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主要危害1~7周龄的鸭,呈急性或慢性经过,近年来在临床上相当普遍。作者结合临床实际,选择1例鸭传染性浆膜炎予以报道,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俗称三包病。根据最近的报道,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当今养鸭业最为严重而缺乏有效防治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文就近年来鸭传染性浆膜炎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自1932年美国的纽约长岛报道了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后,至今已有不少国家证实了该病的存在,并称该病为传染性浆膜炎.国内有关此病的报道尚未见.1988年6月,我县风鸣乡小白岸村一养鸭专业户,从县食品公司购买的300只幼鸭,发生了一种以昏睡和运动失调为特征的疾病。经实验室诊断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初步认为是幼鸭传染性浆膜炎.现将情况报告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主要引起1~8周龄鸭发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2~3周龄是该病的高发阶段,由于该病常导致大批小鸭发病、死亡,小鸭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给养鸭专业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尽早诊治.现将梧桐镇某鸭场发生一起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武汉市郊某鸭场肉鸭暴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结果.并提出防治该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感染鸭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还可出现结膜炎、关节炎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近年来,该病在我省多个鸭场常有发生。本文就我省某鸭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率逐渐增加,对鸭类的健康生长产生严重危害。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发病原因、病理剖检、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此总结出适宜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细菌病,该病主要感染2月龄以内的雏鸭,临床上以腹泻、眼鼻分泌物增多、神经症状等为主要特征.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和报道,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六个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临...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导致感染鸭死亡和生长发育不良的一种败血性、渗出性传染病。流行菌株血清型复杂,耐药性日趋严重。最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给国内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从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和针对该病流行时应该采取的综合防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以期为国内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1932年纽约长岛首次报道该病,以后各国相继报道,我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目前我国多地已陆续有本病的发病报道。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是危害全世界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1]。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该病在各个养鸭地区广泛分布,发病率高低不等,引起鸭死亡、发育迟缓、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此,该病的检测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鸭传染性浆膜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该病的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小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为特征,一旦发病,传染快、病死率高,给饲养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现将某鸭场发生的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RA),它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原于1904年,由Riemer首次报道了鹅发生本病,并将其称之为"鹅渗出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可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迟缓,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笔者针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制情况展开综述,以期对广大养鸭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用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即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目前危害我国肉鸭养殖业的主要疾病,因该病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其发生常给广大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报道RA存在21个血清型一,我国许多养鸭地区也已流行10多种血清型,这种流行现状进一步增加了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难度,研究表明,l、2、6、10型是我国一些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巨大损失,直接影响养鸭户的经济效益。现将我县蛟洋乡1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新鸭病和鸭疫综合症,曾因误认为由巴氏杆菌引起而误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1]。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1~8周龄的雏禽易感,1周龄以内的雏禽因有母源抗体而很少发病,种鸭及成年鸭不易感[2]本病最早出现于美国纽约长岛。1982年我国首次报道了本病在北京地区的流行,随后我国不少省区陆续报道了该病的发生。由于鸭传染性浆膜炎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氏杆菌病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斑性传染病。自从190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美国,英国等也相继报道了该病的流行。我国最早发生于1982年,目前各地常有本病的流行,对我国的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尤以2~4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给养鸭业带来很大损失,直接影响养鸭户的经济效益。现将肃宁县百道口村发生一起樱桃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15年6月初,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白道口村某养鸭户,引进一批樱桃谷鸭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严重危害水禽的疾病,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