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土壤-作物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再生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资源。该文在田间小区开展了为期4年的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转化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短期内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不明显,且土壤和作物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土壤环境和作物均不会造成污染影响;同时,不同再生水灌溉水量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再生水灌溉带入土壤中的重金属量小于作物收获所带走的重金属量,带出量和带入量对土壤中重金属平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施用不同种类有机物对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行为的影响,布设了田间小区试验,观察研究施用6种不同类型有机物对土壤水溶性重金属和农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等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施有机肥)、施新鲜水稻秸秆、新鲜鸡粪、鸡粪堆肥、新鲜猪粪、猪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动态检测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田面水中重金属浓度及收获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物的对照处理比较,施用各类有机物在试验前期均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和田面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以施用新鲜猪粪的最高,其次为新鲜鸡粪,施用商品有机肥的最低。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随试验时间增长逐渐下降。施用各类有机物对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的积累影响不明显。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及田面水中重金属含量均与相应的水溶性碳(DOC)浓度呈显著相关性,表明因有机物施用增加土壤中DOC浓度可能是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不同有机物对土壤重金属活性影响的差异可能与有机物本身的分解程度及可释放DOC大小有关。但施用有机物引起的农田土壤水溶性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是暂时的,对水稻生长后期籽粒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无锡市工业型城乡交错区,选择8km2区域,采集119个土壤样品,对土壤Cu、Zn、Pb,Cd及其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区土壤Cu、Zn、Pb、Cd含量和变异系数都明显增加,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相应的全量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土壤Cu、Zn、Cd空间变异主要受到工业影响,但由于该区工业类型的多样性和工厂分布的分散性,Cu、Zn、、Cd空间分布模式并不相同。本区土壤Pb的分布与工厂分布的相关性不大,但随与城市距离增加而降低。公路和土地利用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表现不明显。该区工业污染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影响可能掩盖了公路和土地利用等的影响,建议在城乡交错区合理安排工业布局以控制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自然水盐胁迫下土壤重金属对酶活性的影响,对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典型植被群落水盐胁迫下土壤Cd,Cr,Cu等5种重金属和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等4种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水盐、酶活性和重金属含量方面具有各自特征,典型群落中土壤重金属含量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更为强烈,而这种现象在耐旱植物梭梭中尤为明显,土壤水分受限情况下,以Cd,Cr和Zn为代表的土壤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影响。在水盐环境较好、重金属含量较少的自然土壤中,土壤重金属对酶活性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重金属含量较少,盐胁迫对酶活性抑制作用明显;水分胁迫对酶活性限制较小,土壤重金属对酶活性的影响小于土壤可溶性总盐,说明自然条件下土壤盐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区Cd和Cr对土壤酶表现出激活作用,Cu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Mn和Zn对土壤酶则多表现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玉  孙海  高明  孙长伟  汪景宽 《土壤学报》2011,48(5):1306-1313
为了解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生物有效性,人参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及富集程度,运用ICP-OES对农田栽参和林下参及其土壤重金属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参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所测的其它八种重金属含量均处在国家一级土壤水平内,重金属Pb的生物有效性系数最高达27.37%,虽然含量较低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人参土壤中Ti的含量最高,其全量在476-1038 mg/kg,生物有效性最低为0.09%;两种模式下人参根区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差别不大,但林下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系数低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对生物毒性较大的Cd、Cr、Cu和Pb元素,Cd的生物有效态含量与其生物有效性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9;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农田栽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有一定影响,同一种肥料对不同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影响亦不同;人参对Cu、Zn和Pb的富集系数最大,潜在风险较大,其中Cu富集系数达到0.63;综合分析人参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有效量及人参根中含量,发现人参土壤中Cd超标,污染严重,Cu和Zn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其它重金属均可通过培肥改土调节其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6.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研究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状况,以慈溪市周巷镇为研究区,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评价,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并绘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以当地土壤重金属的自然背景为评价标准,所研究的8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说明8种重金属在该区均产生污染。以内梅罗指数法计算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54,处于轻微污染的级别。研究区由北向南随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不同剖面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有表聚和亚表聚的特征,随取样层次的加深,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鞍山某污灌区稻田土壤、糙米以及灌溉水中重金属Cd、As、Hg、Pb含量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低于现选择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上限.但由于受灌溉水质的影响,灌区中部利用工业废水进行灌溉的区域土壤表层中Cd和Hg含量分别为1.08mg/kg和1.03mg/kg,糙米中Hg含量为0.2mg/kg,均接近或超出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说明灌溉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对土壤和粮食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明显,并有可能造成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因此,工业废水对土壤环境质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较大,应避免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菜园土和蔬菜中镉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探讨了广州市各区,市菜园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Cd污染状况,测定了95份土壤样品以及292份蔬菜样品中的镉含量,并对广州市各区菜园土中Cd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在的蔬菜中,叶菜类对重金属Cd的吸收和富集较高,瓜豆类较低。蔬菜中重金属Cd的含量受土壤中Cd含量的影响。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广州市蔬菜地土壤中的Cd平均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蔬菜则以海珠,番禺两区Cd含量相对较高,高于其它城市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煤沉陷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煤矿沉陷区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情况,探讨重金属含量对酶活性的影响,以焦作韩王煤矿沉陷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煤矿沉陷区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特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As、Mo、Hg、Pb、Cd等含量均高于对照小区的含量,且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沉陷区各种酶活性大都低于对照点,其在空间分布上受重金属的影响,重金属Co、Ni对大多数酶有促进作用,As、Mo则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重金属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决于重金属的类型与含量;在研究区,蔗糖酶对重金属污染较为敏感,表明蔗糖酶可作为评估煤矿沉陷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铬污染地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重金属Cr污染对植物的生态环境及吸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铬矿渣严重污染土壤和地表水;土壤中Cr含量与取样点至铬矿渣堆的距离成反比;污染区植物根部具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Cr的作用,其植物根部Cr含量与相应土壤中Cr含量成正比,且比例都在0.03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城市污泥与湖泊底泥土地利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养分及重金属Cd、Pb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与湖泊底泥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Cd、Pb仅累积在土壤耕层,难以向下迁移;随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及其对养分的吸收量均随之增加,但仍有大量养分存留在土壤中;植株对重金属的富集顺序表现为根系〉茎叶〉籽粒,Cd〉Pb,其中,籽粒中重金属Cd、Pb含量均未超出我国食品中重金属限量的卫生标准;如果该污泥、底泥分别以100,200t/hm^2的施用量施入土壤,可以连续施月5a和6a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重金属(Cd、Cr、Pb、Cu、Zn)全量、各形态含量及相应点位种植的水稻籽实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空间插值及线性回归方程的模拟,研究了土壤Cd、Cr、Pb、Cu、Zn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各形态重金属含量统计特征,以及水稻籽实对重金属各形态的累积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土重金属污染较轻,除Cd外,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中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含量均较低,Cd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存在,Cr、Cu、Zn、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水稻籽实对5种重金属的累积效应顺序为:Cd>Zn>Cu>Pb>Cr。与水稻重金属累积关系密切的重金属活性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主要有:Cd的碳酸盐结合态、Cr的可交换态、Pb的有机物结合态和Cu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Zn各活性形态对水稻籽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活性形态重金属元素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活性态Cd主要受有机质、pH和容重的影响;活性态Cr与pH、有机质、CEC和容重密切相关;活性态Pb与有机质、容重、中细粉粒、砂粒等均有密切的关系;Cu的活性主要受粘粒、有机质含量的影响;Zn的有效性主要受pH、有机质、砂粒、容重的影响。总的看来,对土壤Cd、Cr、Pb、Cu、Zn各活性形态含量影响效应较强的是有机质、pH、容重,而与土壤吸附性能密切相关的颗粒组成、CEC的影响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灌溉对番茄品质、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重金属以及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果实中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含量为清水灌溉(QG)〉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HG)〉再生水灌溉(zG),差异显著;番茄果实中Cr,Cd,Pb的含量随再生水灌溉量的增大而增大,差异不显著,没有造成重金属的累积,而且远低于国家无公害蔬菜安全标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显著,远低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因此,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再生水,短期灌溉除了降低番茄部分品质外,不会造成重金属在番茄果实和土壤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14.
生活垃圾堆填区周边土壤的性状变化及其污染状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北京西郊甘垃圾堆放场周边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垃圾渗滤液的浸蚀影响,垃圾区周置土壤酸性增大,养分含量较高;垃圾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土壤,表明垃圾区周围土壤已受到渗滤液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性状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优势农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浙江省优势农产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异特征及其现状,并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904个代表性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除As和Hg以外,Cd、Cr、Pb、Zn、Cu及Ni的含量均高于浙江省第2次土壤普查得到的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杭嘉湖平原、浙江省、中国及世界土壤背景值的对比发现,研究区土壤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明显偏高,根据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得出的单项评价结果表明,Cd和Ni的超标指数较高,分别达到lO.72%和9.7%。Hg、Pb、Cu和Cr次之,分别为6.80%,5,35%,3.43%和3.03%,Zn和As较小,分别为1.80%和1.04%。此外.通过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母质及土壤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方差分析,研究了这些因子对浙江省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博尔塔拉河沿岸表层土壤中重金属As,Cd,Ni,Cr,Pb与有机质及pH为研究对象,并对它们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As,Cd,Ni,Cr,Pb平均含量分别为22.37,52.52,27.50,0.48,28.92mg/kg。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7 431mg/kg。土壤pH值为6.5~7.5,平均值为6.94。研究区土壤性质与土壤重金属含量间关系复杂:有机质含量与As,Cd,Cr,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易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活性,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pH值与As,Cd,Pb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随pH值增大,有效态As、有效态Cd和有效态Pb在土壤中含量明显减少。通过对土壤有机质、pH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土壤有机质、pH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影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7  
吴新民  潘根兴 《土壤学报》2003,40(6):921-928
城市土壤深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重金属人为富积的特点 ,认识这些土壤重金属丰度、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围环境因子的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城市土壤生态系统。本文对南京城市土壤中Pb、Zn、Cu、Cd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 ,认为最主要影响因子是距工业区远近 ,其次是土壤粘粒含量、pH值 ,而交通车流量、生产生活废弃物在土壤中堆埋的比例和土壤有机质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在25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无肥、N、NP、NPK、N+有机肥和N+秸秆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0~20cm土壤重金属Cu、Zn、Cd、Cr、Hg和As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元素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N+有机肥处理的Zn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级(pH6.5~7.5)的限界,Hg含量增加幅度较大,比试验基础值增加了114%。单施N肥(尿素)对土壤重金属影响不大,施用P肥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垃圾或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肥,可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提高。特别是Cu、Zn、Hg增加幅度较大。对垃圾或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肥也要合理施用,施肥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生物固体的应用及其对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对生物固体(废水处理的副产物)的研究情况。研究表明:生物固体施用于农田、林地等、可促进植物生长;生物固体的来源、性质及土壤、气候、植被等都会对施用地重金属的含量、吸收、移动及形态产生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受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质地,铁和锰氧化物等的影响;生物固体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在施用土壤后就被有机质,碳酸盐结合为稳定的,难移动的形式,被固定的量与土壤pH、粘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测定了28份蔬菜地土壤样品中的铜、锌、铝、镉、汞的含量,从城市化的角度研究了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在“城区、郊区和农区”的水平空间变化和层次间的纵向空间变化,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时间累积作用。结果表明,城市化影响重金属的水平空间变化,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蔬菜地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在城区到郊区这一距离段呈下降趋势,在郊区在农区则基本不变;城市化影响重金属的纵向空间变化,蔬菜地各重金属元素表层减底层差值的均值,城区均为正值且绝对值较高,郊区和农区各值都在0浓度附近摆动且绝对值较小。由于受城市化的时间累积作用的影响,1999年土壤中重金属Pb和Zn含量显著高于198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