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述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06-1607,1642
对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选择布料作物、油料作物和嗜食作用3类代表性经济作物做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在经济作物的刺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灾情、种植结构及农牧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3.
油菜生产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农作物,雄居经济作物之首.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首先应从发展油菜生产入手.根据目前黔东地区油菜生产现状,提出今后发展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4.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33-6035
从丰富的物产资源、道路交通的改善和农村市场的发展3个方面,探讨了清代黔东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频繁遭受黄河水患的开封境内沿黄州县的土质相继出现沙化或碱化,耕作环境渐趋恶化,农业发展受到深程度制约.沿黄居民对作物种属的适应性调整和选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在总体上改变农业发展的颓势.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优良地方品种黔东花猪的调查结果表明,黔东花猪品种的形成与当地饲养习惯和人工选育是分不开的,已经形成一种封闭的繁育状况,该品种具有早熟、易肥、肉质细嫩、产肉性能良好、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是一个较好的地方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粮食这个基础,重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31-4832
从农业生产工具、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田水利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共和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现状近两年来共和县种植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蔬菜、豆类(蚕豆、豌豆)、中藏药材有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以粮食、油料、经济作物(蔬菜、中藏药材等)、饲草、饲料为主的种植业新格局。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1600亩,由2002年的0.3%提高到0.8%,中藏药材31  相似文献   

10.
李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38-4139,4290
分析了京杭运河枣庄段对枣庄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正面影响包括改变了农业生产结构,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专业化的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技术迅速提高,负面影响包括农业耕地的减少,农田水利的破坏,农业劳力的流失和农村生境的恶化等。  相似文献   

11.
周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502-14504
概述了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并结合史料对该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粤北南雄山区的农业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建新 《古今农业》2006,5(4):59-69
分析了明清南雄山区的人口模式,耕地减少的长期趋势和农耕技术的演变,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珠玑巷的移民传说和明代以来耕地减少的趋势都与受农耕水平影响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即使清代南雄山区的农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恶劣的生态环境条件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制约了人们应对环境的能力,使南雄山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张秋镇虽然繁荣,但是作为一个中转贸易城镇,它的商业发展受到自身手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运河的兴废是影响张秋经济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辽金元农业开发的基础上,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农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辽河地区乃至边疆地区的稳定,良好的农业开发环境促进了西辽河地区经济繁荣。明清两代非常重视农业,大力支持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给予西辽河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加之其他政策的实行、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授、高产耐旱粮食作物的栽培和驿站、桥梁的建设等,使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成果颇丰,至清代更加显著。自然灾害等成为制约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动力与制约因素做出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是在明清之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来华后,一方面把西方文化带到中国,另方面也把中国文化西传欧洲。虽然这次文化交流是以数学、天文学、历法、工艺技术、动植物为主,农业和农学并不占主要地位,然而也有许多内容,例如传教士熊三拔曾经把西方水利技术传入中国,中国的蚕桑技术也在此时传到欧洲,中西农业和农学的交流无论对中国还是欧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蝗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破坏程度来看,蝗灾是仅次于水旱灾害的一种高危害的灾种。本文以灾害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蝗灾的几个阶段以及时空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州土地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秦汉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之后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促成了徽学这一新学科的形成。在数量众多的徽州文书中,土地买卖契约文书所占比例最大,内容最为丰富,产生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该文回顾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相关的梳理、比较,以进一步了解徽州土地关系问题,关注徽州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