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日本豆芽菜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05,1(7):41-42
豆芽菜的生产技术早年由中国传入日本及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此后辗转传到西欧和美洲大陆。豆芽菜传入日本后,深受当地人民所喜爱,到了日本江户时期(1604~1866年),豆芽菜开始作为商品生产。当时豆芽菜被视为奢侈品,只能被武士阶层和富商等少数人享用。直到明治中期(1890年)以后,豆芽菜生产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豆芽菜生产产业。20世纪50年代,日本等国率先采用现代技术,相继推出了能自动控温和淋水的“豆芽机”,并使用了无根豆芽专用剂,推出了“无根豆芽”产品,使传统的豆芽菜栽培技术及其产品有了新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消…  相似文献   

2.
绿豆除了能种出豆芽菜,还能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食材,那就是很多人吃火锅时都喜欢加入的秀珍菇。日本有家生产豆芽菜的食品业者,利用豆芽菜收成后要丢弃的绿豆皮来种秀珍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颇含营养的绿豆皮也能让秀珍菇更加肥美,意外地使其成了市场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3.
正豆芽菜包括黄豆芽、绿豆芽等,又称如意菜。食用豆芽菜始于宋朝,豆芽与笋、菌并列为素食鲜味三霸。豆芽菜口感好,含有丰富的VC、VE、叶绿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养颜及预防肿瘤的功效,是一种很多消费者喜欢的蔬菜。豆芽菜可直接在超市购买,也可在自己家里生产,很多人喜欢在家生产,把它看成一种休闲方式,且乐在其中。家中生产豆芽菜,可以采用家用小型豆芽机和发芽盘。但在豆芽菜的生产过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棚可生产芽瓣(下胚轴)是绿色的大豆芽菜,绿瓣豆芽菜与黄瓣豆芽菜相比,前更为人们所喜食,此外,冬暖大棚栽培绿瓣豆芽菜具有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等优点,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5.
豆芽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豆类(黄豆、绿豆、豌豆、蚕豆等)种子萌发后长出数厘米长的幼芽,可作为蔬菜食用,称之为豆芽菜。人类自古就有食用豆芽菜的习惯,现代人喜之更甚。马王堆汉墓竹简上有“黄卷一石”的记载,黄卷即晒干的黄豆芽。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中有:温岭人前中元数日,以水浸黑豆,曝之以芽,以糠皮植盆中铺砂植豆,……色浅黄,名为“鹅黄豆生”的记载。“鹅黄豆生”系用黑大豆培育的豆芽菜。这些均是我国历史上食用豆芽菜的佐证。 豆芽菜营养丰富,称为“保健食品”、“无污染蔬菜”等。豆芽菜的主要食用部位是白嫩的下胚轴和浅黄色的肥厚子叶,胚根部分较纤细,纤维  相似文献   

6.
利用黄豆、绿豆培育豆芽菜,一般每公斤豆种可出产豆芽菜6~7公斤,有的竟达10公斤以上,其秘诀是: (一)桶发豆芽小揭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培育豆芽菜不宜生长太快,以免胚轴瘦弱,组织纤维化。因此,首先要控制好适当的温度(21~27℃),同时,更要控制豆芽的呼吸作用,减少营养消耗,但又不能使呼吸中断。最适宜豆芽生长的空气成份是:氧10%,二氧化碳10%,氮80%。一般空气中,氧化含量达21%,二氧化碳仅0.03%,氮为78%。由此可见,正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太少,氧太多,不适宜豆种长出粗壮的芽。  相似文献   

7.
经对种植业无公害标准与现行其他国家标准的安全限量指标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在产品分类、指标数值、检测方法标准等
方面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今后标准整合中应先从制定程序、统一产品分类标准入手。  相似文献   

8.
传统豆芽菜培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有红根、腐烂等。对豆芽菜的病害应采取以防为主的策略,调节和控制好水分、温度、气体等栽培环境,严格进行种子处理和防烂消毒工作。首先要认真进行培育环境管理,减少由于培育环境不良而引起病害的机会,并提高豆芽菜本身的抗性。其次要严格筛选种子,剔去瘪粒、破粒、霉烂或已发过芽的种子,因为无生活力的种子极易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广东省4家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12家大型超市和30家农贸市场的50个金针菇鲜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总数、酵母总数、沙门氏菌数、志贺氏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等8项微生物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同时参考<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中食品微生物限量>的有关微生物指标,给出了广东省金针菇鲜品的微生物指标推荐值.  相似文献   

10.
提起芽苗菜,人们对出绿豆、黄豆发芽而成的芽菜可谓非常熟悉,因为这种传统的豆芽菜是人们的家常菜.  相似文献   

11.
李克华 《蔬菜》2014,(4):50-50
市场上出售的无根豆芽菜多是用激素和化肥催发的,食用起来不安全,自己在家里发制绿豆芽既简单方便,又能吃上真正的放心菜。先将绿豆浸泡24 h,待出芽后将其均匀地撒在铺有湿布的塑料筐内,然后再盖上一层湿布,将塑料筐放在温暖的地方,4~5 d后即可发制成豆芽菜。  相似文献   

12.
话说豆芽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启山 《蔬菜》2002,(9):40-40
豆芽菜是以豆类作物种子经水浸发而成。各地多见的有绿豆芽、黄豆芽等,其中以绿豆芽菜最受青睐。豆粒加工成豆芽菜后,不仅外观发生了变化,而且内容物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虽然其蛋白质的含量下降,但营养价值和营养利用率都大为提高,其所含的钙、铁和多种维生素均被释放出来。据测定:每100g鲜绿豆芽中含蛋白质3.2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3.7g、钙23mg、磷51mg、铁0.9mg、胡萝卜素0.04mg、维生素C 6mg、维生素B1 0.07mg、核黄素0.06mg。其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豆粒原来所不具有的。豆芽菜不但是四时佳蔬,而且还是食疗上品…  相似文献   

13.
绿色豆芽菜,又称绿豆瓣,利用大棚进行周年栽培,是山东省寿光市菜农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践中的一项创新。大棚绿色豆芽颜色鲜绿,质地脆嫩,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宾馆、饭店和城乡居民的喜爱。豆芽菜在生产过程中不施肥、不打药,无任何残毒污染,具有无公害的特性。而且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效益高。一般5-15天一茬,全年可连续种植35茬以上。每亩年收入达30多万元,扣除各种费用,纯收入可达15-18万元。 绿色豆芽菜作为蔬菜家族中的新成员,以惊人的高效益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大豆种类很多,按种皮颜色可分为黄豆、青豆、红(褐)豆、黑豆等。各种大豆都能生产豆芽菜,不过按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来讲,首先是红豆。它的种皮较薄,发芽快,产出比在1:10左右,病害少,芽瓣色泽鲜亮,芽梗脆嫩,纤维含量少,适口性强,营养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小扁豆芽菜的产量及品质,以小扁豆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播种密度下小扁豆芽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小扁豆生长情况具有明显差异,8h为浸种时间条件下,播种密度为0.5g/cm2时,第4d发芽率99.35%,芽长2.22cm,生物产率340.15%,蛋白质含量53 mg/g、Vc含量24.97 mg/100 g是本试验中最适宜的播种密度,结论对小扁豆芽苗菜高效生产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豆芽莱(绿豆芽、黄豆芽等)是劳动人民早就食用的大众化蔬菜,距今已有2000多年。近年来西方人也对豆芽菜进行了研究,发现豆芽菜有抗疲劳、治癫(?),抑癌症的功效。我国食用香椿芽(体芽)亦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食用香椿种子萌发后产生的芽菜(种芽),前人却未曾尝试过。香椿种子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特别是脂肪含量高达37%,用其培育成芽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几年来我们作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测量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密度、干重、直径以及发酵液pH值、还原糖等指标,研究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的生长情况及发酵液的变化;并通过感官检测、显微镜观察和菌丝球回接试验探索优良的液态杏鲍菇菌丝体的感官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优质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具体为菌液为淡黄色澄清状,含浓郁的苦杏仁味,无杂菌污染;菌丝球肉眼可见,洁白、均匀、表面有毛刺、直径2.5mm且浓度达到80%~100%;显微镜下菌丝体粗壮,每个视野有3~4个锁状联合;一般发酵时间为120~144h。  相似文献   

17.
《蔬菜》2009,(5)
一枚铜板大小、绿白相间的蔬菜块,在盛有开水的透明玻璃杯里迅速膨胀、舒展,恢复原状:绿的为绿豆芽菜,白的为白豆芽菜,其茎叶饱满,色泽清新,嚼起来如同新鲜蔬  相似文献   

18.
《长江蔬菜》2011,(13):52-52
法新社6月14日援引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等多家机构当天确认,豆芽菜是造成此次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源头,并撤除了之前对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的警告。  相似文献   

19.
第一讲豆芽的经济价值一、豆芽的食用价值豆芽又名豆芽菜,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它白洁似玉,味道鲜美,质脆细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受人欢迎  相似文献   

20.
第三讲:豆芽菜的生长发育要素豆芽生产的主要条件是足够的水分,合适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阴暗避光的环境。一、水分水分是控制豆种发芽与否的最重要因素,豆种含水量低,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呼吸微弱,物质转化缓慢,随着水分的增加,呼吸代谢作用增强,其它的生理生化活动才能正常进行。豆芽生产第一步是泡水,其作用可概括为:(1)使种皮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