔗生长,具有增产增糖增效的作用;各处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以氨基酸浸种6小时加苗期喷施3次效果最显著,增产达到112.79t/hm2,比对照增加16.62%,增加收入4096元/hm2。综合分析,建议施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采用浸种与叶片喷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益农 《种业导刊》2009,(1):24-24
硼肥是影响油菜开花泌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油菜的定期缺硼试验(与全生育期供硼的正常产量相比)表明,苗期缺硼,减产9.3%,薹期缺硼,减产46.3%;花期缺硼,减产55.5%;结角期缺硼,减产46.3%。苗期影响较小,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大,尤以花期较明显。苗期和薹期喷施硼肥是两次关键时期,通过常规施用英国CMI有限公司生产的红A硼TM后,苗期、花期长势良好,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遵205为试验材料,以单产800kg/667 m2为目标产量,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所吸收的养分量N为2.5 kg,P2O5为1 kg,K2O为2.5 kg,为施肥标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其产量明显高于对照,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施用氮肥能提高遵205的产量;同时在同等施氮的条件下,以苗期施用12%,拔节到10叶期施用64%,吐丝期施用24%的效果为最好,比对照增产12.29%.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玉米新品种安单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追施氮肥总量与施用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1)氮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2)施肥方式的影响达极显著差异,且以主攻喇叭口期(苗期1/4、喇叭口期1/2、乳熟期1/4)对安单3号的增产效果显著;(3)施用穗粒肥有利于玉米后期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以稻田免耕油菜为材料,设计不同的除草剂施用次数处理,研究和分析了稻田免耕油菜施用除草剂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免耕条件下,油菜苗期和抽苔期用除草剂盖草能喷施1次,都对免耕油菜田间杂草起到了很好的消除效果,免耕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都有明显的改善和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对于促进免耕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发育,促进后期籽粒灌浆,改善免耕油菜产量三要素结构之间的矛盾,对于提高免耕油菜产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虽然施用两次的效果更高,但两次施用与否,对免耕油菜的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因此,在很多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在苗期施用1次即可;苗期喷施除草剂处理是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使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发展态势,提高了小麦在苗期的根冠比,提高小麦旗叶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叶面积指数,且能使叶绿素下降缓慢,延缓旗叶的衰老,从而达到旱地小麦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钾肥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问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单独施用速效钾肥、控释钾肥以及两者配合施用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棉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倒四叶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质量,促进棉苗的生长发育.同时施钾能够促进棉花功能叶片(倒四叶)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的光化学活性(Fv/Fo)、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效率(φP Ⅱ),从而提高了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同时施用钾肥还提高了棉花功能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物MDA的产生,有利于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不同类型钾肥处理中,单独施用速效钾肥及速效和控释钾肥的配施均能够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和改善叶片的生理特性,但单独施用控释钾肥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土壤缺钾较严重条件下单独施用控释钾肥时,配合施用一定的速效钾肥对于促进棉花苗期的生长发育和改善叶片的生理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氮肥增效剂N-life(主要有效成分为氯啶)对棉花的作用效果,为N-life应用于棉花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浙大12号为试验材料,2021―202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大田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N-life施用量(每667 m2分别施用1.5 kg和0 kg),副区为纯氮用量(每667 m2分别施用19.0 kg、17.1 kg、15.2 kg和13.3 kg,19.0 kg为正常氮用量,其他为减氮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探究N-life对棉花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用N-life的对照相比,施用N-life可以显著提升减氮处理下花铃期和吐絮期棉花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2年盆栽试验中,同一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显著提高植株含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减少氮损失。同一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可有效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提高籽棉产量和...  相似文献   

16.
以燕麦坝莜一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褐煤腐殖酸常规处理(CK),仅2011年施用腐殖酸,连续2年、连续3年、连续4年施用腐殖酸,以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腐殖酸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多年施用腐殖酸可增加燕麦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增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培肥土壤,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土壤碳、氮等养分的循环,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不同施用年限腐殖酸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不同,连续施用腐殖酸4年的作用优于连续施用3年、2年、1年,4种处理均优于CK处理,说明土壤腐殖酸的累积效应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多年施用腐殖酸对改善10~20cm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作用显著,能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试验发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燕麦坝筱一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揭煤腐殖酸常规处理(CK),仅2011年施用腐殖酸,连续2年、连续3年、连续4年施用腐殖酸,以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腐殖酸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多年施用腐殖酸可增加燕麦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增强土壤蔗糖酶、服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培肥土壤,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土壤碳、氮等养分的循环,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不同施用年限腐殖酸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不同,连续施用腐殖酸4年的作用优于连续施用3年、2年、1年,4种处理均优于CK处理,说明土壤腐殖酸的累积效应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多年施用腐殖酸对改善10~20cm土壤脉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作用显著,能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试验发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塑料大棚南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处于合理状态,研究选用不同化学物质诱导大棚南瓜雌花发生和控制营养生长。试验以‘永安二号’(印度南瓜类型)为材料,在南瓜苗期施用不同化学物质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南瓜苗期用增瓜灵、乙烯利能够明显降低第一雌花节位、促进提早开花并增加雌花数量,以100 mg/L 乙烯利处理促进雌花发生效果最佳;多效唑、矮壮素、增瓜灵均有拟制营养生长的作用,500 mg/L多效唑和200 mg/L矮壮素控生效果最佳。增瓜灵(每袋15 g 兑水3 kg)具有促进雌花生成、抑制营养生长的双重作用。该试验在南瓜苗期用4 种化学物质进行处理,表现出明显的诱雌和控生优势,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肥料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的施用在拔节期和抽雄期极显著地提高了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但第一次施用的效果显著高于第二次;P处理抑制了出苗期从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K施用促进出苗期放线菌的生长,PK共同施用促进了出苗期和拔节期细菌数量;与ck相比,NP增加细菌百分占比的变化幅度,N、K、NP、PK、NK、NPK增加了生育期内放线菌百分占比的变化幅度,所有处理均增加了生育期内真菌百分占比的变化幅度。无机肥的施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不同处理方式其百分含量也相应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荞麦植株氮磷含量与施肥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荞麦产量与植株幼苗期氮、磷最适合量的关系,提出了氮、磷化肥的诊断施肥指标与失调、失控指标。结果表明,在荞麦出苗后10天,幼苗期植株含氮量最适范围为2.73~2.84%,产量与含氮量呈抛物线模式,y=-402.3+354.2x-62.35x~2;边际含氮量2.84%;低于2.73%时为氮素失调区,氮素供应不足,应补施氮肥。植株全磷含量最适范围为0.43~0.57%,产量与苗期植株含磷量的回归方程y=67.96+100.49x-88.68x~2;边际含磷量0.567%,低于0.43%时为磷失调区,磷素供应不足,应补施磷。施用尿素可以提高苗期含氮量;y=2.476+0.0498x,即亩增施1kg尿素可以提高植株含氮量0.0498%,施用三料磷可提高苗期含磷量,y=0.313+0.0378x,即亩增施三料磷肥1kg,植株苗期含磷量提高0.0378%。上述资料可作为调控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