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因为各种病原体的繁殖和生长均需要适宜的温度,而饲养水温的变化与季节有关,所以,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大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适宜于低温条件下繁殖与生长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冬季,而适宜于较高水温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夏季。  相似文献   

2.
秋季水温逐渐下降,水质稳定,鱼体生长最快,但秋季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池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极易引起鱼病的发生。鱼病综合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要对水体、饵料和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控制暴发性流行疾病。  相似文献   

3.
高温季节天气炎热、光照强、水质差、各种病菌大量繁殖,是养殖上疾病发生的高峰期,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在夏季水温32℃左右的高温季节,也是生长的旺季。如何确保高温季节对虾健康、旺盛生长,科学管理是关键。为了克服养殖难关,争取获得稳产高效,高温季节应掌握以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夏季鱼池水温高,各种病原体容易生长繁殖,是鱼类发病季节。青、草鱼尤为突出。发病后死亡率高,损失大。现将三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一、渔业环境与病害的关系1.理化因素(1)物理因素主要为温度和透明度。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水生生物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急剧升降,鱼体不易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影响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一般随着温度升高,透明度降低,病原体的繁殖速度加快,鱼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喜低温种类的病原体除外,如水霉菌、小型点状极毛杆菌(竖鳞病病原菌)等。  相似文献   

6.
方国安 《内陆水产》2003,28(9):33-33
1引起热带观赏鱼发病的原因1.1鱼体自身的原因热带观赏鱼体质强壮,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强,机体就不易患病;若鱼体的体质较差,机体的免疫能力相对就弱,一旦感染病原微生物或遇到不利自身生存的外界环境就容易患病,从而导致死亡。因此在购买热带观赏鱼时,一定要挑选体质强壮,游动灵活一些的热带鱼。1.2外界环境原因水温热带观赏鱼的生存水温一般为30~32℃,若水温太高或太低都可能引起患病而导致死亡。同时,水温的急剧升降也会引起鱼体发生病变。一般热带观赏鱼能忍受的温差变化在5℃以下。水体硬度绝大多数热带观赏鱼要求在软水中生长繁殖(即在8…  相似文献   

7.
随着夏季来临,由于水温迅速上升、雷阵雨天气频繁,鳗鲡食欲旺盛、病原体繁殖速率加快等因素,造成短时间内水质指标大幅度变化,超越鳗鲡适宜要求,鳗鲡抗应激能力及免疫能力下降,病原体侵袭鱼体概率增大,使养殖鳗鲡进入疾病发生的高峰期,疾病发生频繁,死亡量增加。夏季疾病常旱暴发性发生,因此,有效控制夏季养殖鳗鲡疾病,是养殖鳗鲡控制疾病中最为关键的时节和技术点。本文就夏季鳗鲡疾病及防治技术作简要介绍,供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夏季气温高,鱼塘水体中生物繁殖快,饵料丰富,鱼类生长最快。由于温度高,鱼类病原体也繁殖快,为鱼病发生提供了机会,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鱼病暴发。轻则降低产量,减少收入,重则一年生产付诸东流。因此说.鱼病流行季节切切莫忘防病。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2,(9):61-61
鱼类发病与气候、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夏秋之交(8~9月份),此时水温适宜,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快速,因该季节昼夜温差较大,鱼体抗病能力相对较弱,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是鱼、蟹等养殖动物疾病流行的主要季节,必须十分注意疾病的防治工作。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菌体细长,大小为0.5微米×4~48微米。主要危害青鱼、草鱼。【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鱼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粘…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逐渐降低,养殖鱼类的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有的鱼类甚至停止了生长,但是一些病原体仍然能旺盛地繁殖与滋生,如不加强管理,还会引起鱼类死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  相似文献   

11.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类生物结束冬眠而出现生机的季节,对于养鱼生产来说也是如此。开春时节在鱼池底部的底泥和水中滋生的细菌、病原体、寄生虫以及浮游生物等繁殖量开始增多,底质中蕴含的大量的有机质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而分解成的有害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鱼类,  相似文献   

12.
春季,大地回春,万物生长,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大多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的旺盛期。因此,除常发的疾病外,应着重注意口蹄疫、猪流感、以及仔猪渗出性皮炎等疾病的发生。这些病在春季中比其它季节突出得多,故预防这一些疾病也愈加重要,下面谈谈春季一些易发的疾病及其防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金宗 《科学养鱼》2003,(10):26-26
秋季既是鱼体生长最快,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塘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有机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加上高温(水温超过33℃时对鱼体生长有影响)、缺水、鱼口密、活动空间小,极易引起鱼病发生。连日来,笔者已接到十几宗鱼病发生死亡的投诉,并到现场观察,死亡最多的是鲮鱼、鲢、鳙、草鱼和土塘虱,其它名优品种(甲鱼)也有死亡。为了搞好秋季养鱼综合措施,做好鱼病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对水质、饵料和网(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  相似文献   

14.
一、鱼类春季发病的原因 春天,随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孳生,适宜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春季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经过较长的越冬期后,鱼体内积存的营养大部分被消耗,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春天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由于操作不慎使鱼受伤,鱼受伤后易被细菌侵袭;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当开春水温上升后开始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  相似文献   

15.
曹明 《水产养殖》2010,31(8):39-39
<正>1河蟹疾病的发生原因河蟹与鱼病及其他水产动物疾病一样,其发生与环境因素、病原体因素、机体因素及人为因素密切相关。1.1环境因素导致河蟹发病的环境因素有水质因素(水温、pH值、溶氧、盐度、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16.
唐天德  邹勇 《科学养鱼》2000,(5):30-30,45
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不断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病害发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将河蟹在繁殖、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疾病特征介绍如下。一、几种疾病的特征及病原体(一)河蟹繁殖期间的几种疾病特征1.抱卵亲蟹在升温催熟过程中发育的卵不断掉落,有时亲蟹自食其卵,这使抱卵率大受损失。这是由于水环境因子中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污染和水温等引起,自食是因缺乏适口的饵料及微量元素钙和维生素C引起的。2.状幼体向Ⅰ~Ⅱ期变态时,幼体不能开口进食,发生第一次大量死亡。这主要是引用老化水,投喂的藻类也不适口,并有部分状幼体变态畸形…  相似文献   

17.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各种鱼类均可感染发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共发现1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生长较好。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饲养的水产动物从卵到养成都可感染。造成此病的因素一是受伤或局部组织坏死,二是水温剧烈变化(抵抗力下降、组织变坏),三是在季节交替,四是卵堆积(局部缺氧,卵膜开始腐烂)。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动孢子侵入伤口或卵膜,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  相似文献   

18.
进入七八月份,水产养殖已进入中后期。随着池塘中残饵、养殖生物排泄物的累积,水体中有机物越来越多,加上天气炎热,气温和水温升高,极易引起池塘中有害藻类(如蓝绿藻、微囊藻)和青泥苔的过度繁殖。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死亡,大量消耗水体中溶解氧,并且分泌藻类毒素,引起鱼虾缺氧及藻类中毒。青泥苔过度繁殖后,在气温和水温过高的情况下,易大量死亡浮出水面,消耗大量氧气,并且妨碍鱼虾的活动,影响鱼虾的生长,易引起鱼虾的应激反应,增大疾病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鱼病防治是养鱼成败的关键,也是实现高产稳定的根本保证。初夏鱼类开始大量摄食,进人快速生长时期,但这时的水温更适宜各种病原的滋生、繁殖,也是鱼类发生疾病的高发期。广大养殖户们,应及时做好初夏时期的鱼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3,(5):4
<正>母猪繁殖障碍病,是指母猪在妊娠前或妊娠期间,由多种病原体的感染而引起的临床特征基本相似的母猪繁殖系统障碍疾病的总称。该病遍布全球,在欧美,此病己被列为最重要的疫病之一加以研究。近年来,在我国母猪繁殖障碍病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大、中型养猪场的一类重要疾病。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猪场、不同年份造成的损失不完全一致,但损失仔猪在四分之一左右的较为常见,而个别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