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杉木造林优良种源多性状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试验的13年生、1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系统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变异率在中等以上。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和福建崇安、浦城、大田、武平、南平共8个优良种源,其中贵州锦屏、福建建瓯为生长材质兼优的种源,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大田和南平为稳定性好的种源,村积遗传增益为41.7%~82.3%,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 方法 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 结论 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全国杉木种源试验协作组 《林业科学研究》1988,(1):1-13
本文对杉木地理种源第一次试验21个试验点上19个种源的六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45个试验点上43个种源的三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性状进行分析,评定各种源的优劣以及与环境的互作。研究表明: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如六年生幼林材积的选择效果平均达20%,优劣种源间平均相差3.3倍。根据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和耐寒性等指标,综合评定选出南岭山地为我国杉木的优良种源区。同时,依据各造林区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能获得明显增产效益的优良种源,并提出了杉木种子的调拨意见,定出可作为我国杉木良种基地的最优种源区域。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杉木种源选择的投影寻踪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的投影寻踪法是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把每一个种源的多指标投影成一维的指标值,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就可直接进行排序.以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种源试验为例,采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法开展杉木优良种源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生长快、生长量大、材性好的角度考虑,福建南平是最好的种源;闽北地区杉木种源的调拨以南平种源为佳,其次为湖南会同种源.这与实际试验结论相符,也与应用层次分析法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应用改进投影寻踪法开展林木种源选择是可行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13.
杉木优树多父本杂交子代测定及母本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优良杂交母本,调查分析27年生杉木优树多父本杂交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性质,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立木材积在参试组合间差异极显著;胸径受遗传控制相对较强,家系遗传力0.325;木材基本密度在组合间差异显著;红心率、偏心率、树皮率差异不显著;木材基本密度的家系遗传力为0.202。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利用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构建选择指数方程筛选出‘F三明74-5’、‘F 桃3’、‘F 桃2’等11个速生优质杂交母本,家系的胸径、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增益分别为3.19%和1.21%。对比分析12年生时和27年生时对胸径的选择结果,表明中期生长性状选择的入选率为19%时具有最高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裂区区组设计,以肥料品种为主处理,以施肥量为副处理(不同肥料相应的施肥量按等有效养分量计),对杉木开展螯合型复合专用肥与通用型复合肥施肥效果对比试验.初步结果表明,不论是未成林还是幼林,施肥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杉木幼树的生长,而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增产效果明显;专用肥与等有效养分量的通用型复合肥相比(基本等价投入),施专用肥后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而且长势旺盛,未成林地树高生长量平均可提高3.5%~9.6%,幼林树高、胸径平均可分别提高7.1%~27.3%和14.6%~22.9%;Ⅰ型专用肥(N∶P2O5∶K2O=12∶12∶6)较适合未成林地施用,Ⅱ型专用肥(N∶P2O5∶K2O=15∶9∶6)更适合幼林施用,适宜的施用量为450~600 g/株.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二代优良种源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育苗,在永春县营造二代杉木示范林,开展杉木良种推广应用,并在一都镇和坑仔口镇分别设置调查试验区,调查分析二代杉木幼林的遗传增益和集约造林的速生丰产效应。试验结果:1)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在永春推广造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与普通种源的杉木相比,3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0%,胸径生长量增长52.1%;4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5%,胸径生长量增长45.2%。2)二代杉木幼林集约造林速生丰产效应明显,4年生幼林施肥比不施肥树高生长量增长33.3%,胸径生长量增长53.3%;高密度造林5年生二代杉木幼林蓄积量达到87.75 m3/hm2,年平均材积生长量达到17.55 m3/hm2,年平均产值达到15 795元/hm2。 相似文献
16.
17.
为对比杉木不同种源在瘠薄土壤生长状况,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福建省光泽华侨国有林场、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6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1 a生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裸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土壤来自杉木林分40~60cm深的土壤,在盆栽1年分别测定不同种源苗高和地径,结果表明:洋口种源、尤溪种源和官庄种源,相对6个种源苗高生长总数平均值分别增长了5.7%、5.6%和4.1%;官庄种源和洋口种源,相对6个种源地径生长总数平均值分别增长了11.0%和0.8%。通过聚类分析,可将6个杉木不同种源分为3个类群,A类群是尤溪种源、洋口种源和官庄种源具有较高的苗高和较粗的地径,在低养分土壤生长较快;B类群是华侨种源和卫闽种源在低养分土壤生长中等;C类群是将乐种源在低养分土壤中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18.
对8个不同杉木地理种源的N-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显带染色体随体及其相对应的短臂末端均为深着色.着丝粒区域多数有两个明显的小点,其大小、形状和位置与cd(cehtromeredot)带相同.N-带显带难度不大,重现性好.易于检出随体染色体、随体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着丝位位置.对提高核型分析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阳县木镇镇南河村2004年营造杉木示范林为例,分析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营林技术措施对林分质量和木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点林分通过采取细致整地、良种壮苗、认真栽植、精心管护等集约经营措施,比同等立地条件对照造林林分的平均高、平均地(胸)径、林木蓄积量均有明显提高,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