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荪是一种食用、药用兼用的菇类,是世界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采用竹木等材料栽培竹荪虽然产量较高,但成本也较大,若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亩产竹荪可达80kg左右。而且种竹荪的废菌料可以回施果园,一举多得。本文简要介绍果园谷壳栽培竹荪技术。  相似文献   

2.
竹荪是一种食、药兼用的菌类,市场前景较好。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具有节约土地、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为促进果园谷壳栽培竹荪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将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包括生长发育条件、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场地要求、整地、谷壳浸水、播种、覆土、遮荫、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  相似文献   

3.
正竹荪又名竹菌、竹参,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药兼用菌,享有"菌中皇后"的美称。它不仅外形美观、色泽艳丽,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和16种氨基酸,对降低胆固醇及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此外,它对食物还有一定的防腐功能。采用竹木等材料栽培竹荪虽然产量较高,但成本也较大。若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还能获得较高产量,每667平方米(1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利用龙眼果园林荫资源,进行了不同比例玉米芯和谷壳配方栽培长裙竹荪试验。结果表明,从菌丝吃料情况、现蕾情况、产量及毛利方面看,以60%玉米芯、40%谷壳配方及50%玉米芯、50%谷壳配方总体表现较好,栽培者可根据当地的原材料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进行长裙竹荪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竹荪仿野生大田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肉质脆嫩, 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作用。过去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 产量低。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草生竹荪新菌株,现将其栽培和制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颜明 《福建农业》2006,(12):13-13
竹荪原始栽培以竹屑为原料,栽培产量低(20-30公斤/亩),从2000年起,全国首44采用谷壳为原料栽培并搭荫棚,亩产量提高到120-150公斤,效益提高45倍。从2001年起用大豆遮阳栽培,亩产量为100~150公斤,省去遮荫棚,可节约木材3—5立方米,亩均降低成本600元。2004年示范1000亩成功后在泰宁县大力推广,每年种植面积2000多亩,其中2005年产值达156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采用大豆遮阳栽培竹荪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毛竹山、果园等林间基本郁闭、凉爽的自然环境,进行竹荪仿野生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8.
广水市系湖北省水稻和花生主产区,每年均有大量花生壳和谷壳,长期以来作为燃料烧掉或堆积腐烂。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中,市委、政府看准食用菌项目,决定开发竹荪产品,提出“头年试验,二年推广,三年上规模”的计划。根据这个精神,我司科研人员于2003年4月~9月利用花生壳、谷壳为原料进行野外免棚生料栽培竹荪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竹荪属子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又名竹参,网纱菌、竹笙等,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素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美称.菌体洁白、细嫩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栽培竹荪,具有成本低、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在田地、林地间栽培同品种长群竹荪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测定产量与效益,比较田地与林地栽培竹荪的优劣性。结论:田地栽培土地利用面积广,产量较高,可产鲜菇791.5kg/667m2;而林地是闲置空间的使用,不与粮争地,可产鲜菇510kg/667m2。相对田地需抢占田地种粮收入的成本,林间栽培竹荪相对经济效益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吴凡 《北京农业》2007,(9):23-24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竹荪栽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主产区由过去的云、贵、川等省扩延到闽、浙、赣、鄂、湘、皖等省区。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栽培原料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均可利用;栽培方式由房、棚扩大到林果园间、菜地套种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并实行田头制种,花工省、成本低、效益高。如今栽培667平方米(1亩)可产竹荪干品166-235千克,当年获利6000-8000元左右,成为农村广开财源的好项目。竹荪田头制种、免棚开放式栽培的具体技术如下:1、田头菌种制作。栽培者只要购买竹荪原种,即可在田头自制栽培菌种。时…  相似文献   

13.
陈志平 《福建农业》2009,(5):F0002-F0002
竹荪种植已成为顺昌县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由于竹荪栽培产量高,价格稳,有钱赚,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竹荪的积极性,不少返乡的农民工也加入竹荪栽培的行列。县科防组织科技特派员举办竹荪培训班,并深入田间地头菇棚进行技术指导,受到欢迎。全县今年竹荪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竹荪属(Dictyophora)的三种竹荪优良菌株的选育与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2个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与出荪的产量、质量均有差异;长裙竹荪(D.indusiata)—S_2菌株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短裙竹荪(D.duplicata)—FS~1菌株品质优,子实体个数多,但较小,产量低;红托竹荪(D.rubrovolvata)—BS_1菌株子实体虽大,但很少,产量也低。栽培试验表明,不同菌株的产量与栽培的生态环境、栽培季节及品种有关。筛选出优良菌株——长裙竹荪S_2,可作为今后竹荪大田栽培推广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个体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变化。[方法]于田间和毛竹林建立竹荪样地,测定不同出菇期竹荪鲜菇和干菇的个体大小、产量和养分含量,比较田间和林下栽培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毛竹林下栽培竹荪出菇时间晚于田间栽培,但有效采收时间增加100%,产量提高47.2%。林下栽培竹荪鲜菇粗脂肪、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比田间栽培分别高39.8%、37.0%和72.9%,粗蛋白含量比田间栽培低20.4%;林下栽培竹荪干菇粗脂肪、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比田间栽培分别高33.0%、2.9%和57.3%,粗蛋白含量比田间栽培低32.4%。[结论]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有利于竹荪产量与品质的提高,是提高竹林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栽培竹荪经济效益的提高。竹荪栽培原料在福建省武夷山林区简便易得,使得竹荪栽培在武夷山地区得以大规模推广种植。但竹荪生产技术不规范、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提高单位产量,对竹荪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菌体洁白、细嫩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栽培竹荪,成本低、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适时栽培:竹荪属中温型真菌,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适宜生长温度15~25℃,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为60%~70%。当地气温稳定在7~30℃以内时均可栽培,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好,尤  相似文献   

18.
果园套种竹荪,既能节约竹荪栽培的遮阴材料,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果菇双收.我市近几年已大力推广,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1 竹荪栽培方法 1.1 栽培季节的选择根据竹荪生长发育特点,以自然气温持续在8~28℃时为栽培季节.建阳市套种以春季2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为宜. 1.2 菌种的选择选菌丝浓白粗壮,呈束状,气生菌丝浓密.切忌选用老化、坏死和繁殖代数过多、生命力弱的菌种,套种竹荪的良种有D896、D42等.每平方米用种量1~1.5 kg.  相似文献   

19.
对品种出菇、播种期、培养料、栽培场地等几个主要影响竹荪产量的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筛选出高产优良品种D1,发现4月中旬播种、粗细搭配的培养料、水田作畦栽培的竹荪产量比对照明显提高,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葡萄林下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枝条和稻草为栽培原料,研究葡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后,10 cm、20 cm、30 cm土层的含水量高于对照,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对照,有效磷含量则在种植大球盖菇后最低(53.456 mg/kg);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各采收3潮菇,产量分别为6.86 kg/m、1.50 kg/m;栽培食用菌后,葡萄单串鲜质量和单粒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栽培大球盖菇与棘托竹荪的差异不显著;葡萄中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对照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处理,达14.311%。综上,葡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可获得较高产量的食用菌,栽培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综合效应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