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试验于1987~1988年在泰县蔬菜试验站进行。供试的辣椒品种为早丰一号,1987年设6个处理:(1)覆盖银灰膜,(2)覆盖银灰膜加喷敌杀死,(3)覆盖透明膜,(4)覆盖透明膜加喷敌杀死,(5)喷口针油和敌杀死混合液,(6)对照区不喷药、不盖膜。1988年增设喷敌杀死处理。小区面积为30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株行距和田间管理与生产田相同。辣椒 相似文献
2.
十字花科蔬菜蚜虫传播的病毒病生态学流行学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毒源主要为TuMV、TMV、CMV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传播途径TMV主要是存在土壤中的病残根,TuMV、CMV为蚜虫介体传毒.不同种型传毒能力有差异,菜缢管蚜适应能力强,其传毒能力主要靠迁飞;光、风向、风速、湿度、温度、寄主水肥条件营养环境都影响菜蚜迁飞传毒. 相似文献
3.
4.
5.
蚜虫对金黄色具有正趋性,奶灰色具有负趋性。利用蚜虫的负趋性,设置一定银灰色标志,能起到驱避蚜虫的作用。作者连续四年对油菜蚜虫试用银粉带进行防蚜研究表明:银灰色标志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有效地控制蚜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大白菜病毒病的蚜虫传毒规律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天津大白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和组成为 TuMV 占65.9%,TMV 占31.9%和 CMV 占2.2%,其中除 TMV 为非蚜虫传毒的种群外,TuMV 和 CMV 种群都是由蚜虫传播的非持久性病毒。为更好地指导大白菜病毒病的防治,必须对传毒介体——蚜虫的发生生态和传毒规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9.
甘薯病毒病(SPFMV)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甘薯产区.近年国内调查结果证明,该病毒在江苏、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四川等广大甘薯产区也普遍存在.它引起的甘薯叶片症状有明脉、褪绿斑,尤以紫色斑驳或紫色羽状斑驳显而易见.该病毒导致甘薯生长势减弱,块根变小.减产幅度因品种而异,如徐薯18一般减产20~30%,有些品种减产50%以上.该病毒随种薯带入苗床,随薯苗带入田间,可随其调运至其他地区.田间传播媒介是蚜虫和粉虱(Bermisia tabaci),以非持久方式传播.由于粉虱在本地少见,故蚜虫成为主要传播介体.了解蚜虫与该病毒的关系,对于繁殖和应用脱毒甘薯防治病毒病且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靖宇山区中低产田春小麦合理施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最优回归设计311-B方案,在靖宇县白浆土中低产田上研究了春小麦合理施肥问题,提出了春小麦产量与化肥有效成份N、P_2、O_5、K_2O用量之间拟合度较高的二项回归方程,探讨了化肥最佳养分用量,最佳产量及化肥有效成份的单素效应和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2.
小麦收获指数和源、库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用5×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库容的遗传。Wr/Vr和D、H、(H/D)#+ (1/2)分析表明,该3个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以加性效应为主;籽粒库容以显性效应为主;绵阳11和川麦21是改良生物产量和籽粒库容的较好亲本,809是改良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较好亲本;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可从F#-3代开始选择,籽粒库容则宜推迟到F#-5代开始选择。 相似文献
13.
高寒半干旱地区马铃薯覆膜集肥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寒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和养分低的状况,进行了马铃薯覆膜集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覆膜集肥可明显加大土壤养分消耗和活化,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和后期可提高土壤温度,在降水少时表现较好的保墒效果,从而显著地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4.
15.
在麦田病虫害综合治理中,防治技术的协调组装是麦田综防管理系统的对象。管理目标即三大效益的综合评估是综合防治方案评比、选优和决策的依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是提高植保管理水平的关键。本文利用已建立的麦田综防管理系统综合效益评估体系,以北京市通县和山东省文登县为例,进行麦田综防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和多种技术方案的比较,为改进麦田植保工作,提高决策者管理水平和选择最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关中小麦品种小偃6号、小偃107、83(37)及品系79(1B)为材料,研究面团静置时间、面粉强化剂对面粉拉伸参数、粉质参数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不同小麦品种或不同来源的面粉拉伸参数比较接近或难于区别时,测定拉伸参数时,面团静置时间应改为30、60和90min.(2)添加面粉强化剂Vc(抗坏血酸)的小麦品种拉伸阻力平均增加12%、26%和64%,拉伸长度平均降低5%、8%和13%.(3)抗坏血酸能够增加面团在揉合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软化度.再如增加一定量的食盐,对稳定性及软化度的改良效果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三个品种共九个类型的小苍兰小苗观察的结果表明,各类型小苗在长出3~5天后,就能从叶片上看到明显的病毒病类症状。开始多为小方块形或长条形斑驳,后逐渐转变为不规则花叶,叶片微皱。少数产生坏死条斑。具明显症状的样品占各品种观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Royal Blue”占63.5%,“Rose Marine”66.3%,“Red Lion”21.6%,都相当高。取“Royal Blue”新球类幼株全部样品和“Rose Marine”子球类幼株全部样品电镜观察,结果是52个样品中检出病毒样品49个,占94.23%。其中,46个全部为单一的线状粒体,其余3个为线状与球状粒体同时存在。表明在该批供试小苍兰中,病毒以线状病毒为主,少数为线状病毒与球状病毒复合侵染。文中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的小苍兰病毒病研究的基本情况和新进展,并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市地处我国北方,建植足球场草坪的草种属于冷地型草坪草,适宜种植时间是夏末,在秋季播种由于气温低、生长期短,一方面影响草坪草出苗,另一方面影响越冬率,以前没有成功的经验。本文结合2007年1次成功的足球场草坪建植工程做了记载、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建设国际大都市蔬菜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广州市蔬菜生产的污染问题,探讨蔬菜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统一做法,提出了广州市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的蔬菜生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我国北方11个省(区)、直辖市的65个市、县,小麦近缘野生植物8属42种393份,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小种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除21份免疫外,均接种成功。用接种成功的7属40种共286份小麦近缘植物产生的白粉病菌,分别对小麦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用6个小麦白粉病菌小种,对7属15种共29份小麦近缘植物进行分小种接种,发现它们与在小麦上一样有很强的寄生专化现象。在1~6叶期,84.4%的小麦近缘植物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感病性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下降,其中47.4%病情降为0,37.0%部分病情下降,15.6%病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