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5.
6.
7.
8.
25%咪鲜胺乳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丙环·咪鲜胺36%悬浮剂,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对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水稻病害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据试验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药1次,丙环·咪鲜胺36%悬浮剂50mL/667m2对纹枯病的穴防效、对稻曲病的粒防效、对稻瘟病的枝粳防效,分别为46.71%、72.66%、89.62%。可见丙环·咪鲜胺36%悬浮剂50mL/667m2对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效,均好于井冈霉素5%水剂200mL/667m2的效果;对稻瘟病的防效,与三环唑20%可湿性粉剂100g/667m2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水稻的一种重要害虫,为筛选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07—2008年,用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12%马拉硫磷.杀螟硫磷EC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筛选出防治二化螟的田间合理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咪鲜胺在葡萄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过盐酸乙腈提取,用SPEFlorisil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咪鲜胺最小检出量1.0×10-10g,最低检出浓度葡萄中为0.04mg/kg,土壤中为0.05mg/kg。咪鲜胺在葡萄、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9%~87.4%、83.3%~92.2%,标准偏差分别为2.0%~7.9%、2.9%~6.3%,变异系数分别为2.3%~9.2%、3.2%~7.5%。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速度快,符合农药残留量的分析与检测要求,适用于实际样品中咪鲜胺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6.
我站于2000年7月进行了25%螟蛾杀星WP和50%稻螟清E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整理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药剂:25%螟蛾杀星WP(毒·杀),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生产;50%稻螟清EC(敌·唑),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生产;35%龙丹WP(吡·单) 助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螟施净EC,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超级螟施净EC,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2 试验方法1.2.1 处理:125%螟蛾杀星可湿性粉剂667m2用100g;250%稻螟清乳油667m2用100ml。340%螟施净乳油667m2用50ml。435%龙丹可湿性粉剂667m2用80g加… 相似文献
17.
18.
咪鲜胺及其制剂在六种水稻土中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咪鲜胺(prochloraz)及其制剂施保克(Sportak,25%咪鲜胺乳油)在6种水稻土中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施保克在水稻土中的吸附平衡时间为5~10 h,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咪鲜胺和施保克在6种水稻土中有机质吸附常数(KOM)的平均值分别为 2 439和2 111,表明它们易被水稻土吸附,属难移动的物质,且吸附反应自由能的变化量均小于40 kJ/mol, 表现为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常数(Kf值)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施保克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粘粒含量的影响,并呈正相关;咪鲜胺在加工成制剂后,不但在土壤中的吸附量减少了,而且Kf值也下降了近1/3。 相似文献
19.
田间示范效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破口前5~7d、齐穗期分别使用30m1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水喷雾防治水稻病害,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危害。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mi/666.7m2对纹枯病病指防效95.26%,稻曲病病指防效79.06%,单产637.63kg/667m2,较井冈霉素A5%AF70g/666.7m2、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7.26%、22.68%,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产略高于30%苯甲·丙环唑乳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