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自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的非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为了解分离毒株的特性,进行回归动物试验;【方法】将此分离毒回归2月龄健康犊牛,接毒25天后扑杀剖检,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自犊牛体内采取脾、骨髓、肠淋巴结及血液接种MDBK细胞进行培养,分离病毒,进行细胞传代,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犊牛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腹泻症状和病变。自病料分离病毒经MDBK细胞盲传至第9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相应的665bp的片段;【结论】将分离株接种易感犊牛以复制出BVD-MD病症,并从试验牛体内分离得到BVDV,从而进一步确证分离到的毒株属BVDV。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河北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河北分离株HB株的特性,阐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致病机理,更好的控制BVDV感染、流行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用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对BVDV河北分离毒株HB的特性进行检测,与BVDV准毒株Oregon C24V株进行比较,分析了其理化性及生物学特性。电镜负染检查可见直径为40~60nm有突起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毒颗粒,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3~1.14g/cm3。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颗粒相似。毒力测定TCID50为10-4.5。理化学研究表明,该病毒对氯仿、乙醚、胰酶敏感;不耐酸、对碱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对56℃ 30min较敏感,56℃ 70min可使其完全灭活。血凝试验表明,该病毒对鸡、兔、猪和绵羊的红细胞均无血凝性;5-碘脱氧尿核苷(5,-IUDR)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核酸分型试验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为RNA;病毒纯化后经SDS—PAGE电泳出现了5条主要结构蛋白带,与BVDV国际标准毒株Oregon C24V株结果一致;【结论】河北分离株HB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往研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农技推广部门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脱节;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以及科研成果转化自身的障碍因素等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HB-DCZ株NS2-3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HB-DCZ株NS2-3区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为阐明本病致病机理,更好的控制BVDV感染、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河北分离株(HB-DCZ)基因组RNA为模板,扩增BVDV HB-DCZ株基因组NS2-3片段cDNA。将PCR产物克隆后进行PCR及双酶切鉴定。克隆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HB-DCZ cDNA体外扩增获得特异性条带,大小约为665bp,表明该分离毒株基因组中无插入序列。PCR产物克隆,提取重组质粒,扩增获得特异性的DNA条带,长度约为665bp,用EcoRⅠ和Hind Ⅲ双酶切,获得两条DNA片段,长度分别为2600bp和702bp左右,与理论值相符。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NS2-3重要区扩增片段共665核苷酸,NS2-3重要区的蛋白质由20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HB-DCZ毒株NS2-3重要区核苷酸序列与已公开发表的BVDV其他毒株相比的同源性依次为184株99.1%,ZM195株97.4%,Osloss株92.3%,C24V株77%,NADL株76.4%。HB-DCZ在NS2-3扩增区域中既没有外源序列的插入,也没有基因重组、重排或缺失,但存在某些核苷酸的替换。【结论】HB-DCZ与Osloss株、国内的184株、ZM195株遗传距离较近,与C24V株、NADL株遗传距离较远。HB-DCZ株应为BVDV Ib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6.
牛支原体FJ-HJ分离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患呼吸道疾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特异性PCR检测和16S r R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旨在明确该病病原。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油煎蛋状,中心有棕褐色突起,命名为FJ-HJ分离株。分离株不能水解精氨酸,不能发酵葡萄糖,不分解尿素,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呈阴性,胆固醇需要试验、美兰还原反应和氯化四氮唑还原反应均呈阳性;PCR反应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大小为1911 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相似性为99.7%。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到的支原体为牛支原体,证实福建省存在牛支原体病的流行,为福建省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华北农学报》2015,(Z1)
2011年江苏泰兴某些猪场相继发生了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造成大量哺乳仔猪甚至育肥猪发生死亡。对采集腹泻病料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分析。首先用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病料样品进行常见猪病的PCR或RT-PCR检测,并处理病料组织进行电镜观察;腹泻病毒经1日龄未吃初乳的仔猪进行猪体复归试验,再次收取病料并进行病毒纯净性检测;最后测定了腹泻组织毒对5,15,25日龄仔猪的致病性,及对25日龄仔猪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PCR与RT-PCR鉴定结果腹泻猪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所致,在组织中没有其他常见猪传染病病原的存在;电镜观察呈典型的PEDV冠状形态;以特异性引物扩增S1基因,分析测序结果并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当前流行性腹泻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我国当前流行的PEDV变异株亲缘关系近;该毒株对5,15,25日龄仔猪100%致死,感染后表现腹泻、呕吐等典型的PEDV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发病机理和致病机制,【研究方法】将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的猪脾脏、淋巴结用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盲传6代后,病毒已经适应PK-15细胞,【研究结果】然后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ORF2片段中540 bp的基因。第6代细胞病毒液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PCV特征的荧光斑,表明毒株具有感染性。【结论】将病毒纯化后进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径约17nm,圆形,无囊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猪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9.
猪水泡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基因库中的猪水泡病病毒(SVDV)高度保守的VP1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与SVDV互补的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因素的筛选,成功地扩增出251bp和366bp特异性条带,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已发表的SVDV基因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证实为SVDV的VP1段基因。通过检测FMDV、VSV、BHK21细胞等,对照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验证其特异。对SVDV R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后检测,结果SVDV RNA在10-4稀释度时仍能检测到阳性,说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此项试验能稳定、高效、快速地检测出猪水泡病病毒。 相似文献
10.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T—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株(BVDV)5’端非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两条引物,应用RT-PCR技术对两株BVDV标准株(OregonC24V and NADL)进行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同时设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轮状病毒株、MDBK细胞作对照;【结果】两株BVDV标准株均扩增出了长度为325bp的片段,扩增产物经酶切后形成长度为111bp和214bp两条片段,而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轮状病毒株、MDBK正常细胞扩增均为阴性,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作出诊断。该方法的敏感性可高达10-1TCID50。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减少养牛业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总结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根据养殖户对该病毒快速准确诊断的实际需要,展望了一种新的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表明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完善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检测方法,有助于在现场快速诊断该病毒。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HQ0806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阜新近郊某鸡场数群 15 日龄左右的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纯化、动物回归、血清学检测、病毒形态观察等检测, 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并命名为HQ0806。研究表明:该病毒效价达到10-5.8/ 0.2ml,在动物回归试验中其引起发病率为100%,死亡率达83%,剖检可见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胸腺萎缩,骨髓脂肪化等病变,表现了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二联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基因序列及其相关的RT-PCR检测方法,根据TGEV S蛋白基因和PEDV S基因各设计一套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目的带分别为426bp和584bp。通过对相关病毒检测,建立了TGEV和PEDV通用型二联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为TGEV和PEDV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使用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RT-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的PEDV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V777株的M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680 bp的片段。将PCR产物进行测序,与CV777株、SH5株M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7.6%。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能检测到PEDV的RNA浓度下限为100 pg/μL。从福建省的3个地区共采集58份哺乳仔猪腹泻样品,并应用此方法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87.9%。 相似文献
16.
根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N基因序列(FJ767920),利用引物软件Premier5.0,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引物,通过对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IBV的RT-PCR方法。应用该方法成功地从IBV M41和河南株HN99中扩增出318 bp的目的片段,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及马立克病毒基因组均未扩增为出相应的片段。将回收的RT-PCR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后测序,进一步证实RT-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对IBV的最低检出量为0.6 pg的cDNA。经临床初步应用表明,本方法的建立对IBV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从河南省某疑似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场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SPF鸡胚致侏儒实验,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试验和RT-PCR试验确认该病毒为一变异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该病毒尿囊液凝集鸡红细胞的HA价为0,经胰酶处理后为27;EID50(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0-5.5/0.1 mL;能够显著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致SPF雏鸡出现肾脏肿大,呈花斑肾。其S1基因全长为1617 bp,经序列分析发现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Massachusetts株、T株、4/91株亲缘关系较远低于7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