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淦瑜 《农业与技术》2015,(2):235-236
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讲,其根本任务就是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一个国家,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现阶段的头号环境问题,全面防治水土流失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水土保持作为目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它不仅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在水土保持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彭阳县以农业为本,农业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所以农业建设自古以来就是彭阳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当下,新农村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必将在彭阳县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对彭阳县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助力新农村建设,是当下水土保持工作者亟待攻克的课题。发展"三农"产业,推进彭阳县的现代化进程,是我们将要实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建设好的新农村,同时,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将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陈月娥  吴卿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24-24,30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即要求新农村建设要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整体规划为契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坚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就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地方经济加快发展,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条件;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和调整优化农村布局,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建东  刘敏 《甘肃农业》2008,(2):25-26,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完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规划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公共事业目前的现状与原因,并提出搞好规划与发展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村,农业是基础、是根本,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其基础地位尤为重要,水利事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以及重点,为庄浪县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17-3718,3733
新时期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传统政策的继承性,但也有着其现实的新特点,即紧迫性与可行性、综合性与长期性、科学性与革命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构建新农村各个环节的物质载体和纽带及成功的突破口.分析了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构建新农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性进行和不断巩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村镇基础没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地处泛湘西北地区的石门县蒙泉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剖析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借鉴韩国"新村运动"模式,用科学的规划方案、相应的政策保障指导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五通、三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党的共识、全民的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培养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2.
罗永锋 《吉林农业》2010,(9):156-156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同时它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要求,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标准,农业机械的综合运用,大大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13.
借鉴台湾“富丽农村”建设经验加速福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1年开始,台湾进行"富丽农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借鉴台湾"富丽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做法,立足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水平,加快改革与制度创新步伐,对提升福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该文分析了台湾"富丽农村"建设的特点与经验,并结合福建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社作为"民有、民管、民受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其价值基础和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有相通之处.国外合作社促进农村发展的经验以及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发展的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的一部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条件的乡村进行了建设。"智慧乡村"是农村发展方式的新方向,对社会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之后,我国将更加重视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发展农村房地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是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根本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矛盾问题。农村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性意义。(一)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大举措重视农村房地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  相似文献   

17.
天津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类型划分与发展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天津新农村建设基础出发,根据天津农村现有的经济实力、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农村环境建设基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并按照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出4种新农村建设区域类型,提出了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总体定位和不同区域类型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2015,(3):30-31
<正>吉林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全省本着"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总体要求,突出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建设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创建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提高农村居民人口文明素质,让农村成为城乡统筹的亮点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4年7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吉林调研,考察了绿园区新农家村,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更要注重加强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而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随之得到发展,尤其是在广大的西部农村,如何有效地通过土地流转来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此,结合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就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主要是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对策,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