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鸡蛋的用途不同,对鸡蛋大小的要求亦不同。下面就影响鸡蛋大小的因素做一探讨,以使养鸡场户根据生产目的和市场需求控制蛋的大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1鸡的品种众所周知,不同品种鸡,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鸡所产的蛋大小不同。大体型鸡要比小体...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四逆散加葛根混合物对产蛋后期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选择240羽40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SP1组)、2(SP2组)、3 g/kg(SP3组)四逆散加葛根混合物。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SP3组的产蛋率极显著升高(P<0.01),SP1和SP3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SP1、SP2和SP3组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SP2和SP3组的肝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SP1和SP3组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SP1、SP2和SP3组的肝脏活性氧自由基(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SP3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3)与CON组相比,SP1、SP2和SP3组的肝脏甘油三酯(TG)和低密... 相似文献
4.
因受到溶解速率、酶和酸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具有良好药理活性的不溶性药物的使用和吸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药物的吸收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更与其载体系统有关,合适的载体能够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在局部控制释放,以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固体脂质纳米载体可以提高多种药物特别是亲脂化合物的胃肠道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在促进药物的转运和吸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固体脂质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以及仍面临的问题,将从作用、影响其促吸收的因素和促吸收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和推动固体脂质纳米载体在促进药物吸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作者研究了散放饲养 (可自由接触牧场 )、RN基因型和性别对猪肉品质特征 ,包括肌肉内脂肪酸组成 ,脂质氧化水平的影响。将 6 0头汉普夏杂交猪散放饲养 2个月 ,使其可自由接触到青绿饲料。而另外 6 0头猪在整个饲养期舍饲于 12 0 m2 的大圈舍内。从这 12 0头猪中选取 4 4头进行肉品质分析。本试验结果表明 ,RN基因型对肉品质基本技术指标影响最大 ,而饲养条件和性别影响较小。与舍饲相比 ,散放饲养提高了肌间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 P =0 .0 2 6 )和VE( P=0 .0 30 )的水平。性别和 RN基因型对脂肪酸组成也有一定影响 :与去势公猪相比 ,母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P=0 .0 0 3) ,而饱和脂肪酸水平较低 ( P=0 .0 11)。携带 RN基因猪的ω- 3脂肪酸 ( P=0 .0 4 7)和 C2 2 :5 ( P=0 .0 12 )含量比非携带者高。将屠宰后的猪肉在 - 2 0℃条件下贮存 3个月 ,研究结果表明 ,瘦肉率高的猪 ,如携带 RN-基因的母猪或散放饲养的猪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对鸡肉铁诱导脂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与日粮中添加a一生育酚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随着日粮中牛至油含量增加,组织样品中的丙二醛含量降低.表明牛至油在组织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当日粮中牛至油含量为100mg/kg饲料时,抗氧化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南极磷虾粉品质的影响。以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虾青素含量为指标,结合雷达图分析法,对真空包装、维生素E(VE)添加、真空包装结合VE添加等3种贮藏条件下南极磷虾粉的脂质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0℃条件下贮藏30 d,磷虾粉脂质发生氧化劣变,游离脂肪酸由(4.36±0.13)%升高至(8.04±0.13)%,过氧化值由(3.54±0.15) meq/kg升高至(6.85±0.18) meq/kg,茴香胺值由(37.7±9.05)升高至(165.05±5.23),虾青素由添加或二者结合的贮藏条件,均可抑制磷虾粉脂质的氧化劣变。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宜采用的贮藏条件优先顺序为:真空包装+VE添加真空包装VE添加。贮藏过程中隔绝空气接触并添加抗氧化剂VE更加有利于南极磷虾粉的品质保持。 相似文献
10.
11.
饲养环境中的家禽常暴露在多种应激源中,其主要后果是会产生过量活性氧和活性氮。家禽体内有抗氧化系统,如果抗氧化系统不足以清除过量的自由基时,就会产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和死亡细胞,可作为抗原进一步刺激免疫系统诱发宿主炎症反应,从而危害家禽健康,给家禽生产造成经济损失。本文简述了氧化应激的产生和家禽体内的抗氧化系统、氧化应激与免疫炎症的关联,分析了家禽生产中诱导氧化应激产生的因素,系统综述了家禽氧化还原平衡和免疫炎症反应的营养调控策略,以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为实现家禽健康养殖提供营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酵母铬与L-肉碱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21周龄海兰褐壳蛋鸡288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32只,采用3×3(铬×L-肉碱)2因子3水平有重复交叉试验设计,预试2周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铬(以铬计:0、400、600μg/kg)与L-肉碱(0、50、100mg/kg),以饲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用以研究二者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者的互作效应,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600μg/kg铬或100mg/kgL-肉碱对脂质代谢多数指标效果显著(P<0.05或0.01);二者同时添加对蛋黄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及腹脂率等均产生显著互作效应(P=0.0003~0.0500),且400μg/kg铬和100mg/kgL-肉碱混合添加对降低蛋黄胆固醇比其它各组均表现出优势,400μg/kg铬和50mg/kgL-肉碱混合添加对降低腹脂率比其它各组均表现出优势。铬或(与)L-肉碱在降低蛋鸡肝脂、腹脂及蛋黄胆固醇的同时并未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L.Cortinas 《中国畜牧兽医》2005,32(7):37
本试验评价提高日粮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α-醋酸生育酚(α-TA)水平对经冷冻处理后生、熟鸡腿肉脂质氧化的影响。将192只1日龄母雏鸡随机分成16个处理组,PUFA添加量的4个水平(15、34、45、61g/kg),α-TA的4个水平(0、100、200、400mg/kg)。煮熟肉和煮熟冻肉的TBARS值分别高于生肉12和24倍。与生鲜肉和生冻肉相比,日粮添加PUFA及α-TA更加显著影响煮熟鲜肉和蒸煮冻肉的脂质氧化。随着生鲜肉中PUFA含量的增加,煮熟肉的脂质氧化呈线性提高。日粮中添加α-TA的水平由200增加到400mg/kg,对肉的氧化稳定性无影响。煮熟肉的TBARS值与生肉中α-生育酚含量的非线性关系表明,抗氧化剂的饱和程度会对α-生育酚产生影响。等式:Y=X(11.88+63.38e^-0.007z)是用来估算一定日粮PUFA含量(x)条件.确保某一特定TBARS值(Y)所需的最低日粮α-生育酚水平(Z)。 相似文献
14.
滴水损失发生在屠宰后的储存期,是评价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动物屠宰后肌肉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均可引发肌肉的系水力下降,滴水损失增加,这不仅导致肉品质降低,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氧化反应(脂质氧化和蛋白氧化)是影响滴水损失的关键因素,而抗氧化剂通过抑制氧化反应,对滴水损失起到一定调控作用。本文旨在综述氧化反应对肌肉滴水损失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剂调控滴水损失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黄酮类化合物对生长肉兔生产性能、胴体特性、肉质和脂质氧化的影响。试验选择160只42日龄的杂交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肉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4%、0.08%和0.12%苜蓿黄酮,试验从断奶(42 d)开展到屠宰(102 d),共6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12只肉兔(3只/重复),记录其胴体特征,采集血浆、肝脏和最长肌进行脂质氧化试验。结果发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黄酮对肉兔末重、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除了0.12%和0.04%苜蓿黄酮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最长肌肉色亮度外(P<0.05),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黄酮对屠体分割重量和其他肉质指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添加苜蓿黄酮显著影响肌肉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表现为显著降低肌肉丙二醛含量(P<0.05),其中0.12%苜蓿黄酮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最低。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肉兔日粮中添加苜蓿黄酮可以改善肌肉氧化稳定性,对动物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但对肉色亮度参数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硒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脂质过氧化和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日龄AA公雏随机分成6组,每组30只鸡,对应6种不同日粮。3~6周龄饲喂6种不同处理的日粮。在42d时,肉仔鸡被全部送往屠宰场进行屠宰。屠宰后的胴体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并于4℃保存12d(与零售方式相同)。日粮不同硒水平对肉仔鸡体重、饲料利用率无影响,在试验期间中也未观察到对生长的不良影响。不同的硒和α-生育酚水平不影响鸡肉表面颜色和肌红素的沉积。添加100IU的α-生育酚可显著提高脂质稳定性(P〈0.05)。 相似文献
17.
从血液氧化脂质组的变化特征角度阐明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在宁夏某一集约化大型奶牛场,选取体况评分和胎次相近的产后7 d内患有子宫内膜炎的荷斯坦奶牛7头,治疗前视为试验组(E),治疗恢复后视为对照组(C)。两组奶牛于晨饲前采集血液,制备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定量检测两组血浆中氧化脂质的含量,并采用脂质组学技术分析两组血浆氧化脂质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差异氧化脂质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E组血浆代谢轮廓较C组发生显著变化,10种氧化脂质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VIP≥1,FC≥2或FC≤0.5),其中4种上调,包括12-HEPE(羟基二十碳五烯酸)、5-HEPE、12-HETE(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4(S)-HDHA(羟基二十二碳六烯酸),6种下调,包括9,10-EpOME(环氧十八碳烯酸)、12,13-EpOME、11,12-EET(环氧二十碳三烯酸)、8,9-EET、14,15-EET、17(18)-EpETE(环氧二十碳四烯酸);差异代谢物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PPAR信号通路和血管平... 相似文献
18.
19.
20.
将肉仔鸡分为 3组 ,分别饲喂含 0 .2 %、4%鱼油的日粮 6周后 ,制作鸡腊肠。鸡肉采用真空包装 ,0℃贮存 0、1 0、2 0、3 0 d。测定肉品的烹制率、脂肪酸组成、脂质氧化、微生物及感官特性。结果表明 :日粮中鱼油含量对腊肠的烹制率、水分、脂肪、蛋白质、灰分以及胆固酵含量没有影响 (P>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用含 2 %、4%鱼油日粮饲喂肉仔鸡而制成的腊肠 ,其 n-3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及二十二碳六烯酸 )的含量较高 (P<0 .0 5 ) ,但 n-6脂肪酸含量较低 (P<0 .0 5 )日粮的鱼油水平对肉品的 TBA值 p H没有影响 (P>0 .0 5 ) ;但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 ,真空包装鸡腊肠的 p H降低 (P<0 .0 5 )。不同鱼油含量对鸡腊肠贮存过程中厌氧菌落平板计数没有影响 (P>0 .0 5 )。日粮中添加 2 %、4%的鱼油不会加重鸡腊肠的鱼腥味 (P>0 .0 5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