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油桃果实成熟过程中脂质过氧化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桃品种"华光"为试材,研究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测定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物歧化酶(SOD)、脂氧合酶(LOX)的活性以及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淀粉的含量,并对果实中的H2O2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果实生长成热期间,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持续升高,过氧化氢酶(CAT)、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前期升高,后期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持续上升,淀粉含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这表明,脂氧合酶(LOX)的活性迅速上升可能启动了油桃果实从成热过程转向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2.
小苍兰切花瓶插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苍兰品种‘上农金皇后’为材料,观察其鲜切花瓶插过程中花的发育变化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小苍兰切花单花的瓶插寿命不足一周,整个花序可达10 d。花瓣中的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瓶插前期升高,后期则加速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瓶插前期均呈上升趋势,4 d达到峰值后稳步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在整个瓶插期间持续上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随瓶插时间增加而不断积累。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EL)也随瓶插时间增加而上升。失水、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的累积以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是小苍兰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桃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脂氧合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吴敏  陈昆松  张上隆 《园艺学报》1999,26(4):227-231
以‘玉露’和‘仓方早生’桃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成熟衰老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后玉露桃果实在20℃下贮藏,后熟软化进程很快,采后1~5d,硬度由(14.93±1.00)kg/cm2降至(5.11±0.85)kg/cm2,随后变化平缓,表现为采后初期硬度快速下降期和后期缓慢下降期两个阶段,但仓方早生桃果实的软化类型不同于玉露;两品种果实均具有典型的乙烯跃变过程,LOX活性峰先于乙烯释放峰出现2~3d。5℃低温贮藏可显著抑制LOX活性及乙烯的生成,有效地减缓软化;经低温贮藏16d后的玉露桃果实,置于20℃仍能正常后熟软化,且不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4.
鲜枣果实衰老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以5种品种鲜枣为材料,研究了贮藏期间果实衰老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枣果衰老软化时,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上升;维生素C含量下降;POD和CAT活性呈双岭曲线。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为试材,分别进行补充红光和蓝光处理,以未补光处理作对照,研究其对功能叶片衰老期间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光明显减缓了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提高了CAT和SOD活性,减慢了MDA、、H2O2的上升速率,推迟了H2O2出现最大含量的时间,延缓了叶片衰老;蓝光处理下,叶片衰老前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加速了叶片的衰老进程,但在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两个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在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噪声剂量对采后黄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选用频率为2-4kHz,强度分别为85dB、95dB和102dB的噪声剂量,测定采后黄瓜在8-12d(天)的贮藏时间内CAT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噪声能促进采后黄瓜的衰老进程,CAT活性与对照比较,贮藏前期在较高水平,贮藏后期下降速度较快,使黄瓜较早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树盘铺反光膜降低枇杷果实酸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发兴  刘星辉  吴德宜  陈立松 《园艺学报》2010,37(11):1836-1842
以15年生‘解放钟’枇杷为材料,研究了树盘铺反光膜对枇杷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肉可滴定酸(TA)、有机酸含量与酸代谢酶活性及成熟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影响。铺反光膜处理可显著提高成熟果肉TSS含量,降低TA。铺反光膜处理,在果实发育前期果肉TA和苹果酸含量比对照上升快,且高于对照;在果实发育后期比对照下降快,成熟果肉均比对照低。苹果酸是决定成熟果肉酸度的主要有机酸,铺反光膜处理下成熟枇杷果肉酸度下降主要是苹果酸含量下降所致。在果实发育前期,铺反光膜处理果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增加的速度和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下降的速度均比对照快,处理果肉有较高的PEPC和NAD-MDH活性及较低的NADP-ME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处理果肉的PEPC和NAD-MDH活性下降的速度及NADP-ME上升的速度均比对照快,处理果肉有较低的PEPC和NAD-MDH活性及较高的NADP- ME活性。铺反光膜处理下成熟果肉苹果酸含量下降可能是苹果酸合成减少和降解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8.
朱冬雪  顾采琴  陶华  黄仁莲 《园艺学报》2007,34(6):1431-1436
以粉红期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采后果实在4℃和20℃下贮藏期间成熟衰老过程中NAD激酶(NADK,nicotinamide asenine dinucleotide kinase)活性及其底物NAD(H)、产物NADP(H)以及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番茄果实在4℃贮藏时,NADK受到激活,贮藏前期活性比后期高;在20℃贮藏时,NADK除了在贮藏后期出现一个高峰外,整个贮藏期活性比4℃的低;NAD(H)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ADK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4℃贮藏的NADP(H)含量高于20℃下贮藏的,贮藏前期高于贮藏后期;同时,在4℃贮藏期间果实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H2O2含量、膜氧化产物MDA含量以及番茄红素含量均比20℃贮藏的低,说明低温在延缓果实衰老的同时激活了NADK活性,NADK可能通过影响NAD(H)、NADP(H)的含量及比例来调控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从而调控番茄果实的成熟衰老。  相似文献   

9.
黄瓜果实不同部位的耐冷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瑛  杨静  陈金凤  茅林春 《园艺学报》2009,36(7):1060-1064
 为了研究黄瓜果实采后的耐冷性,'津优1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果实在2 ℃下贮藏9 d后,转移到20 ℃下放置2 d,分别测定果脐(靠近花萼)、中部、果肩(靠近果梗)三个部位的冷害指数、电导率、磷脂酶D(PL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膜结合Ca2+含量。黄瓜果实的冷害最初在脐部出现,再逐渐漫延到中部和肩部。冷藏以后的黄瓜果实冷害指数、电导率、PLD活性、LOX活性均呈现为脐部最高,中部次之,肩部最低。与膜结合的Ca2+含量则从黄瓜脐部到肩部逐渐递增。结果表明,黄瓜果实从果肩到果脐的耐低温能力逐渐降低,果实冷害程度与PLD和LOX活性提高和膜结合钙离子浓度下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白沙枇杷品种‘宁海白’和红沙枇杷品种‘大红袍’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发育进程中果实糖含量、蔗糖与山梨醇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果实发育与糖积累进程基本相似,蔗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山梨醇含量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果糖与葡萄糖是这两个品种积累的主要糖,90%左右的果糖与葡萄糖是在成熟前3周内积累的;两个品种间果糖含量差异较大,‘宁海白’的果糖含量比‘大红袍’高约 1/3,而葡萄糖含量仅高8%。转化酶、SS分解活性和SDH的变化趋势基本类似,都是幼果期较高,此后随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到果实发育后期又转为上升直至成熟;SS合成活性和SPS活性变化与前面几个酶的变化趋势不同之处是成熟时的活性又有所下降。‘宁海白’的转化酶、SS分解活性均高于‘大红袍’,特别是果实发育后期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远高于‘大红袍’,而SDH活性是‘大红袍’略高于‘宁海白’。以上结果表明,枇杷品种间糖含量的差异与其代谢酶的活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 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 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 果糖含量最低; 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种间差异显著, 根据有机酸组成不同, 可将杏品种分为柠檬酸型和苹果酸型; 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 两个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而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不大。新世纪杏中总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都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 而柠檬酸的含量始终很低; 凯特杏中柠檬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很低, 硬核期结束时含量急剧上升, 成熟前略有下降, 呈“S”型变化曲线, 而苹果酸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柠檬酸相反, 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反“S”型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2.
高温胁迫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品种为材料 ,用调控温室通风量来营造高温 (38/2 5℃ )环境 ,以同期大棚栽培 (30 /2 0℃ )为对照 ,研究了高温胁迫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高温使黄瓜的产量下降 ,但各品种产量下降幅度不同。高温下黄瓜产量及其变化率可以作为成株期品种耐热性的鉴定指标。高温使黄瓜品质和商品性下降 ,表现为瓜柄变长 ,畸形瓜率增加 ,果皮变硬 ,VC含量下降。各品种高温下产量和品质的表现不完全一致 ,其中 6 31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4份黄瓜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弱光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索黄瓜苗期耐弱光性鉴定的最适宜光照强度与最佳鉴定时期,同时对黄瓜苗期耐弱光性进行鉴定,并对黄瓜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与成株期的产量降低率、植株干质量降低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黄瓜苗期与成株期耐弱光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mol·m~(-2)·s~(-1)弱光胁迫20d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可以作为黄瓜苗期耐弱光筛选的快速鉴定指标。成株期产量的降低率与植株干质量的降低率均能反映成株期品种间耐弱光性的差异。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与成株期的产量降低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的耐弱光性表现一致。W_(25)的耐弱光性较强,W_5的耐弱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黄瓜苗期生长发育规律和育苗方式,以华南型黄瓜‘沪杂7号’和荷短型黄瓜‘春秋王2号’为试材,用卡尺对植株高度、茎粗度、子叶大小、叶片大小进行测量,用天平称量地上部、根鲜质量,电子秤称量产量,利用LI-6400型光合仪对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与蒸腾速率(Tr)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黄瓜植株高度、茎粗度增长均似线形,育苗后期生长速度更快,叶片长度、宽度增长速度前期较快,后期略慢;定植前大苗光合作用明显好于小苗,地上部、根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小苗;华南型、荷短型黄瓜大苗定植,较小苗定植采收期均提前10 d以上,同时总产量明显增加。大苗定植对黄瓜提前上市及增加收入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黄瓜畸形果产生的原因和发生规律,以不同类型的8个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田间黄瓜畸形果种类及其不同采收时期的发生率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黄瓜畸形果主要类型有曲形瓜、尖嘴瓜、大肚瓜、蜂腰瓜、瘦肩瓜和钩子瓜6种,其中除无籽黄瓜外,大肚瓜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曲形瓜和尖嘴瓜,钩子瓜比例最低;(2)不同品种黄瓜畸形果发生率差异显著,其中超市2号品种畸形果发生率最低,其次是无籽黄瓜和南抗1号,美洲豹品种畸形果发生率最高;(3)不同采收时期黄瓜畸形果发生率不同,前期和中期黄瓜畸形果发生率低,后期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以4个水果型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平菇混合基质的生物学性状在黄瓜生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菇渣可使水果黄瓜正常生长,在产量、品质方面,以哈研一号水果黄瓜为最好,适合菇渣基质栽培;在黄瓜栽培过程中,基质的pH逐步上升,而EC值则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2年2点对4个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品种商品瓜位置与化瓜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品种商品瓜离生长点的距离不同,结果中期半矮蔓品种平均为20.9cm,矮蔓品种为14.9cm,这主要是由于节间长度不同引起。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品种的化瓜率都较高,达37.9%~40.3%,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半矮蔓品种化瓜主要在商品瓜下方,矮蔓品种主要在商品瓜上方;生育后期商品瓜位置与新生叶的产生正相关,半矮蔓品种商品瓜对新生叶产生抑制作用小,库之间的竞争是其化瓜的主要原因,矮蔓品种商品瓜对新生叶产生抑制作用大,源的供应不足是其化瓜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生产中通过控制节间长度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甜樱桃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质地变化与果实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硬肉型品种‘美早’、常规型品种‘红灯’和软肉型品种‘佳红’为试材,分别在硬核期、转白期、着色期和成熟期对果实硬度、细胞壁组分以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美早’硬度降低速率较慢,成熟期硬度高于其他2个品种,WSP升高速率、纤维素降解速率低,PME、α-L-Af、Cx、β-Gal活性低。‘红灯’硬度降低速率较快,在果实发育后期硬度低于‘美早’,WSP升高速率与纤维素降解速率高,PME、α-L-Af活性高。‘佳红’在转白期硬度迅速降低且后期质地软,它的纤维素降解速率高,PME、α-L-Af、Cx、β-Gal在转白期之后活性较高。【结论】甜樱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原果胶的降解和纤维素的水解是果实软化的关键因素。果实细胞壁组分降解是多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PME和α-L-Af与‘红灯’和‘佳红’硬度显著负相关,并且活性在‘美早’中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这可能是果实硬度较高的主要原因。纤维素和原果胶降解速率低,PG活性高和β-Gal活性低可能是导致硬度高的次要原因。Cx酶活由于在‘红灯’中并没有显著影响到到果实硬度,而在‘佳红’和‘美早’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可能是品种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选取津绿26、津早2号等7个黄瓜品种进行甬砧8号砧木嫁接品比试验。结果显示:甬砧8号嫁接黄瓜的成活率除蔬春银玉外均在90%以上,其中迷你黄瓜达到98%。嫁接后黄瓜单瓜质量、横径、纵径等性状无明显改变;果实表皮蜡粉明显减少,富有光泽;口感与自根苗相同,脆,无异味;产量较自根苗增加12%~25%。试验结果表明甬砧8号适合在浙江地区设施黄瓜嫁接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