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充分考虑影响灾害发生及灾害等级的气象、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实现多因子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和制图,以期为灾前的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省西部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油松分布范围,以高程、坡向、坡度、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上一年灾害程度和距离上一年重灾区远近8个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加权信息量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将油松的受灾危险性划分为5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实现危险区划制图,并与实际灾害程度监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根据信息量法原理,信息量值越大代表发生灾害的危险性越大。本文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类别信息量值均与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2)研究区2017年虫灾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建平县北部,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部分地区和建平县与凌源市交汇处,其他地区发生虫灾危险性较低,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3)最终划分等级中的中低危险区和实际受灾油松失叶率大小对应关系明显,实际成灾油松林地中有90.32%被划分至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结论】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充分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灾害发生影响程度的差异,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较为准确,具有应用价值,可为大区域的森林病虫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林业科学》2006,42(10):65-70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息烽林场67个森林火险调查样方进行PCA、COA排序和模糊综合评判表明:海拔影响林场森林可燃物分布状况和土壤含水量;林场森林火险以危险和较危险两级为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森林可燃物类型和火源状况;森林可燃物分为非林分型可燃物,林相整齐的中幼林型可燃物和近成过熟林型可燃物、林相不整齐林分型可燃物;林场森林型可燃物和近成熟林型可燃物、林相不整齐林分型可燃;林场森林火险区划为4级区域,即很危险区(Ⅰ)、危险区(Ⅱ)、较危险区(Ⅲ)和略危险区(Ⅳ)。  相似文献   

4.
王甡 《绿色科技》2020,(4):79-80
在分析了大连市中心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评估了现有区划实施效果,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区划调整的方法体系,并阐述了区划调整结果的可行性,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依照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灾害特点,将广东省松突圆蚧发生区以县级为单位进行了发生区划,并构建了基于气象因子的灾害程度判别模型,依据该模型结合林分构成和林业经营特点研究了松突圆蚧发生区划,将广东省松突圆蚧发生区划分为轻度分布、中度发生和重度危害3个区域,并提出了各区域松突圆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的荒溪及雪崩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奥地利自1884年成立荒溪及雪崩防治机构以来的发展历史,简述了荒溪治理发展过程中有关法律、财政及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能的变化,以期为我国开展山地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7.
森林病虫害灾区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病虫害是重要的生物自然灾害,对主要森林病虫害实行灾区区划是实施森林病虫害分区治理、重点突破的重要依据,是森林病虫害宏观管理、防治决策和灾害风险性评估预测的客观需要。文中重点对森林病虫害灾区区划的目的意义、原则与依据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美国白蛾的危害、防治区划、全虫态防治路线图、综合防治技术及防治历。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辽宁省朝阳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松毛虫的灾害水平,以及人们的经营活动,对松毛虫Dendrolimusspp.的发生类型进行了人为区划.分为自控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针对灾害的发生类型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参照前苏联专家对美国白蛾适生性划分标准,并结合2010年黑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气象数据,分析了美国白蛾入侵黑龙江省的风险性。美国白蛾在黑龙江省可能生存的中度危险区是鸡西市,接近中度危险区的较轻度危险区是双鸭山市、牡丹江市,其他各地市均为轻度危险区,且美国白蛾在黑龙江省全省存在着1年发生1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北林区贮木场的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贮木场火灾危险等级的评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贮木场的企业状况、气象条件和人为影响是贮木场火灾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贮木场的单位木材储存量、单位木材生产人数、设备使用时长以及防火检查力度等因素对其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最大。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东北林区贮木场火灾危险等级评定指数模型,并制定出贮木场火灾危险等级的评定表。东北林区各贮木场可依据评定表,并结合自身实情,对火灾危险等级进行测报。  相似文献   

12.
万雷  薛伟 《森林工程》2013,(6):28-32
应用模糊综合分析法结合贮木场实地调查和询问专家意见,对东北林区贮木场的火险等级做出评估.东北林区的贮木场火险隐患主要来自于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和场地条件,这3个主要因素又包含相应的子因素.通过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火险等级的影响,做出综合评价,为林区防火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花果山森林景区高分辨率火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0cm高空间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获取研究区的可燃物类型及其特征信息;利用1∶10 000地形图获取地形因子信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加权叠置法计算火险指数,并将研究区划分为Ⅰ级(没有危险)、Ⅱ级(低度危险)、Ⅲ级(中度危险)、Ⅳ级(高度危险)、Ⅴ级(极度危险)等5个火险区划。结果表明:Ⅰ级火险区面积最小,占研究区总面积3.98%;Ⅱ级火险区面积最大,占32.25%;Ⅲ级火险区面积占21.05%;Ⅳ级和Ⅴ级火险区面积分别占22.14%和20.58%,两者之和较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72%,研究区防火任务艰巨。研究区内可燃物类型对火险等级划分起重要作用,其中麻栎和茶树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松树、竹林和荒草地是防火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从防灾避难角度探讨园林植物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防灾避难角度分析园林植物在防灾、减灾和救灾方面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并探讨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对策。提出了平灾结合、因灾制宜、综合防灾的规划设计原则,对防火、避震、防风和防治病菌扩散的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广东省乳阳林业局(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在遭遇百年冰雪灾害后,林区95%林木严重受损的大面积倒木和断枝现状,分析了冰雪灾害造成乳阳林区存在的长期严重林火隐患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对策,对今后保护南岭森林资源和粤北林区的森林防火安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林业防灾减灾政策支持体系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林业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 森林火灾、有害植物入侵、病虫鼠害、雨雪冰冻、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各种灾害时有发生, 给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造成巨大威胁。日本灾害预防和救治管理体系完善, 经验值得借鉴。文中概述了日本防灾管理的法律体系和预算体系, 重点阐述了日本林业防灾预算体系、重大灾害防治制度和重大灾害追加预算制度, 针对我国林业防灾体系建设提出应完善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林业灾害管理等级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韩家园林业局日趋严峻的火险状况 ,就加快该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搞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出了总体设想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暴露出当前城市建设中防灾避险绿地严重缺失、公园绿地偏少等一系列问题。以成都市为例,从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入手,分析当前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校园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对城市园林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完善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让成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设施的不完善问题突显出来。城市防灾公园是严重灾害发生时,为了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防灾结构,而建设的起避难疏散场所作用的城市公园或绿地。本文针对在“5.12”汶川地震中出现的问题,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从植物景观、应急设施和应急环境保护等三个方面探讨公园防灾功能方面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具有防灾减灾功能。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尚未建设统一的公园防灾减灾体系。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与居民防灾意识淡薄、可用于防灾减灾的公园绿地面积不足、缺乏统一的应急避难设施、缺乏相应防灾减灾规划设计等现状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