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败血性、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本病病原为红斑丹丝菌,俗称丹毒杆菌,为革兰氏阳性纤细小杆菌。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也可感染,称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红斑丹毒丝菌,习惯上又称之为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纤细小杆菌[1]。猪丹毒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炎型。本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架子猪的发病率最高,3月龄以下猪很少发生,6月龄以上猪发病率不高,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2]。在近年来猪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猪丹毒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并常常与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喘气病、猪肺疫等并发,发病初期极易误诊,成为当前生产猪群突发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俗称"打火印"。临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  相似文献   

4.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败血型在临床中较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经过,常可急性死亡。该型易与其他败血性传染病混淆致使其在临床中常被误诊。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不食,粪干硬。病猪结膜充血,呼吸困难者结膜发绀。部分病猪耳、颈、背皮肤潮红,继而发绀。亚急性型在临床中最常见,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猪群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主要由于丹毒杆菌经消化道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伤口感染导致的.猪丹毒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在皮肤上有紫红色的斑点.发病主要是在热雨季节,这种疾病不仅呈地方性流行,还具有散发性的特点.发病初期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随后转为慢性型,患猪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6.
屠宰场对猪丹毒的检疫检验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进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猪发病时死亡率可达80%~90%,临床症状为急性败血性型或亚急性疹块型,炎热夏季多发.感染人时主要表现为类丹毒.对人类健康和养猪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SE),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猪丹毒病有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皮肤坏死型三种,其中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很少见报道。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感染,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来说,慢性型猪丹毒病多由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的。但笔者在临床所见的两起原发性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病例皆为仔猪,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猪丹毒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的丹毒丝菌属。猪发病后,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出现皮肤疹块,慢性型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我校牧场3年来发生了33例慢性关节炎型猪丹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启 《养殖技术顾问》2014,(12):257-25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原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胞。采食病变皮肤疹块、肝、肾等组织触片,可见纤细、平直的小杆菌,菌体有的成对排列,有的成丛排列。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多见于6月龄前后的架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人也可感染本病,称类丹毒。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型。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可达80%~90%,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全身病变,亚急性型表现为特征性疹块病变以及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1]。  相似文献   

12.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型出现皮肤疹块,而慢性则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人感染称为类丹毒。诊治不及时容易造成猪群大批死亡,对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在临床上采取中西结合的治疗办法,治愈率高达99%,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猪丹毒多发生于夏秋湿热季节。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以每年的3~12月龄猪最易感。1病原红斑丹毒丝菌属于丹毒丝菌属,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死猪的心血、肝、肾、脾等病料涂片上呈单个、成双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慢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和陈  相似文献   

14.
<正>猪丹毒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猪丹毒多发生于夏秋湿热季节。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以每年的3~12月龄猪最易感。1病原红斑丹毒丝菌属于丹毒丝菌属,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死猪的心血、肝、肾、脾等病料涂片上呈单个、成双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慢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和陈  相似文献   

15.
一、猪丹毒 此病系感染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败血型或疹块型的症状为:体温升高至41℃左右,心跳加快,四肢和腹部等处出现疹块,凸出于皮肤表面,不食,有时呕吐,眼潮红充血。慢性型则多表现为四肢关节发生慢性关节炎。 防治办法:1.用5%~10%的石灰乳刷洗猪圈,将病猪及时隔离饲养,死猪要深埋。2.以防为主,要早期给猪打猪丹毒预防针进行免疫。3.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也叫"钻石皮肤病"(diamond skin disease)或"红热病"(red fever),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皮肤坏死型。1882年Pasteur首先从患猪丹毒病的猪体内分离到猪丹毒杆菌。人通过创  相似文献   

17.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为心内膜炎或慢性多发性关节炎。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人也有被感染,称为类丹毒。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本病,笔者接诊了一起哺乳仔猪丹毒,现将一起哺乳仔猪猪丹毒病的发病过程、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诊断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发病过程武平县中赤乡养殖户刘某,饲养经产母猪20头,存  相似文献   

18.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俗称"打火印"。临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4~6月龄的子"架猪"发病率最高,如防控不好,将给养猪生产者造成了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猪特征为高热,出现急性败血、亚急性疹块,关节炎、心内膜炎。本病在夏秋湿热季节多发,常呈地方流行性,在秋冬季节呈散发,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但5月龄左右的猪最易感。人经损伤的皮肤感染可得类丹毒病,主要发生于手部。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