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陕西关中东部小麦商品粮品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陕西关中东部地区9个粮站的贮仓中抽取小麦商品粮样本16个,测定其品质指标,并分析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小麦品质的地域差异及年际差异。结果认为:抽样地区北部低山丘陵区(海拔550~800m)小麦商品粮品质优于黄土台塬区(海拔400~550m);该地区1995年入库小麦明显优于1996年入库小麦;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能够较好地反映小麦商品粮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3.
4.
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全蚀菌的处理,在小麦出苗后3天,全蚀菌即可侵入根部,引发病症。全蚀菌对扬麦158和冀麦5418的侵入高是峰是一致的,均在小科出苗后5--10天,但两者在病害扩展速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全蚀菌的侵入部位大多集中在根我,少数从根茎侵入。 相似文献
5.
1983~1991年的研究表明,白粉病菌主要在凉爽阴湿的沿山地区自生麦苗上越夏;夏季多雨凉爽年份,在平原秋作物覆盖地自生麦苗上偶尔也有零星白粉病发生。浸染自生麦苗的菌源,主要是夏季存活期内的有性世代,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无作用。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是侵染冬麦秋苗的来源;12月上旬停止侵染。秋苗上的菌丛,12月上旬停止产孢,下旬菌丝停止生长,以菌丝主要在茎基叶鞘上越冬;2月上旬菌丝复苏,3月份是病害开始发展期,4月份是普发期,5月份是盛发期;春季病情与雨量、雨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陕西关中灌区冬前小麦壮苗的标准,提出以生态环境定品种,以品种定叶令,按叶令定积温,按积温定适宜播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小麦品种,为良种良法配套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当晚播条件下,以陕西关中6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模式,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出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品种。[结果]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在底墒水+春2水模式下明显增加了成穗数。在底墒水条件下陕538平均产量为8.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小偃22平均产量为7.60 t/hm^2,居第2位,但与其后4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春灌2水条件下,西农979平均产量为7.83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结论]陕538和小偃22具有一定的抗旱节水高产特性;西农979属于高水肥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8.
生物间遗传学在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物间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小麦白粉菌群体对小麦品种的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可直接了解品种的抗白粉性水平,从而确定了适于推广的品种组合。把毒力频率和侵染型分级的百分率结合起来分析,可发现白粉病性的品种材料。根据小麦单基因与白偻菌群体的相互作用,按基因对基因关系,测定了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基因结构,并采用不通过品种杂交,根据侵染型推导寄主和病原限定性基因的方法,分析了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关中西部地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小麦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延长穗分化,提高产量的作用,通过试验示范调查,初步掌握了地膜小麦高产栽培的品种、播期、播量、配肥技术和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循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菌核病菌,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萌发和子囊盘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0-25℃,最适土壤相对湿度80%-90%。菌核的萌发不需要光,但子种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核的萌发需要适宜的通气条件,子囊盘柄的长度最长一般不超过8cm。 相似文献
11.
陈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4):336-339
用21个白粉病菌系在6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上进行苗期混合接种,以观察其侵入阶段病菌的发生发展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上,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萌发速度以及附着胞的形成和成熟均无任何差异,只是在侵入阶段和侵入后才表现差异。这与品种的抗性一致。可以认为,苗期接种进行侵入期的观察可作为品种抗性鉴定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我国北方11个省(区)、直辖市的65个市、县,小麦近缘野生植物8属42种393份,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小种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除21份免疫外,均接种成功。用接种成功的7属40种共286份小麦近缘植物产生的白粉病菌,分别对小麦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用6个小麦白粉病菌小种,对7属15种共29份小麦近缘植物进行分小种接种,发现它们与在小麦上一样有很强的寄生专化现象。在1~6叶期,84.4%的小麦近缘植物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感病性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下降,其中47.4%病情降为0,37.0%部分病情下降,15.6%病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山区背阴潮凉处的自生麦苗上越夏,以潜育菌丝在小麦寄主组织内为主要越冬方式。春季病害流行与菌源量,发病关键月的温湿度、日照时数等密切相关。326份小麦品种(系)抗性鉴定,鲁麦13、14、16,莱农8442等品种抗性和丰产性较好,并选出一批抗性好的新品系和抗源材料。试验表明,亩用45%硫磺胶悬剂167毫升与20%粉锈灵乳油15毫升混用,是目前防治小麦白粉病较好的混配药剂 相似文献
14.
感染白粉病小麦叶片细胞的超微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景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4(4):289-291
小麦感染白粉病菌后,叶片叶绿体肿胀,双层膜不完整或消失,基粒片层排列疏松紊乱,细胞中出现许多由单层膜围成的大小不等的空胞和类似纤维状的膜状物,细胞核膜消失,质壁分离.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盆地小麦白粉病初染源研究的基础上,组建了四川盆地小麦白粉病测报模型(MPMSB)。该模型把四川盆地划分为三大区域,针对影响各大区域的菌源地和高空气流走向,确定各大区的关键病情监测点。模型组建从收集菌源地的资料开始,利用天气图和孢子捕捉器监测有利于孢子远程传播的天气系统,根据计算机模拟和贮存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预报,并送各关键监测点验证。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测报准确,并有可能成为新的测报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将四川各地小麦白粉菌群体中代表主要毒力基因型(v_1,v_5)的10个菌株,分别接种在25个小麦品种上,考察苗期的相互作用,并在田间病圃对各品种成株期的发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Pm2x、Pm4抗白粉病基因是高效的;含有Pm2Pm6和Pm2Mld抗性基因组合的品种,苗期对部分供试菌株无效,但成株期平均侵染系数较小,显示有一定的抗性;大多数菌株在含Pm3a抗性基因品种的苗期都能致病,但成株期发病均轻;而含有Pml、Pm3b、Pm3c、Pm5、Pm8、PmlPm2Pm9等基因和基因组合的品种,都有较高的易损性。抗性基因未鉴定的黔丰、黔花系统,肯贵阿、贵光1—2、燕小黑1—1、81夏—51l、81—7241等品种,无论在苗期或成株期对白粉病的抗性都很强。本文还就Pm2和Pm2x抗性基因对白扮菌不同菌株出现的侵染型差异以及抗性基因累加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目前县级植保站积累多年的小麦白粉病调查资料,进行多种流行速率统计方法的比较从中择优建立了全过程的流行速率预测式。并且根据每两期病害增长速率与气象因素相关不甚紧密的统计结果和多年田间实况的观察提出了在一定品种、密度、肥水管理条件下,白粉病一旦发生就会按大体一定速率增长的假说。同时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千粒重损失的预测式,经过病叶率的转换,再依据产量水平、防治费用、产品价格等信息输入,组建以经济阈值为决策信息的白粉病防治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家品种中白粉病抗源很少,其中红蜷芒、蚂蚱麦和小白冬麦经多处鉴定,高抗白粉病。在南京条件下经多年鉴定,无论苗期或成株期均抗白粉病。先后用这3个农家种分别与感病品种及含有已知抗病基因的抗源进行杂交,对其杂种后代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证明这3个农家种各含有1对显性抗病基因,经测位杂交分析,其所含抗性基因与现有已知的Pm_2,Pm_6和Pm_8抗病基因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试图将其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通过细胞学分析和染色体分带分析证明双二倍体小簇麦含有56条染色体,其染色体组为AABBDDVV,其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_1代减数分裂的中期I二价体数目常少于21对,单价体数目常多于7个,并出现三价体、四价体和少量五价体。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总DNA探针对小簇麦杂种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能够清楚检测出簇毛麦的染色体,双二倍体小簇麦含有14条簇毛麦染色体,94009—5—4含有V_2,V_3和V_43条簇毛麦染色体,94009-5-9含有1条簇毛麦的V_6染色体。目前已选育了优良抗病品系,经温室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表现高抗小产白粉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